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岁母亲等来儿子迟到53年的一声“妈妈”,中国人寿长期护理保险在张家港成效明显

“妈——妈……”

这声呼唤,来自56岁的张炳君,让82岁的母亲章兰娣喜极而泣。

章兰娣是张家港市南丰镇东港村人。82年来,她最大的一个愿望,就是能听到自己的脑瘫儿子能叫上自己一声妈妈。

她没有想到,她的这个心愿在政府和中国人寿联合开展的长期护理保险试点推行中,意外实现了。为此,她连声说道:“感谢政府,感谢党的好政策”,拉着护理员张建芬的手,激动地流下了泪水。

早在2018年7月1日,张家港市就勇开先河,以超前的思维,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正式实施《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实施方案》,通过购买中国人寿等商业保险公司专业服务,为长期护理保险的正式全面推广探索了“张家港样本”。

作为市永联惠民服务中心的护理员,张建芬两年前就在章兰娣家做家政服务。长期护理险服务开展以后,她的服务增加了特殊的内容,为张炳君提供肢体康复锻炼服务。通过张建芬的悉心照料,张炳君的病情很快得到了缓解,于是就出现了开头感人的一幕。

8月30日,记者来到东港村采访这样一个特殊的家庭。由于对路况不甚熟悉,记者并没有直接找到章兰娣家,张建芬得知情况后,主动到村口带路。一路上,过往村民看到张建芬,都十分热情。永联惠民服务中心负责人告诉记者,张建芬负责东港村的长期护理工作,村子里好几位老人都是由她进行服务,对各家情况都很熟悉。张建芬为人热情干练,在服务中心的众多护理员中,也是她得到的锦旗和表扬信最多。

来到章兰娣老人家,张建芬马不停蹄地开始了她的护理工作,记者也见到了张炳君本人。今年56岁的张炳君看起来比实际年龄年轻,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不停地跟前来拜访的一行人问好,非常开心。章兰娣告诉记者,以前张炳君可不是这样子的。三岁那年,高烧引起的脑膜炎使他患上了脑瘫,失去了自理能力。在那个缺衣少食的年代,老两口忙于养家糊口,疏忽了对儿子的关心照顾。平时出门农忙,都是把儿子用绳子绑在家中。几十年来,张炳君没有出过门,也从来没有叫过人,久而久之,陷入了自闭状态。原先家里来了客人,他会发火,排斥陌生人。长久积累的病痛,使得张炳君的手会不停地抽筋,发作起来,满脑门都是汗,疼得整夜都无法入眠。老两口在体力和精力上,实在是应顾不暇。张炳君在几十年里从来没有叫过老人一声“妈妈”。

自从《张家港市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实施方案》施行以来,张建芬专业、耐心、周全的照顾,使张炳君的身心状况得到了极大好转。她的用心服务不仅得到了两位老人的认可,更换来了张炳君这位表达困难、性格内向腼腆的人的欢迎。从一开始的毫无交流、拒绝服务,到现在一看到张建芬就喊“妹妹”,笑容一天比一天多,性格一天比一天开朗。两位老人看了很是欣慰。

张建芬告诉记者,她除了每天帮助张炳君洗澡、护理,还会教他说话、发音。今年大年初二,张炳君喊出了迟来了五十多年的一声“妈妈”,令章兰娣老人激动地流下了眼泪。采访过程中,张建芬一直在给张炳君做各种部位的按摩,从手到脚,周而复始,没有停歇。服务中心负责人向记者介绍,出于人性化角度考虑,张建芬的性别因素在日常护理工作中可能存在诸多不便,他们几次提出是否要更换一名男性护理员来为张炳君服务,均被张炳君一口回绝。

“张建芬和章兰娣老人一家的故事只是张家港市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实施工作的一个缩影,在全市237名长期护理人员中,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张家港市医疗保障局副局长赵达向记者介绍,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不断加深以及“健康中国”战略的深入贯彻,长期护理服务已经成为老年人的刚需。长期护理保险作为中度、重度失能人员长期护理的一项重要保障,建设意义重大。张家港市作为全国领域新险种先行试点县域城市之一,张家港市医保局作为新成立的政府职能部门,在《张家港市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实施方案》出台之前的一个月里,做了大量的调研考察与自主思考。

