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壳王”中科招商被强制摘牌 壳市场风光不再 囤壳模式走向末路

中科招商这家昔日A股“壳王”如今市值缩水超过96%已不足90亿。

昨日晚间,中科招商(832168)发布了终止挂牌风险揭示公告,确认将于12月26日终止挂牌。而此前的12月15日,全国股转公司发布公告称,将对中科招商、达仁资管这两家不符合整改要求的挂牌私募机构实施强制终止挂牌。

中科招商这家昔日A股“壳王”、市值达1300亿的PE巨头,如今市值缩水超过96%已不足90亿,更是被股转强制摘牌,不仅是新三板的一场造富神话的破灭,更是壳炒作明显降温、囤壳模式走向末路的一个缩影。

“囤壳大王”大撤退 12月26日摘牌

作为一家2015年就在新三板挂牌的大型股权投资基金公司,中科招商的投资风格一向以彪悍著称,可谓是“财大气粗”。

2015年4月10日新三板挂牌首日,按照收盘价计算,市值高达1353.42亿元。2016年6月17日按照盘中最高价格计算,中科招商市值突破2300亿元。

2015年股灾期间,中科招商逆势进场,以举牌的方式扫货A股小市值股票。到2015年三季度末,中科汇通已成为26家上市公司的十大股东,其中16家构成举牌。以当时季末的收盘价计算,总持股市值达66.86亿元。这些公司大多具备股本小、市值低的特点,在举牌时其市值不超过10亿元,是市场上标准的“壳公司”,因此中科招商一度被市场称为“囤壳大王”。

然而到了2017年,随着监管趋严和壳资源的贬值,中科招商所持壳股跌跌不休。到2017年三季度,中科招商作为前十大流通股东的上市公司只剩下15家,而这15只股票今年以来股价平均跌幅达28.13%。如天晟新材、大晟文化股价大跌超50%,国农科技、沙河股份、祥龙电业跌超40%。

而截至近日股转系统公告中科招商强制摘牌之日,股价仅为0.77元。市值从最高点2300亿元一路狂跌至83.38亿元,市值缩水超过96%。

今年以来,中科招商旗下的中科汇通、中科恒松、东方成长等投资平台陆续宣布,计划对持有的绵石投资、丰乐种业、大连圣亚等个股进行“清仓式减持”。12月7日,中科招商宣布将在未来六个月内实施股票减持计划,总计减持金额约30亿元。今年下半年以来,中科招商减持了10家上市公司,累计变现到手资金2.18亿元。

昨日晚间,中科招商发布了终止挂牌风险揭示公告,确认将于12月26日终止挂牌。此外,当天,中科招商还召开了董事会会议,确认将于明年1月2日召开临时股东大会。

中科招商退市,受伤最为惨重的,就是那些昔日大手笔参与中科招商百亿定增的投资者。其中王亚伟旗下的外贸信托-昀沣2号证券投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是中科招商的第十大股东,持股2777万股。 按照 18元/股的定增价已浮亏74.33%,亏损3.71亿元。

壳炒作迎来秩序重建

中科招商被股转强制摘牌,不仅是新三板的一场造富神话的破灭,更是壳炒作明显降温、囤壳模式走向末路的一个缩影。

即将过去的2017,壳市场各方参与者们经历了近几年以来的最差行情。IPO提速、再融资新规、重组新政、减持新规以及日益完善的退市制度,都从不同维度上挤压着壳市场。

号称“史上最严借壳新规”的《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办法》征求稿2016年6月发布。这个文件规定了:取消重组上市的配套融资;原有控股股东与借壳方控股股东的股份均要求锁定36个月,其他新进股东的股份锁定期则延长至24个月;对于交易发生前3年内存在违法违规、1年内被交易所谴责或存在重大失信行为的不允许卖壳。

受此影响,2016年全年首次披露借壳上市预案的数量为19起,比2015年下降近60%,创下2012年以来的新低。2017年,A股首次披露借壳上市预案的数量从2016年的19起锐减至6起。

在重组收紧后,壳资源价值大幅下降,今年跌幅居前的个股中很多都是ST类个股,ST股成年内大跌股的集中地。

而IPO提速、监管趋严直接成为壳公司股价暴跌的“元凶”。

据统计,今年以来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的A股共有53只。从个股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后的市场表现看,37只个股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以来股价下跌,其中23只个股跌幅在20%以上。

一位私募机构的投资经理认为,今年壳股形成了多重打击,原有套利空间明显收窄,而且今年市场风格完全转向白马价值也使得壳公司不断遭遇投资者用脚投票。 

记者 宗风岚

编辑:曹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