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第二次实施TMLF操作 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成调控重点

本报讯(记者 刘扬)周三,中国人民银行开展了2019年二季度定向中期借贷便利(TMLF)操作。操作金额根据有关金融机构2019年一季度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贷款增量并结合其需求确定为2674亿元。操作期限为一年,到期可根据金融机构需求续做两次,实际使用期限可达到三年。

此次TMLF操作为创设该工具以来第二次实施操作,操作利率3.15%,与上次操作持平,仍较MLF利率优惠15个基点。值得一提的是,央行先是深夜辟谣定向降准,第二天紧接着开展2674亿的TMLF操作。这样操作的背后有何深意?

“央行定向操作会迟到,但不会缺席。”新时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潘向东周三分析认为,近期货币政策边际上发生了微调,资金面略紧。3月20日-4月15日期间,央行连续18个交易日暂停逆回购,针对4月17日到期的3665亿元MLF,央行没有降准置换MLF,也没有使用TMLF,而是使用“1600亿元逆回购+2000亿元MLF”予以对冲,这种缩长放短的操作表明央行投放流动性已经相对谨慎,货币市场利率中枢与波动率均有抬升。

此外,潘向东指出,使用TMLF这种定向宽松的货币政策工具,既可以为民营企业注入中长期、低成本流动性,又可以尽可能精准滴灌,引导资金进入实体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而非再进入房地产和基建增加债务风险。4月流动性缺口较大,虽然上周央行通过“OMO+MLF”对冲了到期的MLF,但缴税对银行体系流动性的影响仍在,通过TMLF有利于平抑资金面波动。

招商证券首席固定收益研究员尹睿哲则表示,就目前时点而言,“OMO+TMLF”组合操作或为流动性补充的最优解。

“对4月期间万亿元规模的流动性缺口,若使用OMO操作进行流动性补充,一则难度较大且易带来资金面的频繁波动;二则短期限的OMO资金对金融机构负债端稳定性不利,OMO补充流动性对宽信用的促进意义较为有限。而与MLF相比,一方面TMLF具备显著的结构性特征,另一方面更低的成本与实际更长的期限能促进金融机构指向性扶持实体的意愿,更符合当前时点政策意图。”尹睿哲进一步指出。

同时,尹睿哲还认为,短期而言,宽松的货币环境出现实质收敛并不存在基础。“一是,宽货币对宽信用的正向推动作用仍有客观必要性。2019年以来信用虽有探底企稳迹象,但信用扩张仍言之尚早,宽松货币环境仍有维持的必要性。二是,金融杠杆回升及通胀等消极因素对宽货币的制约尚未显现。后期宽货币加码难以出现,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仍将是主要流动性补充手段,而类似于2、3月份的资金面时点性波动或将不是孤立现象。”

潘向东则表示,进入四月份以来,我国货币政策出现了微调,尤其是央行一季度例会重提“把好货币总供给闸门”,国常会和中央政治局会议“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这也就意味着未来货币政策总量投放已经告一段落,通过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甚至利率并轨在价上的调整将成为未来货币政策的重点,因此这时候讨论宽松货币政策退出还为时尚早,未来货币政策在“灵活审慎”的前提条件下,维持“稳中偏松”的总基调不会改变。

编辑:gifbe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