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肿瘤免疫抑制药物研究取得突破 多家企业布局产品研发 有望抢占市场份额

近日,由江苏专家主导的国产肿瘤免疫抑制药物研究取得突破,它能够实现肿瘤的免疫治疗,有望年底上市,对中国肝癌患者更有针对性。我国正积极布局联合用药的临床试验,有望在上市后抢占相应市场份额。

事件驱动 免疫疗法成为肿瘤治疗领域研究热点

今年10月,诺贝尔医学奖授予美国和日本的两位科学家,表彰他们在肿瘤免疫疗法上的贡献,免疫治疗也因此受到人们极大关注。近日,由江苏专家主导的国产肿瘤免疫抑制药物研究取得突破,它能够实现肿瘤的免疫治疗,有望年底上市,对中国肝癌患者更有针对性。

肿瘤免疫疗法旨在通过激活机体免疫系统,使免疫细胞能特异性识别和杀伤肿瘤细胞,达到清除肿瘤残留病灶或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效果。免疫疗法相比传统疗法具有广谱抗癌、治疗精准度高、有效时间持久、提高长期生存率等优点,目前已成为肿瘤治疗领域极具潜力的药物。其中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和免疫细胞疗法作为免疫治疗中研究进展较快的技术,近年上市药物数量迅速增加,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

行业动向 未来免疫治疗市场潜力巨大

世界卫生组织 2015年公布的数据显示,全球每年有 1409万新发癌症病例和 880万癌症死亡病例,占每年总死亡人数的 1/6。《2015年中国癌症统计》表明,中国 2015年预计新增癌症病例为 429万例,约占全球新发病例的 1/3,居于全球首位;同年我国预计约有281.4万人死于癌症,占全球癌症死亡病例数的1/4。结合往年数据可知,我国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在持续高速的增长:2000-2011年间死于癌症的人数增长了 73.8%。

由于我国老龄化进程加快,伴随60岁以上老人数量和占比不断增加,未来我国癌症新增病例人数也将持续增长。根据《国家人口发展规划》预测,到 2030年,我国 60岁以上人口将达到 25%,2050年时,60岁以上老年人口数将增至 4.8亿。因此肿瘤治疗市场的规模和需求将随患者数量的增加实现进一步提升。

根据现在已获批的适应症测算,估计我国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和免疫细胞疗法的市场空间分别为770亿元和40亿元。而随着上市药物数量的逐步增加以及获批适应症的日益丰富,未来的市场空间将进一步拓展。

目前,国内肝癌患者使用的免疫抑制剂都为进口药,一年花费高达50万元到60万元。专家预计,国产免疫抑制药物上市之后,价格将大幅降低。

投资机会 多家上市企业积极布局肿瘤免疫疗法领域

从全球研发情况来看,我国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起步相对较晚,所以在上市药物数量上与研发底蕴深厚的国外仍存在差距,但从疗效上来看,国内企业开发的PD-1类药物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与上市药物不相上下。

此外,与国外趋势一致,我国正积极布局联合用药的临床试验,有望在上市后抢占相应市场份额。

现已布局免疫细胞治疗的公司主要有三类:自行布局免疫细胞治疗的国内企业;科研能力较强的国内机构;通过与国外公司合作引入产品或技术的企业。与资金依赖度高、研发底蕴深厚的传统药物研发不同,细胞治疗产品开发对二者的要求较低,因此各大企业可以快速布局该领域,抢占领先地位。如前文所述,目前已有多家企业的研发产品已进入CDE临床审批阶段,其中南京传奇、明聚生物和恒润达生的产品已获得 IND 临床批件,将进入临床试验。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领域中,国内已有多家企业提交药物上市申请,其中包括恒瑞医药、君实生物、信达生物,预计年底获得审批;细胞治疗领域中,药明康德的产品已获得IND临床批件,进入临床试验阶段。从传统化疗到靶向治疗,并不直接杀死癌细胞,而是通过激活人自身的免疫反应,让免疫细胞识别出癌细胞,从而消灭它,具有低毒性、长期效应好的特点。

此外,国内多家企业也正在积极布局细胞治疗产品研发。其中对TCR-T进行研发的有香雪集团和源正生物。

编辑:newsho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