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规划将于下周公布 粤港澳大湾区政策落地临近

粤港澳大湾区政策落地临近

酝酿多时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将于下周中公布,香港将在创科、金融方面发挥龙头作用。近日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表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有望在日内公布。香港特区政府计划联同广东省及澳门政府,于2月21日在香港举行有关规划纲要的宣讲会,共同探讨发展所带来的机遇。

业内人士指出,从投资逻辑角度,基建、港口物流、金融等相关公司受益逻辑较为明确。此外,从产业发展方向上看,粤港澳大湾区未来的发展将主要依靠创新与金融的融合,在全球货币政策正常化启动与国内结构性去杠杆的大背景下,人工智能、大数据、集成电路、云计算、新能源汽车、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新经济领域或将诞生未来的科技巨头,珠三角上述产业的发展也将显著受益未来粤港澳大湾区的融合发展。

事件驱动 发展规划将于下周公布

2月12日,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在出席行政会议前例行见记者时表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有望在日内公布。香港特区政府计划联同广东省及澳门政府,于2月21日在香港举行有关规划纲要的宣讲会,共同探讨发展所带来的机遇。

同时,林郑月娥表示,下星期四早上在香港举行有关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宣讲会,共同探讨发展所带来的机遇,国家发改委亦会有高层官员出席介绍纲要内容,广东省及澳门政府亦有领导到场。

粤港澳大湾区指的是由广州、佛山、肇庆、深圳、东莞、惠州、珠海、中山、江门9市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形成的城市群,面积5.65万平方公里,人口近7000万,当前经济总量已达1.4万亿美元。粤港澳大湾区是继美国纽约湾区、美国旧金山湾区、日本东京湾区之后,世界第四大湾区,是国家建设世界级城市群和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空间载体。未来粤港澳大湾区其释放的经济和创新的潜力,或将比肩纽约、旧金山、东京等任何一个世界级城市群。

2017年3月,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研究制定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发挥港澳独特优势,提升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中的地位与功能。由此之后,“粤港澳大湾区”概念迅速升温,成为各界关注的热词,这一热词也不断出现在多份中央重磅文件中。

2017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香港亲自见证国家发展改革委和粤、港、澳三地政府共同签署 《深化粤港澳合作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

2018年3月,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粤港澳大湾区正式被官方明确为与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对等的区域发展战略,这将补足华南地区缺少国家级重大区域战略的空白,从而形成“三横”的区域发展新格局,同时提到,粤港澳大湾区编制已经完成。

2018年7月,广东省政府官网发布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实施粤澳合作框架协议2018年重点工作的通知》,通知显示,实施《粤澳合作框架协议》2018年重点工作第一项就是关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其中第一项要求,就是由省发展改革委和港澳办牵头,“共同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完善工作机制,协商重大议题和确定合作项目,做好规划出台后分工落实、政策解读、宣传推广工作。”

行业前景 上下游供应链完备

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东京湾区这三大世界级湾区的一个共性是,区域内存在多个互补性极强的产业集群,集群内的企业在互惠发展的同时,共享集群赋予的综合竞争优势。与此同时,这些集群内的企业分布在湾区内的不同地区,极大地提高了湾区的一体化程度,增强了湾区的整体性,这反过来又会促进湾区内企业的发展。

粤港澳大湾区拥有300多个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产业结构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区域内产业分工较为完善。其中,港澳地区现代服务业占主导,有较强的辐射力。金融、医疗、旅游、贸易、物流、法律、会计、商业管理、餐饮、博 彩等行业发达。特别是香港作为世界第三大金融中心和全球物流中心,具有较强的金融服务、专业服务的优势。内地9市产业体系比较完备,制造业基础雄厚,是“世界工厂”,且正在向先进制造业升级,产品科技含量不断提升。

与此同时,近年来,内地9市金融、信息、物流、商务、科技等高端服务业发展较快,已形成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的产业体系。其中,深圳以高科技产业为主导,以金融业为侧重点,并多元化发展新兴产业。目前,深圳已在金融领域、科技创新、新兴产业、生态环境等方面具有超强竞争实力,并正在向创新经济转型,在全球创新价值链中已经占有一定的地位。

