乡村振兴主题迎来政策时间窗口

近期,各地纷纷出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业内人士认为,从政策时间窗口看,“十九大”报告强调乡村振兴战略后即将进入具体部署阶段,12月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2018年1月中央1号文有望将乡村振兴战略列为重点议题。年底和明年年初是乡村振兴政策主题催化的时间窗口,建议从实施路径出发把握主题投资主线。

事件驱动 各地出台乡村振兴意见

人民日报12月11日刊登农业部部长韩长赋署名文章《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文章指出,大力推进乡村振兴,并将其提升到战略高度、写入党章,这是党中央着眼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升亿万农民获得感幸福感、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为新时代农业农村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了重点。

文章还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值得一提的是,近期各地纷纷出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比如,成都出台《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提出用五年左右时间,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好家园,努力探索一条符合成都实际、具有成都特色的城乡融合发展之路。

此外,北京市研究制定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专项行动(2017-2020年)实施意见》。其中,规划了重要时间点:第一,2018年底,全市平原地区村庄基本实现“无煤化”;第二,2019年底前,实现重要水源地村庄、民俗旅游村和人口密集村庄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第三,2020年基本形成以中心村为核心,卫生服务站、文化活动场所、邮站、连锁便民店等30分钟公共服务圈全覆盖等方面任务。

参考往年经验,12月中下旬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明年1月初召开的中央1号文件将是2018年“三农”领域工作重点最重要的两大政策时间窗口,即将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明年年初中央1号文的重点议题有望从去年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至“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战略有望在近三年内“自上而下”地全面铺开。

政策意义 破除农村发展不平衡

何谓“乡村振兴”?“十九大”报告提出了20字的总要求,即“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分别满足经济、生态、文化、政治、民生建设五方面要求。

根据人民日报专访,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回应为什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当前,我国社会中最大的发展不平衡,是城乡发展不平衡;最大的发展不充分,是农村发展不充分”。

城乡“剪刀差”主要指的是城乡方面的差距,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深入推进,城乡水平差距依然较大,乡村存在着农业发展质量效益竞争力不高、农村基础设施供给不足、农民生活条件落后等结构性问题,“二元”经济结构的基本国情要求乡村振兴寻求突破:首先,农业对于GDP的贡献率逐年走低,根据Wind统计,只占4%左右,相比于发达国家,乡村仍然是发展中的最大短板。

其次,农村基础设施相对城镇仍然十分匮乏,具体包括:乡村道路建设质量差、农村电网设备差且用电成本高、农村集中式供水比例低、农村互联网普及率低等。再次,农民增收后劲不足,城乡收入差距仍然不断拉大。

“十九大”报告提出,“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十八大”以来,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6000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从10.2%下降到4%以下。农村是贫困发生的主要区域,精准扶贫政策下将逐渐实现全面脱贫,“三农”工作重心也将逐渐由脱贫转为乡村振兴。

那么,又如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具体举措,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保持土地承包关系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深化农村集体产权改革,保障农民财产权益;构建现代农业产业、生产、经营体系,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加强农村基础工作,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事件展望 四大路径落实振兴战略

目前来看,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主要依赖四大路径。

路径一:试点先行,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方面,农村土地“三权”分置要求下,当前承包期再延30年和土地确权是政策发力点。“十九大”报告提出,“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根据当前我国土地承包制,此次第二轮承包期到期后再延长30年至2057年底,给资本流入、参与经营管理提供更强的稳定预期,为农村土地流转交易释放重大红利。

11月29日,农业部就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试点情况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目前全国整省推进省份已达28个,试点范围扩大至全国2718个县(区、市),3.3万个乡(镇)、53.9万个行政村,实测承包地面积15.2亿亩,已经超过二轮家庭承包耕地面积,确权面积达到11.1亿亩,占二轮家庭承包耕地账面面积的82%。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方面,根据2016年12月26日国务院发布《关于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意见》,主要包括: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从2017年开始力争3年左右基本完成;开展集体经营性资产产权制度改革,有序推进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经验;因地制宜探索农村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等。

