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浩明:政策底,还是市场底?

真正的底部都是事后才得到确认的。现在的大盘,有了“政策底”,也有了“市场底”。问题在于,有了这些“底”还不够,因为市场还需要通过反复震荡来确认这个底部,并且需要经过充分的整理来积蓄上行的力量。因此,即便现在是到了某个“底部”,但行情也不会随即上涨。

刚进入5月份,沪深股市就出现了很大的下跌,沪市盘中一度逼近3000点,并且创出了连续19个交易日大盘低开的尴尬纪录,市场情绪也因此变得极度悲观。尽管到了上周的下半周,大盘展开了有限度的反弹,但由于是出现在一个较为敏感的时期,因此更多是被一些人理解为只是“指数维稳”。因此到了本周一,股市开盘以后就再度出现较为明显的下跌,走势十分被动,以至市场上有关“股灾4.0”来临之说,不胫而走。

不过,也就在这个时候,大盘却出现了反弹,而且力度还不弱。当天股指收复3100点,拉出了近期少见的中阳线。大盘凭什么出现这种逆转式的行情呢?事后有人分析,这是因为大盘出现了“政策底”。其理由是,就在这个周末前后,权威媒体发表文章,强调不能因为处置风险而带来新的风险,还有权威部门也一再表态:近期没有出台新的监管措施,现在所执行的所有政策,都是以前就有的。把这些信息联系在一起,人们不难看出,有关方面对近期股市的下跌有所不安,并且不希望看到由于市场对政策的误读及误解而出现非理性的行情,因此在舆论上进行了某种“纠偏”。而针对人们对于央行将进行 “缩表”的看法,央行在最近公布的《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明确提到了此“缩表”不同于美联储的操作,而主要是适应外汇市场波动的一种应对措施。另外,央行随即又进行了一次中期借贷便利操作,向市场注入了4000多亿资金。这样一来,央行实际上就是在进行“扩表”操作了。显然,不管是舆论,还是实际操作,都发出了一个共同的信号,那就是要求市场稳定。在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确实是显现出了一种“政策底”。

有人根据以往的市场操作经验,认为真正的“市场底”是应该出现在“政策底”以后,而不可能是紧紧连在一起的。这也就是说,现在即便是有了 “政策底”,而且市场也的确有了反弹,但大盘还没有真正见底。其实,并没有证据证明“政策底”与“市场底”一定需要间隔很长时间。而就今年的股市而言,其实年初时的那波下跌,就已经显现出了“市场底”,因为当时市场的反弹走得是较为自然的,而且此后也维持了较长时间的稳步上行格局。如果不是因为后来市场资金面的骤然紧张,无风险收益率快速上升,大盘当不至于在短期内下跌近300点。在这里,无疑是存在一定的政策性风险释放的原因,换言之,其实这次股市大跌,就其根本原因而言,来自股市以外的因素恐怕要更大一些。这就导致有了“市场底”之后,又被非市场因素打破了。好在,现在“政策底”出现了,那么在这基础上重新确立 “市场底”,应该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当然,就市场而言,真正的底部都是事后才得到确认的,而且所谓的“政策底”以及“市场底”,本身的表述也未必准确。但就当前的市场实际情况而言,也可以约定俗成地说,现在的大盘,有了“政策底”,也有了“市场底”。问题仅仅在于,有了这些“底”还不够,因为市场还需要通过反复震荡来确认这个底部,并且需要经过充分的整理来积蓄上行的力量。因此,即便现在是到了某个“底部”,但行情也不会随即上涨。就投资者而言,对大盘保持清醒与理性的认识,在现在显得特别的重要。所以,对当前大盘的弱势整理行情,还是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

(作者就职于申万宏源证券研究所)

编辑:曹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