广州作为国际产业服务中心和全球性物流枢纽中心,也是岭南文化中心及华南重工中心,具有科研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和完整的产业链优势。除了珠三角港口中心城市外,潮州的陶瓷、汕头的纺织、茂名的石化、中山的灯饰、东莞的服装都是全国知名的特色产业集群。

从产业结构来看,粤港澳大湾区内上下游产业供应链完备,产业之间存在梯度,可以互补,能够实现错位发展。广东在全国省市工业增加值和出口均排名第一,而珠三角占广东全省工业增加值和出口比重分别是80%和95%。虽然近年来,珠三角生产成本上升,但大部分企业仍选择将生产线留在珠三角,并向自动化生产及高产值方面提升,这主要是因为珠三角在全面配套、物流和产业结构上存在综合优势。在产业布局方面,内地可以弥补港澳地区的“工业空心化”,港澳地区则可以反哺内地,为珠三角制造业出口保驾护航;另一方面,珠三角核心城市与两翼的城市可以实现协同发展,珠海的高端制造业可以跟中山的专业市场基地进行互补,广州的先进制造业和高端服务可以跟佛山的产业基础互补。

如果能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作为一个整体提供一站式服务,减少要素流动的障碍,将有效提升区域内企业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特别是,“香港+深圳+东莞”这一“1+1+1>3”的超级组合将有望打造世界新硅谷。今后,香港的创意在深圳进行研发,并最终在东莞制造完成,或将成为常态。

投资机会 产业投资挖掘新经济领域

平安证券认为,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过程中,金融创新融合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这也将是未来粤港澳大湾区的关键特征。考虑到香港与深圳均有证券交易所,金融优势显著;港澳拥有特殊法律地位与成熟市场体系;同时深圳与广州拥有创新产业集群的先发优势,香港、澳门、深圳、广州将成为未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核心,佛山、珠海、东莞、中山将成为规模较小的区域核心城市,惠州、肇庆、江门将成为有特色产业的大中城市。

从房价上看,香港、澳门、深圳、广州房价呈明显的递减梯度;珠海、东莞、佛山、中山房价也是依次递减;江门与肇庆房价则相当,均低于惠州房价。从未来城市发展空间看,粤港澳大湾区的广州、中山、佛山、江门与肇庆或将有不错的房地产投资机会。

从产业发展方向上看,粤港澳大湾区未来的发展将主要依靠创新与金融的融合,在全球货币政策正常化启动与国内结构性去杠杆的大背景下,人工智能、大数据、集成电路、云计算、新能源汽车、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新经济领域或将诞生未来的科技巨头,珠三角上述产业的发展也将显著受益未来粤港澳大湾区的融合发展。

具体到投资标的,平安证券表示,东信和平、赛为智能、证通电子、劲拓股份、键桥通讯、全志科技、南兴装备、格力电器、天源迪科、科陆电子、智慧松德、奥特迅、彩讯股份、大洋电机、奥飞数据、比亚迪、欧比特、华锋股份、纳思达、汇川技术、大富科技、丹邦科技、鸿特科技、、英搏尔、沃尔核材、拓日新能、深科技、达安基因、卫光生物、TCL集团、万孚生物、杰赛科技、佳都科技、中国平安等个股有望受益粤港澳大湾区发展。

华泰证券表示,从投资逻辑角度,基建、港口物流、金融等相关公司受益逻辑较为明确,建议关注三条主线。第一,基建。基建投资一方面来源于广东和香港与澳门的联通,包括港珠澳大桥、广深港高铁的建设落地,以及其他基础设施等;另一方面来源于广东省内的基础设施建设:第二,港口物流。湾区的建设有望促进贸易出口,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7年,广东省全年实现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6.82万亿元人民币,占全国比重为24.5%。如果再算上香港贸易中心每年8万亿左右的进出口(含转口)贸易额,大湾区有望成为我国最大的进出口贸易基地;第三,金融。粤港澳大湾区将发挥香港国际金融中心优势,以广州、深圳、澳门、珠海为依托,打造引领泛珠、辐射东南亚、服务“一带一路”的粤港澳大湾区金融核心圈。建议关注塔牌集团(基建)、珠海港(港口)、嘉城国际(物流)、中国平安(金融)。

编辑:gifbe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