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杰科技:国内功率半导体龙头

价值发现

扬杰科技:国内功率半导体龙头

扬杰科技是国内半导体功率器件龙头企业,依托从原材料、设计、制造、封装到销售一体的IDM模式,其产品线涵盖半导体功率器件产业链的主要环节,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子、智能电网、光伏、消费类电子、LED、通讯等领域。公司自成立以来快速成长,近五年营收复合增速接近30%,毛利率和净利率中值分别为35%和18%,处于业内领先水平。

功率器件景气高涨

半导体功率器件属于半导体行业三大分支之一,主要用以实现电能的处理与变换。功率器件作为介于电子整机行业以及上游原材料行业之间的中间产品,是半导体产业的基础及核心领域之一。据ICinsights数据,2017年全球半导体功率器件市场规模为215亿美元,预计2022年全球功率器件市场将增长至287亿美元。

功率器件市场应用广阔。根据Gartner统计,2016年汽车、消费电子、工业领域分别占比40%、13%和27%。预计未来包括电动汽车、新能源在内的新兴应用将持续拉动功率器件的需求。汽车是功率器件的主要下游应用之一,电动化趋势下,汽车将新增大量与电池能源转换相关的功率半导体器件。根据国际能源署(IEA)预计,全球电动汽车会在2020年从现在的310万辆增加到1300万辆,并以24%的速度增长到2030年的12500万辆。仅以新增量估算(不考虑存量更替),未来三年电动汽车的功率器件市场规模将新增50亿美元。

功率器件以8寸(及8寸以下)产线为主,当前全球范围内大部分晶圆厂已逐渐将产能由8寸转向12寸,导致8寸产能增长有限。在MOSFET需求上扬、同时指纹识别IC等产品挤占8寸产能的情形下,功率器件的供给愈发偏紧。2017年延续至今,MOSFET、二极管等元器件纷纷涨价。据富昌电子数据显示,通常MOSFET、整流管和晶闸管的交货周期是8-12周左右,但到2018年二季度部分MOSFET、整流管和晶闸管交期已延长至20-40周。在当前全球供给相对紧缺,涨价行情延续的态势下,国内功率器件厂商伴随新建产能的释放有望迎来抢占市场的契机。

国产替代有望加速

据赛迪顾问数据,2016年中国功率半导体市场规模(包含器件、模块以及功率IC)达到了1496亿元,占据了全球40%以上的市场。然而供应链仍然由国外厂商所主导,国内产业当前处于起步和加速追赶的阶段。尤其在MOSFET、IGBT等中高端产品领域,国内80%以上依赖进口。当前国内功率器件厂商在部分中低端产品上已具备国际竞争实力。以二极管为例,根据工信部数据,国内二极管及类似器件近三年的出口额已超过进口额,有望率先实现替代进口。

扬杰科技主要竞争对手来自强茂、台湾半导体、敦南科技等台厂。至2017年公司营收规模与强茂、敦南科技进一步缩小,市场份额正不断提升。

产能释放带动业绩向上

扬杰科技半导体功率器件产品系列齐全,品种繁多,具体包括功率器件芯片、功率二极管、整流桥等100多个系列,3000余品种。在产品适用范围上,公司产品适用于光伏、汽车电子、智能电网、LED照明、家用电器等多元化领域。其中,公司的光伏二极管占全球份额的30%左右,产能排名全球第一;在智能电表用贴片式整流桥二极管领域列居国内第一,市占率约40%。目前公司光伏业务板块占公司营业收入的20%左右,汽车板块占公司营业收入的5%左右,电源类占比40%左右。

从未来五年规划出发,公司深耕功率半导体领域,沿着建设4寸、6寸、8寸晶圆产线 (硅基)和对应的中高端二极体、MOSFET、IGBT封装工厂路径,同时并行建设碳化硅基同类晶圆和封装产线建设,有序推进。目前,公司4寸线晶圆产能全球第一,为100万片/月,主要生产常规二极管芯片,包括GPP芯片、车用大功率二极管芯片等;6寸线目前以平面型肖特基二极管为主,2018年年底产能有望爬坡至4-5万片/月。扬杰科技在晶圆制造与封装产能上具备先发优势,同时公司二极管业务毛利率水平较高,价格话语权较大。

扬杰科技先从下游销售环节突破客户,然后逐渐往中游封装模组环节,上游晶圆制造/设计,与原材料硅片环节延伸,实现各环节自供替代,在内生外延双驱动下有望快速发展。

公司长期成长路径清晰

中信建投表示,功率器件行业未来需求稳健,国内厂商正迎来替代良机。公司发展思路稳健清晰,IDM各环节能力全面均衡,经营表现良好,有望率先受益。看好公司长期成长,持续推荐。预计公司2018-2020年每股收益分别为0.70元、0.92元和1.19元,考虑到年底估值切换,以2019年30倍PE给予6个月目标价27.6元,给予“买入”评级。

国联证券表示,公司作为功率器件后起之秀,“内生+外延”的发展路径清晰,持续推进第三代宽禁带半导体碳化硅项目的研发及产业化。预计公司2018-2020年每股收益分别为0.71元、0.93元和1.20元。考虑公司未来三年盈利复合均速为28.67%,按PEG计算估值区间在33-36倍;再结合公司细分领域龙头地位和历史PE,给予35-40倍估值,维持“推荐”评级。 

记者 刘希玮

编辑:gifberg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