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CPI同比涨2.5% 创半年新高 不存在显著通胀风险

本报讯(记者 刘扬)国家统计局周四发布数据显示,2019年4月份,我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2.5%,涨幅比3月扩大0.2个百分点,创去年11月以来新高。

“翘尾因素和食品价格上升,推动CPI同比涨幅扩大。”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刘学智周四分析,翘尾因素上涨1.3个百分点,新涨价因素上涨1.2个百分点。翘尾因素比3月上升了0.2个百分点,是推升CPI的重要原因。食品价格同比上涨6.1%,涨幅比3月扩大2个百分点,成为拉动CPI的重要力量。

值得一提的是,受非洲猪瘟疫情和猪周期的影响,生猪存栏量和能繁母猪存栏量持续下降,4月猪肉价格环比上涨1.6%,同比涨幅显著扩大9.3个百分点到14.4%,是2016年8月以来的最大涨幅,猪肉价格上涨周期已经形成。价格涨幅较大的食品还有鲜菜和鲜果,二者同比分别上涨17.4%、11.9%,涨幅都有扩大。

此外,4月非食品价格和核心CPI同比涨幅均为1.7%,都比3月下降0.1个百分点。近5个月非食品价格同比涨幅保持在1.7%-1.8%,近一年核心CPI同比涨幅保持在1.7%-1.8%,走势平稳。

同日公布的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上涨0.9%,涨幅比3月上升0.5个百分点,连续两个月上升。其中翘尾因素上涨1.1个百分点,为年内最高;新涨价因素为-0.2%,年初以来整体涨势较弱。

“由于一季度PPI新涨价因素是负值,4月PPI环比上涨0.3%,涨幅扩大了0.2个百分点,表明工业需求正处于改善过程中。”刘学智进一步分析认为,工业购进端和产出端价格都有上涨,表明工业需求和生产有所改善。由于出厂端价格涨幅高于购进端价格,企业经营的成本压力有望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有利于实体经济运行。

同时,刘学智认为,CPI和PPI仍可能上涨,但不存在显著的通胀风险。“5、6月CPI翘尾因素继续上升。猪肉价格上涨周期已经形成,不排除个别月份猪肉价格拉动CPI同比突破3%,但较长时间维持在这一水平的可能性不大。由于内外需求仍有走弱压力,需求带动非食品价格和核心通胀大幅走高的可能性不大;而货币政策松紧适度,不会搞‘大水漫灌’,因此不存在物价大幅走高的基础。全年CPI平均涨幅可能在3%以内。而在基建投资拉动下需求有所改善,预计未来PPI可能延续上涨势头。但工业生产和需求难以显著走强,PPI新涨价动力仍较弱。5月之后PPI翘尾因素逐渐下降,对PPI同比抬升作用减弱。 ”

银河证券分析师许冬石则指出,猪周期对通胀影响或是未来两年通胀预测的最重要因素。CPI的高点或会在2019年11月至2020年春节左右到来,甚至超过3%。但如果只有猪肉价格上行影响,CPI虽会受到冲击,但冲击时间不会很长。

编辑:gifbe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