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清辉:城市如何留住人才

“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我国领导人在今年参加广东代表团审议时所强调的三个“第一”的重要论断,进一步深化了对新时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自古以来,人才一直是生产力中的关键要素,高水平人才对社会甚至时代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或许是意识到这一点,无论是一线城市,还是二三线城市,甚至是一些小城市,对人才的重视都超越以往,希望通过一系列优惠政策吸引人才。更重要的是,作为城市的发展、创新的重要资源,人才有助于城市后期的经济发展,对城市GDP发展都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各城市的疯狂抢人,也说明一个无奈的事实。即便我国通过高校扩招,培养出一大批大学生、研究生以及博士生,但实际成为真才实干的人才少之又少,这成为我国科教事业的无奈。若社会有足量的人才,他们在各线城市的分布将如正态分布,即便是小城市也会有人才进入。然而正是因为人才不足,在政府不干预的情况下,人才难以分布在小城市中。这说明,城市对人才的追求,主要原因还是我国人才数量的不足。从我国当前发展情况来看,未来的人才争夺还将进一步升级,过火的人才争夺对社会而言并未完全好事,人才争夺必然导致严重的“人才泡沫”。高水平人才质量和数量的提升虽是当务之急。

短时间内扭转人才数量的不足并不现实,既然要让各城市获得更好的发展,在供需并不匹配的情况下,人才自然是“价高者得”。各个城市应该意识到,人才的匹配需要与城市的发展相匹配,或者与城市下一步的规划相匹配。例如对一线城市而言,他们需要的是高层次人才。各行各样的人才都需要,而且能力水平越高越好,多多益善。与大多数城市不同,一线城市的发展是综合实力的较量,需要在各方面有所突破,因此需要更多、更专业的人才推动方方面面的发展。海外名校毕业的高水平人才也好,国内培养的顶尖人才也好,获得世界顶级荣誉的专家们也好,一线城市对这些人才的需求多多益善,而且当地政府有资金、有底气请得起这些人才,也“镇”得住这些人才。

对普通城市而言,如果他们也加入争夺高水平、高层次人才的大军,反而不利于城市未来的发展。古人云“杀鸡焉用宰牛刀”,影响力、竞争力强的人才若是驻足小城市,各种资源的不匹配将束缚其手脚,令其难以大展拳脚,更别提对城市发展的作用。因此一线城市要一线人才,二线城市要二线人才,小城市要一般人才。如果引入的人才并不匹配城市现状或未来发展要求,例如在需要生物科技人才的情况下引入一大堆计算机人才,也许有助于城市未来的发展,但在当前会造成资源浪费,对双方的短期发展都会造成不利影响。

所以,城市对人才的争夺也需要理性,并不是什么样的人才都要积极争抢,也不能不惜一切代价去吸引人才,而是要提供相应匹配条件去吸引人才。为抢到人才并不是关键,留住人才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人才是市场资源,有很大的流动性,既然一个人才能够从其他城市挖过来,也有可能被另外一个城市挖过去,过客般的作用对城市未来的发展难有实质性意义。所以城市需要想方设法留住人才,或令人才长时间在城市中发挥力量、为城市培养自己本土化的人才,才能将人才的力量发挥到极致。留住人才无外乎两点: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符合市场所需的薪酬是对人才的一种承诺,也是城市对人才的诚意表现。另外,要尊重人才,让人才享受在这座城市中的生活,让他们发自内心地愿意在城市中安家立业。

宋清辉 著名经济学家

编辑:曹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