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看后市:短期趋势可能逐渐转弱

市场的宽松加码预期甚至有打得过满的可能,这也对应着本轮反弹行情从整体上可能已经基本到位,如果没有新增超预期利好,市场短期趋势可能逐渐转弱,从反弹转向震荡乃至调整

广发策略:熊转牛首个调整期结束 金融供给侧慢牛抬头

引发Q2市场调整的“三因素”有不同程度修复:1)政策小修基本完成;2)实体经济悲观预期缓和;3)海外波动转向正贡献。我们判断熊转牛的首个调整期结束,金融供给侧慢牛温和抬头。

从A股进化论2.0看中国优势企业中期风格

我们去年发布了十篇A股进化论系列报告,今年4月发布《中国优势企业胜于易胜》,在中期策略展望《星火破秋寒》中进一步指出,“金融供给侧改革”将加速A股步入“进化论2.0”时代。中国优势企业将持续受益于流动性分层、风险偏好分层以及盈利偏好分层。

必需消费中期行情延续,短期可能“歇一歇”

经测算,偏股+灵活配置型基金持仓必需消费32.8%,超配比例18%,接近历史上三次“抱团”的高点,经验表明:股价短期会有一定的震荡。中报必需消费盈利不差,下半年盈利有支撑,中期尚看不到盈利能力更强的“替代品”,必需消费短期可能“歇一歇”,中期超额收益还将延续。

科创板对A股科技公司的映射至少维持到开板初期

7月22日科创板将举行首批公司上市仪式,科创板开板在即。借鉴2011年创业板开板的经验,我们认为,科创板开板初期将提升A股的风险偏好,并带来显著的科技成长股的风格效应。

四因素助力科技股迎来1个月左右的超额收益期

我们在6.30《如何看G20峰会对A股的影响?》中提示:科创板首批公司过会后,对应的A股可比公司的映射效应持续至今;美联储7月下旬如果降息将提升中国货币政策宽松的预期;7月公募基金可能会换仓至配置较轻的科技成长股。

把握7月科技好时光,中期“中国优势企业胜于易胜”

历史证明:过度看重分子端,可能已错过14-15年牛市,也再次错过19年Q1金融供给侧慢牛启动的甜蜜期。当前触发Q2调整的三因素皆有不同程度的修复,“金融供给侧慢牛”温和抬头。7月四因素可能会引发短期的风格切换,行业配置建议关注:(1)把握7月科技好时光—卡脖子的“自主可控”(半导体、软件);(2)中期“中国优势企业胜于易胜”—长线资金偏爱的ROE稳定性(食品饮料、休闲服务等);(3)金融供给侧改革供给端受益的头部券商。主题投资关注科创板映射、上海自贸区等。

招商策略:科创板映射存量A股的机会 3条投资思路掘金

【观策·论市】科创板开板带来的投资机会。1、科创板映射:市场对于科创板第一批优秀标的估值预期较高,通过比价效应,使得A股中优秀科技公司估值水平进一步提升。另外,科创板聚焦的高研发投入的硬科技领域将形成独特的估值体系,科创板企业的估值体系和基准将成为存量A股科技股的估值锚。此外,A股相关影子股、创投、券商等在科创板开板后可能存在新一波主题机会。2、直接投资于科创板:即通过科创板打新、认购科创板基金以及科创板开市后的二级市场交易。

【中观·景气】PMI释放弱势信号,关注上市公司中报业绩。近期公布的制造业景气指数释放了经济仍处于供需弱势局面的信号,6月制造业PMI指数维持前值49.4%,依然处于荣枯线以下。除了在手订单、原材料库存PMI略有回暖以及产成品库存PMI持平以外,其他分项指标均发生不同程度的回落。6月制造业PMI验证了国内经济依然较大的压力。从目前已有的经济数据来看,受到内外需投资和出口放缓的拖累,5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回落至5.0%;在需求不振的情况下工业生产热情和积极性也受到打击;建议继续关注具有熨平经济周期特征的行业。接下来7-8月是上市公司陆续披露中报业绩预告/正式报告的密集时期,盈利对于市场情绪的影响将逐渐加强。

