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开放新时代下的上海机遇

近期召开的地方两会再次掀起“自贸”热潮。为加快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进一步发展高层次开放型经济,首批自贸港有望在全国两会后公布。业内人士认为,随着未来上海自贸港的落地和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召开,上海作为中国金融、贸易、航运、经济中心的角色才将真正在全球范围内发挥更大的作用。

事件驱动 地方两会聚焦自贸港

“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成为今年一些地方两会的焦点。以广东、上海、浙江、天津等为代表的沿海省市均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建设自贸港。

广东省省长马兴瑞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深化广东自贸试验区改革开放,积极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上海市市长应勇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要对照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建设上海自贸区,依托洋山深水港和浦东国际机场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积极推进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全力争取自由贸易港落地浙江。天津市代市长张国清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将高标准建设自贸试验区,推动自贸试验区深化改革方案落地实施,积极申报建设自由贸易港。

除沿海省市外,以河南、四川为代表的一些内陆省市也提出申建自贸港。河南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推进河南自贸试验区建设,积极申建自由贸易港。

四川省省长尹力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四川要高水平建设自贸试验区,闯出一条内陆自贸区新路。四川省政府日前印发的《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实施方案》明确,四川自贸试验区将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探索建设内陆自由贸易港,努力在新一轮对外开放中走在前列。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日前在商务部例行发布会上表示,上海自贸港区已明确提出设立,浙江自贸试验区也制定了初步建成自由贸易港区先行区的发展目标。商务部正在会同相关省市和部门,在高标准高水平建设自贸试验区的基础上,围绕建立自由贸易港区积极开展工作。

事件猜想 自贸港落地上海概率大

国泰君安认为,无论是从地理位置,还是从城市软硬件配套,以及自由贸易区经验来看,上海处于设立自贸港首批的队伍概率较大。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是我国第一个成立,到目前已具备四年以上的发展经验,并于2015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其改革试点经验,为其他城市开展自贸区建设提供框架。

自由贸易港与自由贸易试验区从定位上来讲,最大的不同是:自由贸易试验区定义为政策的试验田,承担的角色更多是在外商投资、贸易,资本项目、金融服务业以及政府职能等方面的制度创新摸索,形成可复制推广的经验。

而自由贸易港的定位,根据《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中的提法,是“设在一国(地区)境内关外、货物资金人员进出自由、绝大多数商品免征关税的特定区域,是目前全球开放水平最高的特殊经济功能区”。

在关于上海自贸港的报道中有消息称“自由贸易港方案可能涉及调法方面的问题”。由此可见,未来自由贸易港的开放程度将更甚于自由贸易试验区,同时其监管与定位又独立于自由贸易试验区。

上海自由贸易港未来的看点是 “货物资金人员”的流动自由化,根据中国证券网的报道,向参与方案讨论的人士了解到自由港初步方案将包括:货物争取一线无条件准入、登记式备案、进出口货物在港内不需海关等部门审核;资金争取实现“增量”外汇的自由流动,加快人民币离岸业务发展,降低港内企业所得税率;港内企业聘用的外籍人才以发放中国绿卡为目标,外地人才落户上海也将有优惠措施。

“境内关外”的开放环境将是自由贸易港的最大重点,根据 《全面深化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开放方案》中对设立自由贸易港的提法,未来的开放将以完善风险防控为基础。因此,上海自由贸易港的开放将是渐近式的,管理制度的完善或将先行。

事件进展 进口博览会与自贸港相辅相成

根据上海市政府的2018年工作报告,“要积极探索自由贸易港建设,举全市之力办好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放在了本年重点任务之首。市场目前对其的关注较少,但国泰君安认为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未来将与上海自贸港形成相辅相成的关系,打开我国“一带一路”贸易新局面。

即将在2018年11月举办的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是由商务部和上海市人民政府一起主办的展会,是我国推动新一轮高水平开放的重要工程。为了能有序推进会展相关工作,2017年10月31日,中国国际进口博览局在京启动。作为商务部直属公益类事业单位,其主要职责就是牵头落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实施方案,负责会议组织以及招商具体工作。进口博览会将包括国家贸易投资综合展、企业商业展以及虹桥国际贸易论坛三个部分,目前正在全球多个国家进行对外路演,相信届时其盛大状况将会吸引全球的目光。

在此之前,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史上最负盛名的综合性国际贸易盛会就是创办于1957年的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最初成立时为 “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又称“广交会”。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与广交会的差别在哪?