路径二:深化农业供给侧改革,按照六大政策目标继续推进受益产业链。

按照“调结构、提品质、促融合、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六大政策目标构建农业供给侧改革全产业生态图谱:短期目标为“调结构、去库存”,通过完善玉米市场化价格形成机制,推动玉米去库存,利好受益于政策性农产品库存的低价处理的玉米深加工产业链 (如燃料乙醇等)。通过优化种植区域布局,增加大豆有效供给;优化生猪区域布局,加快生猪产业转移和养殖转型升级,利好饲料及生猪养殖业;建设优质奶源基地,培育国产品牌,利好奶业。

长期目标为“降成本、提品质”,实现手段为农业现代化、集约化。长期来看,农业现代化为实现手段,受益产业包括智能化的高端农机装备,农业信息化潮流下的农资电商、农业大数据,绿色农业相关的生物育种、新型化肥、农药等领域。

辅助目标为“促融合、补短板”,落脚点在于生态农业以及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相关受益产业包括农田水利(节水灌溉)、粮食仓储物流等。

路径三:促进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发展,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何谓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根据2017年10月26日农业部等6部门发布《关于促进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发展的指导意见》中定义,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是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分工协作为前提,以规模经营为依托,以利益联结为纽带的一体化农业经营组织联盟。根据农民日报,按照农业部副部长叶贞琴答记者问,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是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有效形式,一方面可以帮助打通从农业生产向加工、流通、销售、旅游等二三产业环节连接的路径;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提升农业产业价值链,完善订单保底收购、二次利润返还、股份分红等利益联结机制,示范带动普通农户共同发展,将其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

路径四:打开城市消费需求,培育农旅融合新产业新业态。

农旅融合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培育农村观光游、休闲游、养老度假、农业体验游等农旅融合新产业新业态,一方面有利于打开城市日益升级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有利于促进农业产业链、价值链延伸。根据中投顾问数据统计,2016年中国乡村旅游接待游客约24亿人次,占国内游客接待人次的54.4%;营业总收入高达4800亿元,占国内旅游总收入的12.2%,乡村旅游产业发展迅速。

此外,农旅融合与扶贫工作相结合有利于带动农民增收。根据中投顾问预测,按照《扶贫工作通知》计划,到2020年,扶持约6000个贫困村开展乡村旅游,力争让每个重点村的乡村旅游年经营收入达到100万元。

投资标的 通过实施路径把握机会

广发证券认为,从政策时间窗口看,“十九大”报告强调乡村振兴战略后即将进入具体部署阶段,12月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18年1月中央1号文有望将乡村振兴战略列为重点议题。年底和明年年初是乡村振兴政策主题催化的时间窗口,建议从实施路径出发把握主题投资主线:

主线一: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承包期再延30年和土地确权政策推动下,我国或将开启大规模土地流转时代,建议关注扩大经营面积潜力较大的土地类公司,受益标的包括苏垦农发等。

主线二:农业供给侧改革。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内涵在于:在确保粮食安全、农民增收、去库存的基础之上推进农业现代化与规模化,中短期突破口在于推进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制度改革。一方面,短期目标涉及玉米、生猪、乳业、渔业等产业结构调整,受益标的包括中粮生化等;另一方面,长期目标中致力于实现农业现代化与规模化,受益产业包括高端农机装备、农业信息化、绿色农业等,受益标的包括隆平高科、登海种业、大北农等。

主线三: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是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有效形式,建议关注组织优势较强的养殖业或种植业龙头公司,受益标的包括温氏股份、牧原股份等。

主线四:农旅融合。培育农村观光游、休闲游、养老度假、农业体验游等新产业新业态,有利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建议关注中青旅等。

业内人士表示,一年一度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一直备受市场关注,乡村振兴战略作为会议重要内容有望激活相关板块。我国农业生产长期以来以家庭为单位,生产效率低下。解决农业生产劣势的根本方式在于土地流转资源的合理分配,即将土地分配给企业、合作社等生产单位,通过土地流转扩大经营规模的方式,打造品牌种植产业化,帮助当地村民就近就业、实施产业兴农。

编辑:曹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