【资金·众寡】年内股东减持计划尚有较大规模待实施。6月的净减持规模处于历史前10%的位置,为相对较高的水平。7月第一周重要股东增持34亿元,减持99亿元,全周净减持65亿元,接近6月总体净减持规模的一半,由此来看股东减持规模在近期有所扩大。不过从历史数据来看,减持公司明显增多的当月市场大都呈现上涨状态。另一方面,3月以来重要股东计划减持规模明显增加,今年推出的减持计划中正在进行的规模为2657亿元(可能已部分实施),可见目前尚有较大规模的减持计划待实施。减持计划的实施区间一般为6个月,这就意味着上半年公布的减持计划可能集中在下半年。当然减持计划的实施节奏和规模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市场的表现。如果市场涨幅扩大,减持计划可能会加速落地,需要关注拟减持比例较高的个股。

【主题·风向】本周主题建议关注:(1)具备政策催化和产业逻辑的ETC主题(新增):三大要素:主题确定(万物互联时代的必然产物、政策快速推进);行业空间大(新增近百亿);标的聚焦、弹性高(CR3共80%);(2)受中报行情驱动的电子烟主题:随着近期中报行情的开启,可能继续催化电子烟短期主题行情。(3)继续关注5G下游应用类主题如云游戏、VR/AR、高清视频等。

【数据·估值】A股估值延续上周回暖趋势。全部A股估值明显上升,创业板估值上涨最为明显;代表中小盘的中证1000和中小企业板估值亦持续上行。国防军工和计算机行业估值上升幅度依然最大,非银金融估值亦有明显上升(提升2.0X),农林牧渔行业估值小幅下行。

安信策略:反弹可能已基本到位 短期趋势可能逐渐转弱

短期来看,我们认为2822点开始的本轮反弹主要由G20会议预期、科创板预期以及宽松加码预期驱动。从目前看,伴随着反弹,核心驱动利好基本也已兑现或price in,从某些因素看,市场的宽松加码预期甚至有打得过满的可能,这也对应着本轮反弹行情从整体上可能已经基本到位,如果没有新增超预期利好,市场短期趋势可能逐渐转弱,从反弹转向震荡乃至调整,未来可能更多需要在结构上捕捉一些类似中报超预期的个股机会等,行业配置重点关注通信、电子、计算机、券商等,结构性主线建议关注华为产业链、中报超预期公司、国企改革、上海自贸区等。

中期来看,对于目前的A股,“做好自己的事”是决定下一阶段市场空间的核心因素,如果减税降费,国企改革,金融供给侧改革,以及土地改革等政策能够推向纵深,A股有望迎来战略性大机会。

中信证券:系统性调整可能性较小 关注地产竣工产业链

7月初市场攻势较弱源于机构调仓和个人减仓,核心资产并未出现系统性高估,且短期系统性调整可能性较小。调仓叠加增配驱动市场行稳致远,配置上重点关注地产竣工产业链。

7月初攻势较弱源于机构调仓和个人减仓

1)对机构而言,G20之前避险情绪占主体,持仓集中在确定性更高的核心资产,而当贸易争端阶段性缓和后,市场对前期涨幅明显的核心资产分歧加大,情绪从“避险”转向“恐高”,加之进入季初,争端缓和的利好反而成为调仓的催化因素,从一线核心资产开始向部分二线核心资产转移、从前期涨幅偏大的板块向涨幅偏小且未来存在超预期空间的板块转移。

2)对个人投资者而言,今年集中入场的时点恰好就在上证指数3000~3100区域,经过近期市场的修复,重新回到盈亏平衡点,存在一定的减仓意愿。

作为市场主线的核心资产未出现系统性高估

1)纵向来看,A股核心资产整体未达到过往“抱团”瓦解时的极端估值水平。当前55只A股龙头整体处于历史估值高点的75%分位左右。

2)横向来看,综合考虑动态估值、增速和市值空间,A股核心资产并未系统性高估。以可比程度较高的龙头股作为样本(各55只,详见附录),中信一级行业中,静态市盈率偏高的行业9个,动态市盈率偏高的行业12个,PEG偏高的行业8个,数量占比并不高。

