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海清:本轮全球股市下跌高度共振

对于本轮全球股市下跌的源头,主流观点认为是美国,但事实可能并没有这么简单。美股、A股、欧股、日经下跌具有高度同步性,即均于1月下旬见顶,并均于1月30日开始破位下跌。这只是巧合吗?接着看,2月6日美股暴力反弹,但2月7日亚洲股市普遍高开低走。这又只是巧合吗?继续看,2月8日全球股市普遍大跌并创新低,A股先跌,欧股其次,美股最后。美股情绪在2月6-7日本已很好,但受到其它国家主要股指下跌的影响,2月8日再创新低。这还能是巧合吗?

根据前述现象,我们认为,本轮全球股市下跌具有高度共振性,而不仅仅是美股暴跌导致全球暴跌那么简单;这一轮全球股市暴跌具有“负反馈循环”的特征,即全球股市几乎同时开始下跌,然后相互传染,互相加剧。我们尚不清楚出现全球股市共振、负反馈循环的原因,但根据“教科书上的逻辑”,股市是经济的先行指标,这或许意味着全球经济共振复苏的趋势已经发生变化,甚至拐点已经出现。

国内外主流观点认为,此次美股暴跌类似于1987年,即股市由于程序化交易等导致暴跌,而与基本面相悖,因此都是技术性调整,经过调整后一定会涨回去。上述观点忽略了第一个事实:当前美股的估值水平是1987年的近两倍之多。

上述观点忽略的第二个事实:当前美股拥挤交易程度远高于1987年。1987年美国居民直接持股占居民金融资产比例仅为15%,而2017年7月这一比例已经达到32%,根据涨幅推测2018年1月应已达到40%,超过2000年的36%。

此轮美股暴跌与1987年相比,背景均是利率上行、美国赤字增加、美元贬值、程序化交易过度等等。但此轮美股暴跌或许标志着美股九年牛市已经终结。

还需要解释,对于1987年美股暴跌没有引发美国经济下行,一个重要原因是,当时美国居民直接持股比例仅15%,此外1987年暴跌之后快速恢复,并没有导致居民信心恶化。

对于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其传导路径可能并不会是 “股市直接引发经济调整”,而是通过对发达国家的出口传导。对中国而言,2017年发达国家复苏尤为关键,即出口对GDP的贡献由2016年负贡献-0.4%到2017年的正贡献0.6%。如果假设出口对中国经济贡献与2016年相同,则2017年中国GDP将低于6%。

因此,全球股市暴跌可能引发全球复苏夭折。如果此轮全球股市的共振暴跌并未结束,则将引发发达国家居民的“负财富效应”和信心扭转,进而导致发达国家复苏夭折;通过对发达国家出口下滑,将传导至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国家,这将意味着此轮全球经济复苏终结。 

邓海清(九州证券分析师)

编辑:曹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