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家银行系险企去年净利润超30亿元 同比大幅增长近四成

由于背靠银行这颗大树,近年来银行系险企的发展备受行业关注。尽管距险企年报披露还有一段时间,但从偿付能力报告已可窥见各银行系险企去年净利润情况。

据《证券日报》记者对9家银行系险企的去年净利润数据(部分险企披露的偿付能力报告中净利润数据与年报最终披露的数据略有误差)梳理显示,招商信诺、工银安盛、中邮人寿、建信人寿、交银康联、农银人寿、中荷人寿、中银三星、光大永明9家险企去年合计净利润为32.88亿元,较同期大幅增长39.3%。

9家银行系险企全部盈利

具体来看,2018年上述9家银行系保险公司全部实现盈利,其中招商信诺人寿净利润超过10亿元。而对比来看,2017年这9家险企有2家出现净亏损。

从保费收入来看,上述9家险企2018年原保费排名依次为,中邮人寿(576.6亿元)、工银安盛(336.8亿元)、建信人寿(249.1亿元)、农银人寿(176.4亿元)、招商信诺(150.6亿元)、光大永明(103.4亿元)、交银康联(80.2亿元)、中荷人寿(46.9亿元)、中银三星(28.7亿元)。

原保费增速方面,上述9家险企中,2018年光大永明、中邮人寿、招商信诺、中荷人寿均出现同比正增长,增速分别为46.1%、40.4%、17.5%、16.7%,其他几家险企出现不同幅度的负增长。

从代表万能险保费的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来看,除中邮人寿之外,建信人寿、中银三星、交银康联、农银人寿、光大永明、中荷人寿、工银安盛、招商信诺该项保费分别为167.5亿元、43.4亿元、35.3亿元、10.0亿元、8.4亿元、1.1亿元、0.8亿元、0.7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31.8%、35.5%、-25.3%、-36.9%、-48.0%、12.0%、-37.6%、157.0%。

实际上,根据已披露的四季度关联交易情况来看,各银行系险企通过母行代销保费(规模保费)较2017年普遍下降,银行系险企对母行的保费依赖程度较去年略有降低。

关联交易报告显示,工银安盛2018年通过工商银行获得保费收入为294.68亿元(含柜面、网销和自助终端等新渠道保费及续期保费),同比下滑19%;建信人寿通过建设银行获得代销保费收入额约411.13亿元,同比减少2.8%;农银人寿委托农业银行代理销售保险产品74.03亿元,同比大降55.76%;中银三星与中国银行等关联方发生的保险业务及保险代理业务关联交易总量为47.15亿元,同比增长11%,是四大银行系险企中唯一保费增长的公司。

银行系险企加速转型

实际上,随着“134号文”(《中国保监会关于规范人身保险公司产品开发设计行为的通知》)的出台,各银行系险企主动调整保费结构,提高保障型产品占比,压缩中短存续期等偏理财型保险产品。因此,不少银行系险企通过母行代销的保费明显减少。

此外,由于“双录”(录音录像)等政策落地后,对银行销售保险的监管较之前更为严格,在银行销售保险的手续相较以前会新增更多流程,这虽然保障了消费者权益,使得保险销售更为规范,但相较以前,无疑增添了银行销售保险的难度。

基于此,一些颇为依赖银保的险企均借道网销发展业务,这在中保协披露的《2018年上半年互联网人身保险市场运行情况报告》已现端倪。数据显示,去年上半年互联网人身保险公司规模保费前10名中,有4家为银行系险企,分别为建信人寿、工银安盛、农银人寿、光大永明人寿。

尽管对母行的保费依赖有所降低,但纵观上述几家银行系险企,目前各险企的核心业务渠道依然是依托母行的银保渠道。从《证券日报》记者梳理的情况来看,2017年多数银行系险企通过母行销售的保费占比超过五成,个别超过九成。

实际上银行系险企依赖银保渠道,诞生于1999年寿险统一预定利率之后。当时寿险公司创新推出万能险、投连险和分红险等带有理财性质的产品,随之开拓出适合销售理财险的银行代理渠道,银保业务由此成为寿险公司一个业务渠道。

但随着监管部门引导行业“回归本源”,引导行业开展风险保障和长期储蓄型业务后,银保第一大渠道的局面不再。2017年,银保贡献降至40%,而被认为适合销售长期产品的个险渠道,保费贡献占比升至50%以上。

2018年,行业渠道呈现银保式微缩、个险壮大的趋势。行业交流数据显示,寿险公司当年约2.6万亿元的保费中,银保约8032亿元,同比下降24%,占比下降10个百分点仅为30.59%;而个险保费增长18%至1.55万亿元,占比已接近六成,为58.84%,同比也提升了逾8个百分点。

《证券日报》记者获悉,随着银行系险企转型的推进,个别银行系险企已经开始组建个险队伍,加强网销、团险等其他渠道的建设。

编辑:gifbe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