3)行业内来看,A股市场的行业龙头相对于行业整体的估值溢价还有较大提升空间。美国市场各行业前三大市值公司相对于行业的平均估值溢价达到24.5%,其中可选消费和日常消费行业龙头的平均估值溢价达到137%和40%。而A股市场各行业平均估值溢价仅为-28.7%。

核心资产短期系统性调整可能性较小

基本面、增量资金风格偏好及市场环境的拐点短期内不会出现,A股核心资产系统性调整可能性非常小:

1)下半年核心资产盈利增速预计延续回升,而A股市场整体还面临资产负债表调整压力。2018年A股整体/TMT板块资产减值占经营利润比重高达23.5%/66.6%,在监管层加强信息披露的大趋势下,存量公司资产负债表调整压力仍存,核心资产和市场的基本面分化趋势不会逆转。

2)增量资金结构上更加偏好核心资产。预计下半年2500亿左右的增量资金流入中最主要增量来自外资、股票回购和保险,最主要减量来自产业资本减持,部分行业减持规模远超历史同期水平,如计算机、通信行业计划减持规模达到自由流通市值的4.2%和3.1%。

3)市场环境仍处于做多窗口期,全球风险偏好难以逆转。

7月攻势蓄势待发 核心资产估值溢价扩散

作为行情主线的核心资产仍然具有一定吸引力,增量配置资金会因核心资产的调整而逐步增配完成接力,存量资金的调仓又导致行情从局部开始横向和纵向扩散,正式开启7月攻势。

也正因为市场对核心资产存在分歧,调仓行为和增量配置空间共存,此轮行情才会行稳致远,而不是重复今年一季度的报复性反弹或是2018年1月核心资产迅速泡沫化的情形。

华泰策略:信用传导有望改善 盈利改善成三季度关注点

进一步风险偏好修复有赖信用传导改善

随着协商进展良好,7/1-7/5上证综指估值已修复到位,市场进一步风险偏好修复有赖国内经济景气回升+企业盈利改善。我们认为5-6月初房地产拿地激进引发融资监管趋严+包商银行事件冲击+景气回落企业融资收缩引发短期信用传导承压,是制约景气回升的重要因素。6月底房企拿地面积及溢价率大幅回落+专项债发行加速,我们预计房企融资监管继续加码空间有限、基建资金来源有望加快到位,7月信用传导有望改善,关注受益专项债加速发行的建筑,受益科创板溢出效应的电子/通信/医药,及受益景气边际回升可选消费(家电/汽车)和房地产。主题关注国企改革和经开区。

流动性:专项债加速发行助力基建资金落地

海外:美国6月非农就业数据超预期,但7月降息预期仍在,降息幅度存疑。国内:银行间流动性充裕、专项债加速发行助力基建资金落地。6月发债共计3.96万亿,比去年同期微幅回落3%,主要由于同业存单发行量同比回落33%,回落达7,257亿元。同时6月地方政府债同比大幅增长68%,增量达3,652亿元,部分对冲了同业存单的大幅下滑。6月发行的地方政府债中专项债达5,818亿元,同比大幅增长540%、环比增长268%,是6月地方政府债快速增长的主力。资金价格方面,近一周(7/1-7/5)SHIBOR 隔夜利率持续下降至年内最低水平,显示银行间流动性充裕。

景气:短期信用传导有望改善,释放景气回升动力

5月房企拿地激进引发融资监管趋严+包商银行事件冲击+景气回落企业融资收缩,信用传导承压;6月房企拿地面积和溢价率大幅回落+专项债快速增长+二季度企业盈利探底,我们预计7月信用传导有望改善,释放景气回升动力。我们在6月初《市场核心影响变量从外部转向内部》提到5月房企拿地明显激进,房企融资监管或将趋严。随即6月房地产信托融资被紧急“降温”,6月最后一周(6/24-6/30)住宅用地成交面积增速快速回落到4.86%、成交溢价率亦从5月初的20%-30%回落到20%以下,我们预计随着房企拿地增速和价格回归合理区间,房企融资监管持续加码空间有限。

