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中的“危”与“机”

危中寻机绝不是等到一切都恢复平静再动手。这也是沃伦·巴菲特所说的“如果你等到知更鸟唱歌再找春天,那么春天也就快结束了”

中国人常说一个词——“危机”,听起来似乎困难重重,但其中也蕴含了“危中有机”的意思。对于那些并非永久性、暂时的灾难,正像冬天的寒冷孕育了春天的勃发一样,在危险之中,常常蕴含了未来的机会。在资本市场上,投资者更需要有“危中有机”的思维。

在资本市场上,危中有机、危险化为机遇的例子,比比皆是。就拿2003年的SARS事件来说,在SARS病毒泛滥的几个月里,香港市场一片凄风冷雨。伴随着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裂带来的余波,恒生指数一直表现不佳。但是,一旦资本市场看到了SARS病毒被遏制的苗头,恒生指数立即开始反弹,从2003年4月的最低8,331点一路上涨,在2004年的3月就冲到了14,058点的高峰,上涨了接近50%。

而在同期的A股市场,尽管由于2000年科技股泡沫带来的估值太高,整体市场在2003到2004年仍然保持了低迷,但是当时估值更为合理、基本面也更优秀的一些蓝筹股,却在2003年展开了历史上称为“五朵金花”的行情。在整个2003年里,中国石化、宝钢股份、国电电力、上汽集团、招商银行、海螺水泥等公司的股价,分别上涨了69%、78%、64%、107%、34%和80%。如果A股和港股的投资者们,在2003年被SARS病毒吓倒,不再进行股票投资,那么以上所说的投资机会就会与他们无缘。今天,面对新型冠状病毒的肆虐,投资者们应该选择面对“危”的恐慌呢,还是面对“机”的理智?

“危中寻机”绝不是等到一切都恢复平静再动手。这也是沃伦·巴菲特所说的“如果你等到知更鸟唱歌再找春天,那么春天也就快结束了”。投资者必须抢先一步,预测、猜测、乃至于在危险一定会在不久的将来结束,然后在市场尚未反应过来的时候提前动手,才能捕捉到“危中之机”。这种抢先一步的能力,其背后的长周期逻辑,来自于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在科学、经济、信息处理和传播能力、科研、人文、乃至道德品质上的不断进步。

以当前肆虐在中华大地上的新冠肺炎来说,病毒本身在几千、几万年、乃至几百万年以来,并没有发生巨大的变化。尽管从病毒学的角度来说,病毒会随着人类社会的变化发生一些变异,可能变得更加耐药、更加具有传染性,但是病毒并不会变得能够突破塑料防护服,并不能够对抗消毒剂、酒精、高温的消毒,也并不能离开宿主的飞沫、分泌物进行化学武器式的远程传播。也就是说,在这场军备竞赛的一方,其破坏能力仍然近似于原始时代。尽管这种破坏能力随着人类社会的聚集、超大型城市的出现,其破坏得到放大,但其本质上和几万年前的病毒并没有太大的区别。

但是在军备竞赛另一方的人类社会则不同。人类直到19世纪中叶才发明塑料,在此之前想制造今天的防护服几乎不可能,而今天的塑料生产能力是一百年前的无数倍。今天的超级大城市的人口,尽管是南宋时期的十倍之多,但是今天城市的组织动员能力,却是当年的百千倍。今天的经济和科研能力,也远非当年的社会可比。

在这场双方力量悬殊的较量中,原始的一方必然输给科技文明高度进步的一方,这是历史的自然规律,也是在危险中寻找机会的价值投资者,所依靠的最重要的逻辑。而在内地和香港股票市场中,那些在这场新型冠状病毒危机中大幅下跌、估值优异、基本面健康的股票,必然呈现一个优秀的“危中之机”,给敢于逆向而行的价值投资者以丰厚的回报。

(作者陈嘉禾,系九圜青泉科技首席投资官)

编辑:newsho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