从成立背景来看,广交会是为了展示中国发展的成就,是我国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平台。而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用商务部钟山部长的话表述 “是我国主动向世界开放市场的一个重大举措”。在中国对外贸易今后的发展中,广交会与进口博览会将分别承担着 “走出去”和“引进来”的两扇窗口,打通中国与全球贸易往来的双向通道。

广交会召开61年,累计出口成交约12635亿美元,累计到会境外采购商约803万人次。但从近几年的成交金额来看,数据出现了一定反复,增长进入瓶颈期。2018年1月30日的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 “着力发展开放型经济,提高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国际竞争力,更好利用全球资源和市场”。

而2018年下半年将举行的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正是在 “推进更高层次开放”下的重要举措,将为我国对外贸易合作注入新活力。据商务部网站报道,目前已有187个国家明确了组展机构,600多家企业确认报名参展,另有500多家企业正在进行接洽中。进口博览会向世界打开了中国市场,在新一轮的开放政策下,我国与海外贸易伙伴的合作结构也将有望产生调整。

上海市市长应勇在2018年1月23日的上海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表示,“精心筹办好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举全市之力做好各项服务保障工作,努力办成国际一流的博览会”。上海上次举办的大型国际博览会是2010年的世界博览会,共有240个国家地区组织参展,参观人数超过7300万人。虽然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与世博会定义有所不同,但作为一个开放中国市场给全球企业的平台来说,其吸引力以及在“一带一路”背景下作为贸易联通的重要性将不可小视。

参考世博会当年的接待情况,2018年的上海进口博览会作为首届我国以开放进口市场的大会将带来与2010年类似的盛况。因此,如仅从会议举办的角度来看,看好会议对当地酒店旅游服务的提振。

投资标的 配置上关注两大主线

上海处在“一带一路”的桥头堡位置,同时也是长江三角洲的核心城市,未来在我国贸易开放中起着连接内外两个国家战略区域的关键作用。在最新发布的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中,也提到要提高上海国际金融功能影响力和国际贸易服务辐射能级,主动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及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国家战略。随着未来上海自贸港的落地和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召开,上海作为中国金融、贸易、航运、经济中心的角色才将真正在全球范围内发挥更大的作用。

历史上来看,区域发展政策颁布通常会带来相关板块的上涨。2013年8月上海自贸区正式批复时,迎来概念指数近两个月的上涨。随后,在2014年6月底开始,深化政策,贸易试验区条例通过等一系列政策和动作再次驱动上海自贸区概念指数表现优于同期大盘。

上海自由贸易区概念指数在2013年8月和2014年6月开始分别出现了两段明显上涨,在这期间表现最为优异的主要是资产直接受益区域开发的上市公司,如外高桥与张江高科(2014年12月才纳入自由贸易试验区),其次便是受益业务提升的物流贸易类公司以及航运港口类公司,这与市场对自贸区建设的受益逻辑是一致的。

最新公布的上海自贸港在布局主线上可能会略有不同,上海市发改委副主任朱民曾公开表示,上海的自由贸易港将设立在现有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内,更主要的是制度创新,而非圈地和大拆大建。因此,在配置主线上,国泰君安看好两大机会。第一,新制度环境下,带来自由贸易港内的港口,仓储和物流贸易的业务扩容;第二,自贸港精准监管和入关简化需求下的大数据建设。

考虑到上海自贸港建设以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召开对上海本地的带动情况,国泰君安建议配置上关注:第一,受益自贸港建设的园区港口,仓储物流以及大数据平台公司,推荐:上海建工,受益标的:上港集团、光明地产、华贸物流、中远海发、外高桥、宝信软件;第二,受益博览会召开以及自贸港运营中的服务类公司,推荐:锦江股份,受益标的:东方创业、畅联股份。

编辑:曹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