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看后市:9月份市场存在反弹的契机

兴证策略:市场行情可以乐观一些 多做做进攻弹性品种

上证综指8月6日从2733点,已实现7%左右涨幅。当前时点,较多投资者对市场后续走势分歧较大。展望9月,市场把握结构性行情为主、精耕细作。

1)70年大庆临近,风险偏好存在提升窗口。2)全A、全A非金融业绩从单季、累计来看,2019Q2增速较1季度有所下行,但好于2018Q4。从业绩出发把握盈利好转细分领域。3)市场对谈判在9月达成阶段性成果、LPR改革后9月市场化利率会下行有所预期,如果此类预期无法兑现,市场会有压力。4)我们此前谈到“三座大山”中金融供给侧改革深入,会阶段性对市场带来流动性/信用紧缩压力,进而对9月市场形成制约。如果此类“坏”消息未出现、预期如期兑现,指数有望站上新台阶。

整体而言,基本面、风险偏好、流动性有好有坏,9月相互比拼、赛跑。阶段性“好”消息在前面,市场行情可以乐观一些,多做做进攻弹性品种。阶段性“坏”消息,抑制市场情绪时,适当降低仓位。如果就像前面所说,阶段性达成成果,LPR的改革促使利率如期下行,这些利好因素叠加,指数上新台阶是存在可能性的。当然,如果投资者所预期事宜并未如愿,“三座大山”也阶段性叠加坏消息,市场避险情绪可能会更浓厚一些。

具体到机会层面,短期,攻守兼备。“攻”结合中报业绩,叠加华为、苹果新款手机即将亮相,华为手机链、5G、军工为代表的新兴成长方向有望延续前期表现。“守”则以公共事业类高股息、黄金等为代表的防御性品种。

中长期,经过中报业绩洗礼、1个多季度调整,结合《核心资产买卖策略“ISEF”模型》,是投资者甑别“真假”核心资产良机,稳扎稳打、底部吸筹、合理定投、“以长打短”,聚焦优质标的、把握核心资产独立牛市行情,筹码不宜轻易转手,牢牢把握定价权。

国君策略:珍视绝佳战略配置期 看好新基建发力等主线

中报落地,在我们看来2019年中报比想象好。2019H1全A两非口径下的归母净利润增速为-2%(Q1为2.33%)。但是剔除乐视网、*ST信威、*ST华业之后,2019H1全A两非口径下的归母净利润增速为2.4%。

大小分化?指数上凸显强者恒强:增速变化上,上证50>沪深300>中证500。从营收占比看大小分化,采掘、白电CR3超70%,白酒、水泥、通信CR3超60%。

国企/民企分化?相较2018年,民企盈利占比开始提升。结合2018年年报和2019年中报来看,央企、国企和民企三者的盈利占比之和稳定维持在90%,但是结构上发生了较大变化。其中,央企盈利占比从30%下滑至26%;地方国企盈利占比从34%下滑至32%;而民企的盈利占比从27%上升至32%。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开始见效,民企盈利占比开始抬升。

回顾与反思:我们的预测模型误差源自哪里?回顾2019年5月的国君策略盈利预测模型,我们对于中报全A两非的归母净利润增速预测接近10%。误差主要来源几方面:其一,二季度GDP预测为6.4,实际为6.2;其二,社融投放量预测过于乐观,原预测接近22万亿,当前下修至21.4万亿;其三,PPI下行速度超出我们的预期,原先预测四季度触及0,实际6月份PPI即为0。

重新测算,以未调整的全A两非为基础,我们认为Q2是盈利底部,Q3往后将逐步回升。为了避免类似老测算带来的盈利预测误差,我们对GDP的不同情况进行了盈利预测,我们认为2019Q2盈利是阶段性底部,2019Q3往后盈利增速会逐步上升。坚持盈利修复带动市场修复的这一基本判断。

估值低位叠加“信用-ERP-盈利”的中期拐点,珍视绝佳战略配置期。看好新型基建发力,通信、计算机等成长风格,看好传媒、汽车等低估品种。

新时代策略:A股处趋势性拐点阶段 积极改变配置思路

由于估值偏低,股市已经到了利空钝化的阶段,市场最终只需要某一个因素发生趋势性的利多改善,则趋势性往上的力量就会形成,我们持续战略性看多A股。现在A股正在处在趋势性拐点阶段,市场特征可以类比2014年上半年和2016年上半年。

目前有三大特征:(1)利空的逻辑很多,但主要利空的影响开始钝化;(2)市场整体估值便宜,板块估值差异度很大,核心资产、成长、周期之间的估值差异较大;(3)利多的逻辑开始出现,但除了估值低,其他的逻辑都被认为只有博弈的价值,经济企稳、政策改善、流动性放松,这些因素看似都不够完美,或者是空间不够大、或者是时间还没到。这三大特征在2016年上半年和2014年上半年都出现过,市场往上的拐点不是来自所有利空扭转为利多,而是来自利空影响的钝化,最终只要有一个趋势性利多就可以了,其他大部分的担心还可以继续存在。

海通策略:中国股权投融资时代开幕 资产配置偏向A股

①抬头看远方,中国股权投融资时代拉开大幕,机构、居民资产配置将偏向A股。全球视角看,A股资产证券化率较低,吸引力明显。②对比历史,A股估值处于低位,风险溢价率及股债比价优势明显。企业盈利正在赶底,预计A股净利同比三季度见底,ROE四季度见底。③上证综指3288点以来调整进入末期,短期反复盘整为牛市第二波上涨蓄势,中期科技和券商更优,核心资产为基本配置。

