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股东增持 是信心还是诱饵?

通常,股东增持,就是嫌公司市场估值太低,要通过自我表现、自我增持,做给股民们看,以期提升股价。基本上属于不得已而为之。

回眸10月,共有67家A股上市公司获得重要股东(包括控股股东、大股东、高管、员工持股计划和持股5%以上的股东等)增持,增持股份合计约为2.1亿股。而截至10月24日,年内585家上市公司获得重要股东净增持,累计净增持对应市值为587.18亿元,其中7家累计净增持金额超10亿元。

一般情况下,上市公司获得重要股东净增持,尽管增持的表现各异,比如新奥股份的增持是“左右口袋倒腾”性质,三泰控股的增持带有利益捆绑式,万达信息的增持是纾困式+举牌式,都是彰显了股东对公司未来发展和业绩预期的坚定信心。

通常,股东增持,就是嫌公司市场估值太低,要通过自我表现、自我增持,做给股民们看,以期提升股价。基本上属于不得已而为之。

这可以从两方面来看,一方面,大股东增持公司股票,意味着对公司未来发展看好,公司一旦有了发展前景,充分张扬,将从基本面上保障公司股票价格提升;另一方面,就市场供求关系而言,股东增持公司股票,市场相应就减少了流动性,造成一种饥渴感,求大于供,从而扩大股民对该股票的需求欲,于是将在市场层面推动股价上扬。

不过,股东增持的风险也是很明显的。首当其冲的是,大股东增持往往是主力机构刻意打压股价的契机,绝大多数股票在大股东宣布增持后都呈现先扬后抑的走势,反而导致投资者清仓逃跑。

其次是增持一旦因某种原因不能兑现,就会影响公司声誉。比如ST椰岛股东东方君盛原计划于2017年9月15日起12个月内增持公司股份,增持股份比例不低于公司股份总数的2%,可是经过两次延期,直到2019年9月14日,增持计划仍未完成,原因是东方君盛持有的ST椰岛股权被质押及冻结事项一直未能解决,因而爽约。市场哗然。

上市公司大股东不能按期兑现增持承诺,除了无法规避的客观制约条件外,如资本市场环境、经济环境、融资环境等发生了较大变化,也不乏是一种人为欺诈,人心叵测,其中也有猫腻,把增持作为诱饵,引逗股民追捧,以提升股价。

实际上,近年来上市公司大股东增持违约的情况频现,或延期或搁浅,增持变成“画饼充饥”的资本游戏,变成戏弄投资者的欺诈手段,只是虚晃一枪。

可是,对这种欺诈式增持,目前监管部门尚未作出强烈反应,只是发监管函,并无其他过硬的有震慑性的行政管制措施。

事实上,违背增持承诺并不属于可处罚事项,行政制裁无能为力。这种制度性缺失,导致监管部门受限于现有法律规定,无法实施行政处罚制裁失信增持承诺人,让投机者有空可钻,随意披露增持计划而不兑现。

因此,要修改监管制度,对增持失信者要加大行政制裁力度。就投资者而言,应该有一定的风险意识,提高识别能力,密切关注上市公司宣布增持的“后续动作”,寻觅蛛丝马迹,不要被一些上市公司的增持计划误导。

编辑:newsho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