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板目前已基本见底 付立春:春天将来临 现在开始布局

截至12月7日,新三板挂牌公司已达11626家。作为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三板亟待改革的呼声也愈演愈烈。近期以来,监管层开展集中调研,反复推敲改革举措,倾听市场声音。关于新三板的多项改革已得到监管层的统一认识。

东北证券研究总监、新三板首席研究员,清华大学博士后付立春昨日对记者表示,新三板终于要迎来二次创业期的春天。未来5年资本市场将会有所作为,而新三板的发展将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突破点。预计之前市场所期待的一些政策,都会在十九大之后择时推出。随着政策陆续出台到位,新三板会有所改善,目前已基本见底。倾向于现在开始进行布局,精选细分子行业当中具有核心技术和竞争力的企业。

◇ 一个长周期的春天将来临

新三板的挂牌企业数量已经领先于全球各大交易所,这些企业的融资需求非常旺盛,但是这几年,新三板市场的融资总量并未得到相应提高。随着政策的陆续落地,这一由众多问题积累导致的症结,有望得到缓解,相信新三板的“春天”即将来临。

不过,这是一个长周期的春天,不会马上火起来,对应的是未来三到五年的时间跨度。政策需要稳步推出,存在一个回暖过程,扭转当前局面的同时,应杜绝过去新三板市场受政策利好出现的短暂火爆情况,这并不利于市场健康发展。

新阶段新三板的主要矛盾是投资供给侧的结构性问题。过去五年,企业迅猛扩容,市场融资需求曲线大幅右移;同时,投资供给曲线基本稳定,这就导致市场均衡点不断下移。平均而言,企业融资更加困难、融资额下降。为更好支持实体经济,完善新三板市场,协调鼓励更多投资进驻是未来发展的关键。

新三板升级的诸多障碍仍待扫除,如一些A股惯性造成严重误导。随着资本市场的国际化开放与市场化改革,新三板市场的完善有望全面推进。

对企业而言,更应回归规范、持续、成长的主业。对机构来说,做好风控前提下,配置性投资的布局窗口仍在,交易性投资或将理性复苏。

步入新时代新阶段,新三板的严管和建设将并行。“稳步推进”是方向,长周期下春天将是“慢热”的。“分层”是主线,春天是“局部”的,更加优质企业、更专业投资机构、投行中介更有机会。

◇ 目前已基本见底 现在可以开始布局

2017年新三板市场总体表现平平。三板成指稳定略涨,做市指数持续下行。新三板扩容速度减缓,摘牌企业明显增多。业绩增长率优势不再,市盈率基本稳定。做市商制度弊端渐显,做市转协议趋势持续。做市公司数量持续下降,协议公司数量占比升至87.92%。创新层业绩优势依旧明显,增长率优势差距缩小。流动性困境未解,二级市场成交量有限。定增市场基本稳定,与2016年水平基本相当。股权质押市场持续升温。新三板各行业估值水平分化明显,近半行业估值超过A股。

新三板迈入新阶段,转型进行时,提升公司质量、防范金融风险是工作重心,从紧从严监管成为未来主流。A股IPO开闸、审核加速,但门槛并未放低,三板企业IPO折戟引发关注;三板公开信息披露日益规范严格,未按时披露年报、半年报的企业强制摘牌频现;重大资产重组规范发布,合理规避金融风险。规范是制度红利的前提,当强监管成为了习惯,制度红利的实施才更加有效。

政策解读:未来5年资本市场将会有所作为,而新三板的发展将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突破点。预计之前市场所期待的一些政策,都会在十九大之后择时推出。交易制度方面,包括集合竞价和大宗交易;转板方面,三类股东问题的明确解决方案;发行方面,允许公开发行可能是最大的突破。新三板的发展依然是“稳中求进”,稳是前提,不能出现系统性风险;进则是方向,是积极作为。新三板的改革,将会是以分层为核心的独立市场建设。

投资策略:随着政策陆续出台到位,新三板会有所改善,目前已基本见底。我们倾向于现在开始进行布局,精选细分子行业当中具有核心技术和竞争力的企业。长期配置性投资为主,概念性投资存在误区。Pre-IPO投资需要更专业性的评估。重点关注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我们认真阅读分析了十九大报告,结合当前新三板市场基本情况,我们认为下一步的产业发展核心目的可以大致概括为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和增强我国综合国力两个部分,推荐关注新三板市场军工、人工智能、教育、医药、体育、节能环保等细分子行业。

记者 宗风岚

编辑:曹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