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6月策略:警惕市场风险释放

展望6月,大多数的券商普遍持谨慎态度,认为市场风险未释放完毕。

回顾5月,市场在第一周大跌后进入横盘阶段,市场在箱体震荡格局下,前期的上证综指跳空缺口2804-2838点却迟迟未补。这个缺口有强力支撑?市场调整是否已经到位?展望6月,大多数的券商普遍持谨慎态度,认为市场风险未释放完毕。

招商策略:

六月中旬是重要的分水岭

招商证券的分析师认为,目前国内、国际复杂形势对市场造成了极强的不确定性,不过6月中旬可能是一个重要分水岭,A股有望迎来绝境逢生。证券分析师指出,在经历了多轮预期翻转后,市场对于中美关系的界定基本是接受了现实。6月上旬,市场谨慎情绪将会升温,而6月15日2000亿商品的关税是否还会延后成为关键点,如果出现转机,市场可能会迎来一波值得参与的反弹。

从全球市场来看,目前,全球资本市场陷入动荡。当前,全球经济处在衰退的区间,发达国家股票市场普遍在历史高位,大幅回调的风险仍在。

而国内层面,市场对于贸易摩擦和制造业投资下滑影响已有预期。流动性层面此前4月担心的货币政策转向的风险降低,流动性重回宽裕,这对A股估值构成支撑。招商证券分析师认为,当前刚兑持续打破,资本市场提高到重要位置,科创板推出在即,有助于资产配置偏向股权类产品。

太平洋证券:

买点大概率出现在下旬

太平洋证券分析师认为,目前,市场人气涣散但不绝望,中期底部未至。而6月上旬,负面因素将逐步浮出水面,包括央行对流动性呵护的节奏可能放缓、货币政策宽松预期极大概率出现反复、汇率不守“7”后外资仍有持续流出可能;当下,基本面暂难出现方向上的转变,重大事件层面的不确定性消化或为市场转折点,即市场的最佳买点大概率出现在6月下旬。

在基本面二季度大概率回落“明牌”兑现后,对于消息层面的不确定性消化,以及基本面回落叠加外部环境恶化之下的政策预期摇摆将主导市场走势;PMI数据显示生产疲弱,宏观经济仍需继续寻底。增值税减税带来的生产抢跑效应退潮后,5月PMI中的需求项、库存项、就业项均不乐观,且仍将持续,6月难见本轮库存周期底部;但信贷周期于2018年四季度触底回升意味着投资需求的底部大概率出现在三季度,三季度整体不悲观。

从配置来说,太平洋证券策略分析师建议中期仍然关注通信设备、农业、金融中的银行、保险以及可选消费即价值——真成长主线,但短期建议回避并选择公用事业等避险品种。

渤海证券:

外部风险暂难落地

渤海证券分析师认为,2019年受益于逆周期调节政策,经济开局良好,但宏观数据较为明显的波幅,在一定程度上表明现今经济仍处于弱复苏之势。考虑到全球经济增长预期再度下调,出口对经济拉动作用或将有所减弱;消费端,受假期调休影响,社零增速回落明显,但五月增速应将大幅回升;投资端,地产商加速周转背景下地产投资短期仍有韧性,制造业投资受企业盈利回落及同期基数偏高影响将延续下行,基建投资作为稳增长的重要抓手将延续回升态势。总体来看,近期外部不确定性略有走强,政策或更将根据经济数据的演变及时预调微调。此外,从结构上看,无论是生产端,还是制造业投资端,均显现出了新旧动能转化的良好现象,这表明结构调整效果有所显现。

在5月初外部不确定性因素升级的冲击下,市场在首个交易日情绪宣泄式下跌后进入箱体震荡格局。短期内关键时点在6月底大阪G20峰会期间,在此之前市场风险偏好仍会受到一定压制。外部扰动暂时难以平息的背景下,逆周期调节政策仍将继续发力,资本市场改革也将加速推进,以对冲经济波动、稳定市场信心。而目前科创板的推出正处于最后冲刺阶段,从上市审核及技术支持进展来看,科创板或将于7月份正式落地,随着资本市场改革的加速落地,预计将在一定程度上提振市场预期,改善投资者的风险偏好。

行业配置方面,渤海证券分析师建议,结合涉及海外业务占比较小及周期性较弱的特征,筛选出具有防御属性的板块为化工、医药生物、休闲服务、传媒、食品饮料、公用事业、建筑装饰。此外,考虑到科创板推出过程中的联动效应以及重点核心技术领域补短板、填空白、实现“自主可控”的发展态势,投资者还可重点关注包括计算机、半导体、通讯、医药、高端装备等相关细分领域的投资机会。

华创证券:

等待决断时刻

华创证券分析师指出:A股存在日历效应,6月份跑输全年概率较高,以上证综指为例,2000年以来6月份指数收益均值仅为-2.61%,为各月份收益均值最低。以2008及2013年为例,在国内外流动性冲击影响下全年市场大幅下跌,6月市场更是创下全年最大跌幅。6月份,市场单月取得负收益概率为47.37%,单月跑输全年平均收益水平的概率为63.16%,远高于其他月份。从日历效应的角度来讲,6月市场收益水平大概率弱于全年其他月份。

而从行业结构角度来看,消费、科技板块6月表现更优,而海外因素或将成为影响6月份市场的主要因素。华创证券分析师认为,6月中旬前后事态将趋于明朗,投资者应该做好情景应对。从投资策略上,仓位优于结构,建议投资者仓位维持中性,等待事态逐渐明朗。市场风格上建议大市值成长配置方向以继续享有流动性和高增长估值溢价。行业配置层面,建议配置对利率冲击不敏感的医药、必需消费以及农林牧渔行业。如果后续风险偏好回升,加大对非银、TMT行业配置。

记者 王君

编辑:gifbe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