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应该如何守护“国家宝藏”

此生无悔入华夏,来世还生中华家。

聂耳小提琴背后荡气回肠的赤子之魂、“样式雷”守护者王其亨寻回中国遗失记忆的执着坚定、楚艳团队再现大唐服饰艺术的华丽恢弘……,随着《梦之蓝·国家宝藏》的热播,当一个个国宝守护故事在屏幕上呈现,国民的爱国与自豪之情再次被点燃。

揭开文物的面纱,支撑它如此璀璨的是一个民族对自己文化的自信和守护,每一件国宝背后,有多少惊心动魄的故事,又有多少舍生忘死的国宝守护人。作为一名中国人,该如何守护祖先留下来的珍贵财富?

近日,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颜真卿《祭侄文稿》将赴日本展出,因书画作品在文物保护方面特有的脆弱性,这一消息引发网友热议。

《祭侄文稿》是唐朝书法家颜真卿所书,后世誉为“在世颜书第一”“天下行书第二”,与王羲之《兰亭集序》、苏轼《寒食帖》合称“天下三大行书法帖”。

公元756年,安史之乱的爆发使得唐朝由盛而衰,杜甫有诗言尽战乱之时人们流离失所,无家可归。时颜真卿其从兄颜杲卿与第三子颜季明联合反抗安禄山,然贼臣拥兵不救,颜杲卿孤军奋战,苦战三日,弹尽粮绝,那一战,“颜氏一门死于刀锯者三十余人,其状惨绝人寰”。两年后,颜真卿仅找到了侄子颜季明的头骨和颜杲卿部分尸骨,正是在这种极度悲愤的情绪之下,他写就了《祭侄文稿》。

充满涂改的凌乱草稿,用笔雄健而富有变化,遒劲郁勃,为行草书开创新的生面,而其背后凝聚的更是以身许国、宁为玉碎的民族精神和气节,是当之无愧的国宝。

文博界人士表示,“纸寿千年绢五百”,《祭侄文稿》帖距今已逾千年,在战乱中颠沛流离,最终奇迹般保存下来,可谓吉光片羽。这类纸本文物,本身就极脆弱、极易损,可谓展一次伤一次,更遑论漂洋过海的奔波了。

文物是一个民族的精神肖像,是集艺术、历史、精神等价值为一体的文化符号,人类在历史上所创造的文化遗存已毁坏和消失了大半,留存到如今已实属不易,且文物一旦损坏,将难以复原。保护文物,是对文化的传承,也是对历史的尊重。如果不希望我们的后代在学习民族历史的时候,只能在教科书上通过图片来了解今天曾经的绚烂文化,那么,我们都需要补上一课。

近年来,我国一方面严厉打击文物犯罪,不断加强文物安全防范,另一方面不断健全文物保护利用法治保障体系,通过了《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见》,但仅仅这些是不够的,国家的宝藏属于我们每个人,民族文化的传承责在我们每个人,这种自觉不能光靠几个守护人奔走相传,更需要每一位国人用心体会、用行动达成。

《梦之蓝·国家宝藏》这档节目,不仅展示了中华几千年璀璨的文化,更唤起了国民对文物保护、文明守护的重视,传播了民族文化以及有价值的观念和正能量,作为中国人,我们要守护好“国家宝藏”,不仅护好器物,更要汲取其中最精华、最宝贵的精神力量,代代相传,注入新的时代叙事中。

编辑:newsho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