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银行非息收入差异巨大 国有行投资收益不及股份行

财信网(记者 陈宁)近年来,随着银行传统业务的不断下滑,银行业转型的脚步也逐渐加快。统计显示,不同类型上市银行非息类业务表现差异巨大。国有商业银行非息收入增速普遍较低,而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则不断发力,非息收入同比增速甚至高达100%以上。

◇ 国有行非息收入增长乏力

据悉,非利息收入指商业银行除利差收入之外的营业收入,主要包括结算与清算手续费、顾问咨询费、代理业务手续费、受托业务佣金以及其他投资活动等产生的收入。受利率政策和经济周期的影响,以单纯赚取息差为目的的传统创收模式面临着愈来愈多的风险。而非息类业务由于有着多样化、灵活性及人力成本相对较低等优势逐渐成为各银行重点发展的领域,非息收入在营业收入中的比重也在不断加大。

普益标准数据显示,目前不同类型上市银行非息类业务表现差异巨大。国有商业银行非息收入增速普遍较低,其中工行一季度非息收入同比增长20.33%,建行同比增长28.43%,农行同比增长6.75%,中行同比增长14.16%;而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则不断发力,一季度宁波银行非息收入同比增速高达 140%,南京银行同比增长 118%,华夏银行同比增长 104%。

同时,16家上市银行非息收入占比也在不断增长,非息占比平均值从2015年一季的 24.35%上升至 2016年一季的30.27%。整体来看,国有商业银行非息占比增速普遍乏力。其中,非息占比最高的为招商银行,高达41.11%。而非息占比增速靠前大多为股份制与城市商业银行,依次是宁波银行、华夏银行与南京银行。可见,非息类业务已经成为股份制银行与城市商业银行赶超国有大行的必争之地。

◇ 国有行投资收益落后

那么,不同银行之间非息收入为何有如此大的差异?普益标准研究员辜慧表示,各家银行自身定位的不同,其非息类业务收入结构必然有所不同。非息类业务主要分为手续费及佣金、投资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汇兑损益以及其他业务收入,部分银行还会披露保险类业务收入。

首先,国有大行手续费及佣金业务收入规模显然高于股份银行与城商行,但股份银行与城商行此类业务的同比增速却特别抢眼,如浦发银行同比增速0.67%,华夏银行同比增速0.63%;宁波银行、南京银行和北京银行,同比增速分别为 0.89%、0.78%、0.51%;其余银行增速都在 0.2%上下。

其次是汇兑损益,主要是指商业银行经营外汇业务时外币兑换、汇率变动导致的汇兑收益以及买卖差价收益。从汇兑收益绝对值和汇兑收益同比增长率来看,国有商业银行在汇兑损益类业务中占据优势,表现平稳。而股份制和城商行则出现分化,汇兑收益表现差异较大,波动较为明显。

最后,投资收益方面,国有大行整体投资收益表现不及股份制银行。就投资收益规模而言,股份制银行平均规模最大、国有行次之、城商行靠后。其中,招商银行体量最大,其后依次中国银行、兴业银行、中信银行、浦发银行。就投资收益同比增速而言,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则不相上下,中国银行、兴业银行和宁波银行同比增速均靠前且差异不大。就投资收益占非息收入的比重而言,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表现优于国有银行。其中,兴业银行该类占比为37.29%,民生银行为 29.39%,宁波银行为 26.34%,南京银行为 23.26%。

◇ 严控汇兑收益风险

辜慧表示,目前就国内商业银行收入结构来看,利息收入占比仍然较大,一般占到主营收入的 60%-80%,但在央行不断降准降息、大资产荒格局未变的背景下,银行要实现盈利,除了稳定利息收入增长,还要重点进行其他业务结构的优化。

通过对银行各类非息业务的比较可知,手续费及佣金类业务增长稳中有进,但汇兑类和投资类业务却波动较大,承载着较大风险。各家银行汇兑损益在不同时期表现差异较大,出现过汇兑损失的银行不在少数。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逐步推进,汇率双向波动的幅度不断扩大,外汇敞口头寸的变化是各类商业银行面临的汇兑风险。因此,在开展汇兑类业务的时候,应结合客户风险承受能力以及银行自身的风控设计,加强对货币错配的风险识别和审慎监管。 

编辑:曹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