通过调研,他们发现,我国有些地区和城市,将注意力放在减轻失能人员家庭负担上,只是重视长期护理的费用能否准确发放到家庭手中,忽视了如何解决家庭实际长期护理需求。“目前很多家庭在遇到长期护理需求时仍采用家人护理(子女、夫妻)、家政服务等模式,缺乏足够专业的护理知识与护理技能,张家港市将关注重点放在如何切实解决家庭长期护理需求上,让失能人员得到更规范、标准、人性化的护理,让他们的人生有尊严,有质量”。赵达告诉记者,在居家护理这块,目前张家港市长期护理保险的定额标准为:中度失能者,25元每天;重度失能者,30元每天。他们将相应的待遇费用统一发放给居家护理机构,由居家护理机构上门提供正规、专业的长期护理服务(中度失能者每月可享受时长2小时的居家护理10次,重度失能者12次)。此举有效保证了失能人员的生活质量,但同时也对居家护理机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们原来没有专业的居家护理服务机构,前期依托虚拟养老机构启动居家护理服务,但服务并不规范。在中国人寿江苏省市公司共同努力下,对内通过聘请医职人员和专业的护理人员,进行定期的专业培训,提升服务人员专业技能;对外引入上海、苏州等地优质专业居家服务机构,树立起行业标杆,保证居家护理服务市场健康发展。现已累计培养居家护理人员237名,提前完成培育200名护理人员的年度目标。”赵达介绍,张家港市长期护理保险已评估完成2120人,目前享受到长期护理服务的有1767人。从开展护理险以来,护理机构已从原来的两家发展到7家,但这与市场需求仍然存在较大缺口。未来,他们将继续培育机构、培育人员,引导市场的不断发展完善与成熟,培养出一批成熟的机构与专业的护理队伍。

管理方面,自从《张家港市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实施方案》施行以来,张家港市医保局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材料申报方面,在符合流程规范的情况下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证明、材料;管理系统方面,根据张家港市自身实际情况与特点开发了一套区别于苏州市的管理系统;渠道申请方面,居家护理机构与微信公众号双管齐下,令有需求的家庭,足不出户,也能完成相应的办理。

宣传方面,为了让更多的群众了解到长期护理保险这项政策,张家港市医保局联合本次项目的主承保方中国人寿张家港支公司,多次举行进社区、进村公益活动。通过摆摊宣讲,健康测评,融入村、社区党建活动,参与村队长会议等形式,确保让长期护理保险能够走进千家万户。同时,合作双方通过征集案例,围绕优秀护理人员的事迹,增强失能人员家属和护理人员的价值认同感,取得了广泛而热烈的社会影响。目前,张家港市医保局正在向社会各界征集标识,标识能够突出长期护理险种的特点,增强标识度,让更多的群体知道这项保障制度。“我们在本地纸媒、电视台、官方微信都刊登了相应的宣传,争取能够覆盖到各年龄群体。楼下服务大厅接待处还有我们印刷的宣传册,内容十分详细”。赵达告诉记者,他一直相信,最好的宣传,是口口相传。因此,他要求回访人员要能够做到上门服务,在回访过程中有问必答,耐心地听,详细解答。目前,张家港市长期护理保险已累计支付548万元,得到了社会群众和参保人员的广泛认可。

作为中国保险业的探索者、开拓者和领跑者,中国人寿长期以来坚持服务民生、满足保障需求,始终是中国社会保障体系坚定不移的参与者、建设者。长期护理保险作为一项新生事物,需要倾注更多的精力与关心。在张家港市长期护理保险项目中,按照张家港市医保局要求,在《张家港市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实施方案》发布一个月之内,中国人寿张家港支公司必须可以进行业务受理,这对经办人员的工作能力与工作效率均提出了极高要求,中国人寿张家港支公司成立了专职项目组,与张家港市医保局合署办公,双方展开深度交流与合作。在业务流程设置、交流机制、系统融合、业务优化等方面提出诸多合理建议,并多次对张家港市长期护理保险后台管理系统提出升级建议申请,培养了一支专业、可靠、坚强、能干的队伍,有力保障了张家港市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完美落地,受到张家港市医保局工作人员的一致好评。

自《张家港市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实施方案》施行以来,长期护理保险得到了张家港市民们的高度评价,一来确实给失能人员家庭减轻了经济负担、精力负担;二来部分失能人员经过专业的护理以后,身心健康状况有了极大改善;三来失能人员其本身以及家庭成员都没有想到,政府会出台这样一项政策,考虑到他们的切身需求,此举大大加深了他们对政府和社会的认同感、认可度。张家港市长期护理保险项目,对于项目的合作双方,也同样是一项品牌工程,未来可期。赵达告诉记者,希望张家港市长期护理保险项目能够在不断摸索的过程中,找到自己的模式、经验,并加以推广,把民生政策惠及到每一个有需要的群众。

扬子晚报/扬眼记者 徐美娟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李嘉伟

编辑:newsho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