估值与投资者情绪:协商缓和上证综指估值修复到位

从6月29日G20峰会后协商出现新进展,至上周末上证综指PE TTM基本回到今年5月协商不确定性上升前水平,处在历史30%分位;从行业来看,28个中信一级行业中有9个行业估值已修复乃至高于5月前,如食品饮料、有色金属、国防军工等。剩余大部分行业PE TTM估值尚未修复至5月前,如石油石化、商贸零售、通信、建筑、房地产等。投资者情绪方面,近一周(7/1-7/5)产业资本净减持120亿元,达到年内高点,远高于年初以来每周33亿净减持的平均水平;深股通净流入17.11亿元、沪股通净流入3.26亿元,合计流入20.37亿元。

行业配置:关注信用传导受益板块,主题关注国企改革和经济开发区

6月初以来我们强调A股主要矛盾从外部回归内部,协商缓和后上周市场估值修复到位,盈利改善成为三季度市场核心关注点。中报发布在即,截止7月7日,主板、中小板和创业板中报预告披露率(披露公司占板块比例)分别为9%、26%和14%。其中A股中报业绩预增和略增占比较高的行业有食品饮料、医药、建筑、电子元器件等。我们预计2019Q2A股盈利增速或将继2018Q4后二次探底,三季度信用传导改善,关注短期受益专项债加速发行的建筑、科创板溢出效应的电子/通信/医药,中期受益景气边际回升可选消费(家电/汽车)和房地产。主题关注国企改革和经开区。

兴证策略:核心资产底仓不轻易转手 优质资产具备配置价值

2019年年初,在市场一片悲观声中,兴业策略率先提出“旺春行情”。1月1日《布局旺春行情》、2月10日《旺春行情有望超市场预期》等报告坚定推荐。配置层面推荐的大券商、大创新(计算机/电子/军工/通信)为代表的“四大金刚”表现优异。

4月末5月初,在一片乐观声“牛市”声中,我们保持谨慎,提出《行情分化,聚焦“龙凤呈祥”》。认为市场进入震荡格局,把握核心资产等确定性方向,茅台、国旅、上海机场等创出历史新高。

市场进入数据验证期,波动加大。我们兴业策略在6月11日中期策略《开放的红利》前瞻性提示关注G20会议、科创板开板等做多窗口。6月19日我们指出“三期叠加,把握做多窗口”,即“G20会议+经济数据真空期,企业中报数据空窗期+科创板推出前稳定期”。上证综指从2800多点,突破3000点。

随着时间进入7月中旬,1)二季度各项经济数据即将出炉,叠加7月15日,中报业绩预告截止。市场关注焦点从分母端转向经济基本面。空窗期后的数据验证期,成为决定市场下阶段走向的关键因素。2)全球市场货币宽松预期是引领本轮全球风险资产上涨的重要原因。同时美国非农数据超预期,降息预期有所减弱,而下周三四美联储主席Powell在国会听证会的表达将是很重要风向标。

核心资产何去何从?近期市场对于核心资产、消费白马等“抱团”讨论激烈、观点差异较大。兴业策略作为市场最早提出核心资产概念,20160503《核心资产:股票中的京沪学区房》、201711《核心资产的世界》。并持续从历史纬度、外资纬度、全球比较纬度等几十篇报告专题研究。根据研究成果及相关标准,①具有核心竞争力;②公司治理水平优秀,财务指标稳健;③具有对标全球同业龙头的能力,不能局限于某些行业或大小市值,倾力打造了“核心资产50”、“核心资产100”组合,超额收益非常显著。

核心资产底仓筹码不宜轻易转手。作为市场紧密跟踪、深入研究核心资产的团队,我们当前对于核心资产有几点看法:

