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清辉:新三板公司治理成败关键何在

判断一家企业的企业质量有很多判断标准,例如业绩表现、员工薪酬及流动率,及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也可以通过其是否进入资本市场作为判断参考。

进入资本市场是不少企业的梦想,既可以在资本市场获得融资,又可以增加公司的品牌知名度。以A股为例,在当前核准制的发行制度下,符合要求的企业数量在我国企业庞大的基数中占比极少,而且企业在审核过程中还有折戟沉沙的可能,顺利上市还需要经过不少波折。如果企业能够通过这些层层“考验”登陆A股市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企业的优质性,毕竟能够达到上述指标实属不易。若是上市公司年年表现稳定、分红乐观、股价合理,这种上市公司将是极为优质的公司。

但对于一些规模相对较小的企业,通过层层关卡进入A股市场,是个很美好的梦想。在无法触及A股市场的情况下,这类企业可以退而求其次,尝试其它分层结构,如新三板、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等其它门槛相对较低的平台。

但值得一提的是,能够进入新三板并不表示未来一帆风顺。近两年来,有关新三板的负面新闻开始增多,近期出现彩虹光未能筹集到审计费用的消息,反映出新三板挂牌企业也并没有太多的优越地位,持续经营不善、运作不佳的企业,还是存在的。不过这是新三板挂牌企业的特殊性,而非普遍性。新三板中也有不少优质企业,且这类优质企业很有可能会成为A股上市公司并购的目标。

根据清晖智库统计,2018年至今已有超过30家A股公司宣布并购新三板公司,涉及交易总额超70亿元,涉及家数和交易额分别是2017年同期的2倍多和3倍多。从一系列市场政策、环境及多方面因素分析,2018年上市公司并购新三板更趋活跃,与IPO审核趋严以及新股发行放缓有关。部分新三板公司无法通过IPO融资,因此选择了被并购。上市公司并购意图大同小异,往往是出于行业整合或多元化发展战略,之所以多起并购的对象都是新三板挂牌企业,从公司治理的角度来看,相较于未挂牌的公司,新三板治理更为规范,财务数据更真实。

总体而言,中小企业挂牌新三板,最直接的影响是企业规范化,即从挂牌前的高层、领导、实际控制人说了算,到挂牌后的由董事会、股东大会说了算,实现“人”治到“法”治,令企业能够规范运作。在财务管理方面,由于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挂牌企业必须按照《企业会计准则》核算、编制并披露财务报表,让平台监管者、公司投资者、外界观察者和市场监督者都能清晰明了知晓公司的财务情况。虽然未挂牌公司也可以做这些,但对他们没有强制性的要求,否则也不会像彩虹光那样发布无可奈何的公告解释说明。

宋清辉 著名经济学家

编辑:曹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