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的复合年增长率高达70.5% 餐饮界翘楚海底捞赴港上市

三年的复合年增长率高达70.5%的靓丽财报下,餐饮界翘楚海底捞国际控股有限公司2018年5月17日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其招股说明书显示,海底捞2017年营收106.37亿元,最近三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35.9%;2017年净利润11.94亿元,三年的复合年增长率高达70.5%。餐厅经营的收入已占海底捞业务总收入的97%。

同店销售额增速明显

业内领先的翻台率也是海底捞营收保持高增长的重要原因之一。据招股书,过去三年的整体翻台率也稳步上升,分别为每天4次、4.5次及5次。这也使海底捞在过去三年间的同店销售额,保持了约14%的增速;这在业内也是保持了领先地位。

据海底捞招股说明书显示,其餐厅一般3个月内就能实现盈亏平衡。在2015年及2016年,海底捞大多数餐厅6到13个月便可收回成本,服务行业收回成本平均则需要至少其两倍的时间。

流动比明显下降

分析海底捞选择港股IPO的原因可能与海底捞这两年的扩张战略密切相关。招股书显示,2015年底海底捞共有146家门店,2016年底为176家,2017年底则涨至274家。过快扩张导致海底捞的流动负债连年高于流动资产。2017年的流动比率下降尤其明显。截至今年3月31日,海底捞的流动负债净额约为14.42亿元。截至上市前,海底捞拥有及经营的餐厅数量已经达了320家。

创始人夫妇控股

海底捞的“家文化”管理机制此前被认为是令其快速发展壮大的重要因素。事实上,海底捞也是属于“张家”的企业。早年的海底捞是属于张勇和舒萍、施永宏和李海燕两对夫妇的,各占50%,但在2007年时,张勇以原始出资额的价格从施永宏夫妇手中购买了18%的股份。

招股说明书显示,海底捞创始人张勇、舒萍夫妇合共持有公司已发行股本总额约62.70%的权益。

系派公司已上市

早在海底捞之前,2016年香港上市的颐海国际,其实际控制人就是张勇夫妇,直接持股35.59%,并通过合计持股68%的静远投资间接持有颐海国际50%的股份。

颐海国际的“前身”也就是海底捞成都分公司,后经张勇打包分拆,变身专门为海底捞提供底料的供应商颐海国际,并于2016年7月成功在港上市,成为“海底捞系”中首家登陆资本市场的公司。从海底捞分拆出来的颐海国际背靠海底捞,2013-2017年间,其向海底捞的销售额占总收入50%以上。数据显示,2017财年,颐海国际收入为16.46亿元,其中来自海底捞的收入就有9.15亿元,同比增长51.2%。

张勇的资本扩张

从海底捞的发展史看,张勇的事业早就不局限于餐饮领域。早在2012年,海底捞就曾以股东身份入股和邦股份,与硅谷天使、德泉投资等创投机构一道,成为了涉足PE的战略投资者。当时,海底捞斥资约1000万元,认购了和邦股份200万股,持股比例0.57%。

同年,在张勇的带领下,海底捞设立了全资子公司上海海悦投资,负责海底捞对外投资管理。目前通过投资上海景林羲域投资中心(有限合伙),参与了辣妈帮科技、韩都衣舍、虎扑等项目。而事实上,张勇的妻子舒萍也是景林羲域的股东。

除了以上的项目之外,海悦投资还持有安徽讯飞至悦41.3%的股份,持有科大讯飞旗下的讯飞智元51.7%的股份。同时,张勇在讯飞至悦担任董事,而其董事长则为科大讯飞的董事、副总裁胡郁。据悉,海悦投资此前先后对外进行过10笔投资。颐海国际上市前,马云旗下云峰基金曾持有颐海国际6%的股份并于2016年颐海国际上市后退出。 梁洁

编辑:曹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