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防举牌潮损及投资者利益

自万科事件开始,“举牌”这词在人们看来就往往带着杀气。面对不请自来的野蛮人,上市公司往往颇为紧张,修改公司章程,定增收购资产等方式频频被运用。在双方的对抗中,普通投资者的利益如何避免受损,是一个新出现的课题,也是一个必须关注到的问题。

首先明确一点,举牌本质上说是个好事情。资本市场是交易和配置资本性资源的市场,不管是哪一路资金,只要来源合法,都可以通过购买股票来获取股权,在这一过程中,资本市场的价格机制得以实现,价值发现功能得以发挥。不关心自身市值的上市公司,其实际控制人将很有可能因为股票被收购而丢掉自己的控制权,这样的境况会推动公司重视股价,从而更好维护投资人的利益。

但我们同时需要注意到,中国的资本市场是一个散户众多的市场,这一现状将长期存在。而举牌这样一个在海外市场司空见惯的事物,在国内还算新鲜。面对这样一个现实,举牌在某些时候确实会损及普通投资者的利益。

首先,一些举牌的资金并没有管理好上市公司的经验,但他们的进入却让原先的控制人无心经营,这往往会损及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

其次,一些举牌资金对上市公司控制权的威胁,引发很多公司的强烈反应。除了控股股东增持以外,有的公司仓促推动定增,还有部分公司对公司章程进行了修改,试图增大制度成本。但是,仓促的定增有时定价并不合理,或者未必真正适合公司,会损害其他投资人。而修改公司章程的,有些修改出的条款,甚至与现有的法律法规相冲突。

还有,某些举牌资金把举牌变成了短线炒作,其自身的影响力吸引了其他跟进者,自己却是快进快出。

另外,也有部分举牌资金直接触犯市场规章制度,超比例举牌、不及时公告、违反举牌窗口期等手段并不鲜见。

凡此种种,对普通的投资人而言,都是损害。

面对举牌带来的弊端,我们当然不能因噎废食,禁止“野蛮人”收购,那会损害市场的基本功能。但同时,在新鲜事物刚刚出现的阶段,也应当增加一些临时性的措施避免阵痛过剧。

比如说,可以强制要求新进入的股东详细披露其举牌后的意图,对举牌后一年甚至两年后的意图做出承诺,并予以监督。又比如说,对于上市公司有可能损害普通股东利益的对抗性措施,要加强监管与问询,甚至可对涉及控制权争夺公司的定增计划进行专项审核。

此外,对于举牌资金短线炒作的情况,要施加影响。恒大人寿有保监会出面,未来如果是非险资的资金,也不能就不管了。对于举牌资金违规的,更要加大处罚力度,甚至可考虑引入民事索偿。

当然,这些应对措施多数可以只是临时性的,但也不排除针对中国资本市场特色设置长期措施的情况。面对有中国特色的资本市场,举牌这件事儿,还真不能忽视对投资者利益的保护。■ 记者 陶炜

编辑:曹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