方正策略:9月份市场存在反弹的契机 但空间相对有限

1、市场观点:短期反弹源于风险偏好提升,可持续的反弹仍需等待。9月份市场存在阶段性反弹的契机,核心的驱动力在于风险偏好的阶段性变化,而风险偏好的阶段性变化源于三点:一是近期改革开放的举措增加,例如深圳的社会主义先行区、上海临港自贸区的5个“自由”、6省新自贸区的批准等;二是逆周期对冲力度的加大,7、8月经济数据再度恶化,LPR的激活、20条消费的提振的举措以及可能的稳定制造业投资等政策陆续推出。经济增长和流动性并没有明显的变化,决定了阶段性反弹行情呈现出结构性特征,反弹过程将一波三折,结构性的机会仍在消费和科技龙头。后续可持续的反弹源于经济增长和流动性的边际变化,一方面,当前经济周期仍处于下行阶段,库存周期处于去库存状态,后续密切关注美国经济触底的形态;另一方面,流动性的变化取决于利率政策供给以及信用周期的变化,密切跟踪MLF利率的调整以及信贷增速的变化。综合来看,9月份市场存在反弹的契机,但是空间相对有限,呈现一波三折的结构性机会,行业配置重点关注消费和科技,超配汽车、医药、消费电子等三个行业。

2、行业配置的主要思路:消费+科技,强者恒强。从当前的市场运行环境来看,增配科技和抱团消费仍会强化,增配科技的原因在于三方面,一是基金持仓持续下行,今年二季度成长持仓占比为19.22%,较一季度的22.77%进一步下行,目前配置比例处于近五年来的较低水平,成长板块的调整已较为充分,相对估值处于底部区域;二是成长中的部分行业已出现景气反转或复苏的迹象,如电子、军工、计算机等领域;三是细分领域的催化剂初步具备,如5G手机产业链、半导体、PCB、自主可控等。消费抱团的逻辑目前尚未遭到破坏,从历史上消费的抱团来看,出现三种情况会使抱团瓦解,分别是经济不确定性消除、抱团品种业绩集中低于预期或者受到政策的冲击、估值泡沫,目前来看这三种情况均未出现,因此消费的抱团仍将延续。

3、9月份超配汽车、医药生物、电子。汽车的逻辑在于汽车销售旺季来临,销量有望有所好转,经济面临较大下行压力,近期刺激汽车消费政策密集出台,政策红利逐渐累积,估值低廉,具备较强安全边际;医药生物的逻辑在于细分领域延续高增长,整体估值较低,具备一定安全边际,二季度基金仓位小幅滑落,后续配置力度有望加大;电子的支撑逻辑在于二季度单季度业绩反转,细分领域催化剂不断,估值底部区域。

华泰:9月或震荡偏多 推荐科技+汽车优选华为和半导体

大势研判:通胀对A股影响有限,9月指数或震荡偏多

8月以来,随着猪价快速上涨,市场担心通胀压力制约市场,通过复盘,我们认为由食品上涨带动的CPI上行对A股趋势的影响有限。8月PMI数据显示供给仍在扩张,但经济总体需求依然较弱。8月“国债+地方债”发行规模较7月增长8.7%,与此同时消费刺激政策出台,重点提及汽车,我们认为当前的政策基调显示国内经济下行压力仍在可控区间,未来财政政策或致力于调结构。我们认为9月A股重要指数下沿高于5~6月、中枢高于8月。

高频数据:需求依然疲弱,政策着力点调结构

经济:8月PMI环比回落0.2至49.5,从结构来看:生产指数为51.9,较上月回落0.2,但仍高于临界点,表明生产端依然保持扩张;新订单指数为49.7,比上月下降0.1,表明需求端较弱。资金:8月“国债+地方债”发行环比7月增长8.7%(增加795亿),预示财政政策有望发力。政策:8月以来地产融资调控不断强化;货币政策LPR改革强调结构性调节;国务院办公厅“促消费20条”出台,旨在培育消费热点,重点提及释放汽车消费潜力。我们认为,当前经济总体需求依然疲弱,政策基调反应经济下行压力仍在可控区间,未来财政政策着力点依然是调结构。

中报分析:非金融企业盈利增速如期二次下探

我们以2018年Q2前上市并剔除ST股作为样本,整体A股中报归母净利润增速为8.36%,相比一季报的10.62%有所回落,但高于2018年报0.65%。其中非金融企业为1.15%,相比一季报的3.55%有所回落,但高于2018年报的-0.56%,整体趋势与我们在年报&一季报分析中的预判“利润表或将二次下探”相符。分板块来看归母净利润增速:主板非金融企业为3.43%,低于一季报的6.36%;中小板非金融企业为-2.37%,高于一季报的-5.9%;创业板剔除温氏、乐视和宁德时代后为-10.83%,略低于一季报的-10.68%。我们预计三季报整体非金融企业的盈利增速或将企稳。

中信:9月下旬是资金加速入场起点 市场正式向上突围

9月是谈判、全球宽松、国内政策和企业盈利的四重确认期。我们预计G20以来的谈判会出明确结果,美联储和欧央行9月将集体降息,国内将释放更明确的政策信号稳经济,企业盈利增速也将形成见底回升预期。待四个因素陆续落地后,9月下旬将是增量配置资金加速入场的起点,市场正式开始向上突围。配置上建议以金融消费为底仓,重点关注低估值品种。

编辑:newsho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