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牌初衷未能实现 海兰信子公司拟新三板摘牌

由于未能达到挂牌时的预期效果,海兰信(300065)控股子公司海兰天澄决定终止新三板挂牌。

挂牌成本太高致效果不及预期

根据海兰信公告,经公司董事会议审议通过,公司控股子公司成都海兰天澄根据自身经营战略调整及长期发展规划,为高效开展业务、节约成本,经慎重考虑,同意海兰天澄向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申请股票终止挂牌。

海兰天澄主营业务为计算机软、硬件开发与销售、数码、通信产品的开发与销售、环保、节能、安全、分析仪器仪表设备的技术开发与销售等。截至2017年12月31日,海兰天澄总资产5073.9万元,净资产1041.27万元,实现营收2149.88万元,净利亏损504.73万元。控股股东海兰信持有海兰天澄513.83万股,占其总股本的51%。

海兰信同日发布公告称,为满足生产经营及未来发展需要,海兰天澄向民生银行北京分行申请贷款1000万元,公司董事会审议后同意海兰天澄该笔授信占用海兰信的综合授信额度,并同意由公司给予不超过1000万元的连带责任保证担保。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海兰天澄申请终止新三板挂牌距离其正式挂牌仅仅不足19个月。那么,为何公司去年刚刚正式挂牌新三板,今年便要终止挂牌?

对此,海兰信证代葛井波在接受大众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终止挂牌主要由于新三板预期未能被看好,挂牌的费用支出也比较高,公司挂牌的初衷未能实现,所以没有必要继续挂牌,控股股东和海兰天澄方面共同协商后决定终止挂牌。”

海兰天澄公布的2017年年报显示,公司2017年度管理费用较上年同期增加44.10%,其中一个主要原因便是新三板挂牌支付给中介机构费用较上年同期增加所致。

对于海兰天澄的业绩方面,葛井波告诉记者:“目前子公司海兰天澄这几年业绩处于亏损状态,主要由于其业务类型和上市公司的并不属于同一板块,独立运营,并未站上海洋产业的风口,也没能和上市公司产生良好的协同效应。”

多家新三板公司主动摘牌

事实上,新三板自2017年起便迎来了“摘牌潮”。大众证券报记者根据Wind数据统计发现,仅今年11月以来,新三板公司停止挂牌的数量便达155家,只有3家实现了成功转板。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1月24日,新三板挂牌企业数量达到11635家,此后便开始下滑。截至昨日,目前挂牌企业总数为10777家。

对于新三板公司陆续摘牌的现象,某不具名投资人士对记者分析称:“早几年的政策不明确,市场也很乱,当时传言通过新三板转板的政策比正常的IPO要宽松,一些专业机构包括券商也在鼓吹转板,很多企业脑子一热就挂牌了。现在政策不容许直接转板,新三板企业想上主板就得在新三板停牌然后走正常的IPO流程。中介机构挣的是稳赚不赔的中介费和辅导费,企业则是真金白银地掏了税费和一系列杂费,挂了牌后发现不仅转不了板,连巨额税费都搭了进去,偷鸡不成蚀把米。”

记者 朱蓉

编辑:newsho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