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研报频唱空内房股屡遭打脸

连日来,中国恒大(03333)再次成为市场的焦点。截至收盘,该股收报于16.66港元,涨1.22%,成交额5.74亿港元。就在恒大一路飙升,瑞信发布了一份让市场大跌眼镜的研报。这家全球顶级的投行在其研报中,将中国恒大的目标价由5.2港元升至8.6港元,评级“跑输大市”。瑞信这份研报大约是在5日上午10时左右发出,但恒大的股价完全不为所动,继续保持升势。

中国恒大市值突破2000亿

中国恒大周一股价盘中高见15.98港元,收报15.9港元,升11.34%,盘中及收市均创新高,市值首次突破2,000亿港元,报2,075亿港元。恒大并指会于6月底前赎回余下所有的永续债,涉及金额为288亿港元。由于恒大债务得以纾缓,信贷评级机构穆迪昨晚决定将恒大的评级展望由 “负面”上调至“稳定”。

中国恒大累计赎回七成永续债。恒大趁披露5月份的营运数据,亦交代公司赎回永续债进展。自5月4日公布赎回561.8亿港元永续债以来,公司再赎回243.8亿港元永续债,公司累计已赎回71.3%永续债,相当于805.6亿港元,现计划于六月底前全数赎回余下288亿港元的永续债。恒大上周公布旗下恒大地产第二轮增资395亿港元人民币,并称连同第一轮增资,全部700亿港元已经到帐。恒大计划于6月底前赎回永续债,除改善债务情况外,估计恒大借壳深深房回归A股上市的计划快有好消息。

瑞信的研究报告指出,恒大回归A股上市利好股价表现,故调高其目标价至8.6港元,但基于回归A股时间表的不确定性,认为恒大估值仍然偏高,故维持“跑输大市”评级。而恒大日前亦公布,公司于5月份的物业合约销售金额381.9亿港元,合约销售面积371.9万平方米,合约销售平均价为每平方米10,269港元。另外,碧桂园(02007)、世茂房地产(00813)、绿城中国(03900)及当代置业(01107)等,均公布5月份的营运数据。当中碧桂园,今年首五个月集团共实现合约销售额约2,442.2亿港元人民币。世茂房地产首五个月累计合约销售总额338.1亿港元,按年计算上升39%。绿城中国首5个月累计取得合约销售金额336亿港元,其中归属于该绿城中国控股及其附属公司的权益金额约184亿港元。当代置业首五个月合约销售额则为62.36亿港元。

瑞信一路唱空内房股

从5.2港元升至8.6港元,上涨65%,看似瑞信大幅上调了目标价,但现阶段恒大的股价已突破15港元。瑞信给出的这一目标价不禁让投资者调侃:“今天恒大长线空头之一瑞信大幅调升中国恒大目标价,看似是投降,但显然只是诈降。”

对于给出与市场表现完全相悖的股价和评级,瑞信在研报中是这样解释的,中国恒大有机会回A股上市的消息确实对股价有正面影响,但回归A股时间表尚未确定,目前其股价已等同于每股资产 净 值 ,或2017年市盈率21.5倍,看来过高。

另外,瑞信还表示,一旦中国恒大赎回所有永续债券以及资本工具并完成A股重组,将可大幅改善资产负债表,同时盈利也会有所改善,但上述事项皆未完成,市场已过度兴奋。

事实上,中国恒大不是瑞信第一支逆势唱空的内房股。

5月26日,内房板块出现新一轮上涨时,瑞信曾发表研报称,近期造成内房股反弹的部分原因是热钱在内房股派息除净前炒作,这只是短期催化剂,可能不会长久。

瑞信在这份研报提到,融创(01918)就是最典型的例子,48.5%流通量为南下资金。由于融创基本面疲弱,该行认为,其股价年初至今升86%为不合理,若南下资金离开,股份或存在巨大下行风险。

“啪啪”打脸的是,在这份报告发出之后的第二个交易日——5月29日,港股通关闭的日子,内房板块势如破竹,涨了6.645%;融创中国涨了10.445%。另外,在5月29日至6月5日的5个交易日里,融创中国共涨了19.17%。

甚至有投资者隔空喊话:“此轮过后,长期做空恒大、碧桂园、融创的投行地产分析师若还不悔改,赶紧提前收拾一下个人物品,主动称病离职吧,别等公司辞退你们了。”

外资行研报成反向指标

据了解,被打脸的外资行并非只有瑞信。尤其是今年以来,港股市场表现更是常与外资研报相左。

今年2月初,内房股在超预期的业绩强劲影响下全面爆发。2月7日,大摩发表研报称,内行股中最看

淡富力地产(02777),虽然该公司2016年表现相对强劲,但负债高,且其业务包括非地产项目,如首次进入韩国住宅和赌场业务,及柬埔寨酒店业务,造成更多不确定性。该投行在研报中将富力地产的目标价由11.4港元降至7.9港元,评级由持有下调至“减持”。

但市场不买大摩的账,2月8日,该研报发布的次日,富力地产即大涨10.838%至10.227港元。2月8日至6月5日,富力地产累计涨幅36.8%。

今年以来,富力地产的涨幅在地产板块排名第5,仅次于中国恒大、碧桂园、融创中国和龙湖地产。

不仅是内房股研报,在金融等板块,外资大行给出的目标价和评级也常成为反向指标。同样,高盛将港交所(00388)目标价由190港元降至185港元。但次日,港交所股价反而一路向上,涨4.766%至193.46港元。

要知道在过去,港股市场的定价权基本掌握在外资投行手里,不少内地企业都希望获得外资投行“翻牌”。不过也曾发生过企业被外资行坑的乌龙研报事件。2011年时,高盛因为研究人员误将兴达国际 (01899)不同业务的合并收入算错,给搞了目标价。于是,该行在一周之内更改研报,又将目标价下调近两成,导致兴达国际股价暴跌。

撇开分析人员不靠谱造成的乌龙事件不谈,从今年以来,从大行研报屡被市场表现打脸的事件中或可看出,外资大行掌握港股市场定价权的时代正在过去。对于在港股市场上市的内地企业,外资大行的研究员们或许应该来到内地,多做实地研究和调查,如此才不会发出这么多啼笑皆非的研报。 

记者 兰文

编辑:曹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