1)从长期趋势而言,需要牢牢把握核心资产筹码定价权。我们在中期策略《开放的红利》中比较了日本、韩国、台湾地区、金砖四国(巴、印、南、俄)在资本市场开放过程中,全球资金配置该国具备比较优势产业的企业。中国作为联合国认定产业链最完备的国家,各行各业优质资产具备配置价值。长期来看,相对指数超额收益比较明显,最著名的,当属我们兴业策略拥有绝对知识产权的“台积电”案例。

2)从外资角度而言,根据我们对于外资购买标的投资行为分析,海外机构投资者对于核心资产标的操作手法整体可概括为三步:①底部吸收大量优质底仓筹码,②浮动筹码会随着股价上涨,估值较高,适当做一部分盈利兑现。③待股价、估值等回归合理性,再度吸收筹码。这样循环往复,逐步将定价权掌握。

3)从内资角度而言,大家习惯性将此次核心资产上涨狭隘的理解为“抱团”。我们认为这是一轮核心资产定价权的争夺战。诚然,近期核心资产上涨有①科创板打新申购,底仓配置,而增加资金配置这些核心资产。②2016-2019年,业绩表现较为优异的基金经理,大多数重仓配置此类核心资产。2019年上半年新发基金规模1000多亿元,而大部分基金经理会继续配置这些重仓股,进一步推升股价上涨。③从历史比较纬度,核心资产阶段性遇到波折的可能性在于此后整体核心资产业绩连续低于预期、与新兴成长方向业绩形成剪刀差。类似09-12年“喝酒吃药”抱团、13-15年“互联网+”抱团结束都因为出现了更好的、更有确定性的业绩方向。

方正策略:抱团结束了吗?七月行业配置首选食品饮料

1、目前还没观测到消费和大金融板块业绩相对优势被取代的迹象。从目前有限的中报预告披露情况来看,消费中食品饮料和生物医药行业公司出现了较普遍的业绩持续好转情况,大金融行业披露较少,消费和大金融板块目前为止尚未发现业绩相对优势有被取代的迹象,至少目前来看抱团仍将继续。到7月中旬中小板和创业中报预告将披露完毕,是观察业绩变化的重要窗口,下一次观察窗口则是在8月底的中报报告。

2、表现出持续长久的业绩相对优势,才是抱团选择的关键。业绩相对优势是指在消费、成长、周期、大金融板块的增速对比中,增速排名须在前二,这样才能形成相对的业绩优势。此外这种相对优势还必须具备一定的持续性,才能形成持仓占比的持续提升。如2009Q3-2010Q3期间,机构表现出对消费抱团的一致性倾向,则本质是由于在这期间消费板块增速始终维持着在4大类别行业中第一的地位。

3、业绩相对优势消失,同样也是板块抱团瓦解的最重要原因。三次弱市环境下的五个阶段性抱团案例,在抱团瓦解时都呈现出同一种明显特征,即业绩增速的相对优势消失了,或者说出现了业绩层面上更具吸引力的板块。

4、仅凭政策等催化剂刺激,难以形成或维持长久有效的抱团。弱市环境下,基本面支撑相对估值刺激显得更为重要,政策催化兴许会带来一波估值提升的机会,但只有当这种政策利好真正传导至业绩层面并且能持续有效的提振业绩时,抱团效应才会稳固持久。如2009年国家出台包括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十大产业振兴规划”时,受政策刺激,成长板块持仓占比曾有过十分短暂的明显提升,但由于对业绩的提升并不能立竿见影,因此很快持仓占比回归到了原点,直到2010年政策效果显现叠加智能手机浪潮需求爆发,成长板块业绩出现了持续的相对优势时,持仓占比才得以稳步持续提升。

5、弱市行情中,长久的抱团通常只会集中在消费和成长板块。2009年以来的三次弱市环境,其中2009-2014年和2015-2016年的抱团都集中在消费和成长,2018年的抱团则集中在消费。周期和大金融板块抱团通常并不能持久,如2011年前三个季度周期抱团等。造成这种差异的最本质原因在于成长和消费板块更容易形成持续的业绩相对优势,而大金融板块业绩相对稳定,周期板块的业绩持续性较弱,都难以形成持久的业绩相对优势。

编辑:newsho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