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十二时辰的人居文化寻根

纠偏从认识开始,“房住不炒”振聋发聩;不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房地产彻底“去工具”;全面清理行业融资,房子远离资本。

【环宇杂谈】

从建筑上寻根文化,回归人居的本源,而千年之前的古人,已给出了答案。

阿里的“夜经济”报告说,晚上9-11点是追剧高峰,数百万人都在优酷追《长安十二时辰》。“长安”是热播剧的唯一主角。用原著作者马伯庸的话讲,它是一个秩序井然、气势恢宏的伟大城市。

该剧令人印象深刻的一句话是,“再也没有比长安城更伟大的城市了。”电视剧中,唐朝建筑之美叹为观止:规模宏大,庄重大方,舒展而不张扬,古朴却自有特色。雕栏玉砌的亭台楼阁、气势磅礴的宫殿城池、巧夺天工的梁枋构件、栩栩如生的砖雕艺术。当然,除恢弘壮丽的大明宫,长安城的街坊和民居不失典雅和市井,贫民区泥淖中打滚的众生,这也是真实的大唐。

掀起“梦回唐朝”的热潮,跟人居建筑有关。大家跟着主角,从早到晚,走过长安城郭的108坊,领略唐朝的各种建筑设计细节。不过,剧中建筑造型并非一比一对照唐朝建筑设计。对于该剧关于唐代建筑风格的争论,在百度贴吧里一直没有停止过,有的称是“和风”、也有称“唐风”,争论不一。有网友将剧中出现的建筑与日本著名建筑进行对照,列举出相似之处。

本质上,这是因为当下唐朝木制建筑保留的并不多,只能根据现有的壁画,结合日本仿唐代建筑进行还原。比如,剧中西市的门楼是根据敦煌壁画考证设计的,但敦煌壁画较为模糊,国内没有实物,整个风格只能参照日本存留的设计。事实上,抗战时期中国本土能找到的唐朝木制建筑已很少了。当时,日本学者断言,中国大地上已没有唐朝及以前的木结构建筑了。

于是,就有了1994年,在美军轰炸日本之前,建筑学家梁思成和林徽因夫妇,写信给美军,请求美军保护京都、奈良的建筑的佳话。因为,这是世界上保存的、为数不多的唐代建筑了。唐朝建筑,为什么这么重要呢?因为,唐朝都城长安的街巷都是非常规整的纵横相交,棋盘格一样划分街区,这就是“里坊制”,这是看到的中国古代最早最完整的城市规划和建筑制度。

一百零八坊的每一座坊市,其城市布局、功能结构、建筑风格风貌,都细心考究、反复琢磨推敲,充分彰显了中国传统的人居文化。建筑大师吴良镛老先生曾说:“文化是建筑的,中式建筑传承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现实呈现。”体现到市井阶层的人居,其文化就藏在屋檐下面展现的老百姓的生活。比如,上元佳节,没有刻意地渲染气氛,仅通过描述小人物的对话,已感受到长安浓浓的人情味。街道上,无论认识与否,老百姓都会互道上元祥瑞。

剧中把建筑和“家”写实,让张小敬和李必携手化解危机、保护家园的故事,有了牢固的立足点,即守护“家园”和每个百姓的生活。大唐恢弘层面自信、包容之临摹与市井烟火、祥和之写实,借助大明宫与一百零八坊来兼容,透过建筑传递民族璀璨历史之中的文化自信。1000多年前的建筑,诠释人居文化的本来面貌,但商业红利、资本裹挟下的当代建筑,丢弃了这一点。

最赚钱的行业,却难以打造出1000年前的品质,打造不出承载中华文化、市井生活的“街坊”。过去的十几年间,地产行业内,除了房价更高、资本蜂拥涌入、造富效应突出之外,契合人居的房子多了还是少了呢?近年来,全面爆发的维权潮,各地大规模清理烂尾楼,让我们突然觉醒,资本冲击到行业的底线了。纠偏从认识开始,“房住不炒”振聋发聩;不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房地产彻底“去工具”;全面清理行业融资,房子远离资本。褪去浮华,从建筑上寻根文化,回归人居的本源,而千年之前的古人,已给出了答案。

(作者系房地产研究专家)

编辑:newshoo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