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板+H”第一股诞生 付立春:全流通值得期待

“新三板+H”第一股君实生物周一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成为首家在新三板挂牌同时在港股上市公司。清华大学博士后、东北证券研究总监付立春周一对记者表示,君实生物是“新三板+H股”在实践上完全成功的首例,很有历史性意义。表明这种“新三板+H股”模式,在国际市场上还是具有相当的吸引力的,在这么一个资本寒冬里,让人觉得有一丝暖意。未来全流通值得期待。

首单“新三板+H股”落地

君实生物2015年8月13日在新三板挂牌上市,今年7月10日,君实生物发行H股申请获得证监会受理,11月21日发行H股申请获核准批复,11月26日香港联交所审议了其发行上市的申请。

周一君实生物-B大涨,上午最高达24.7港元,收报23.75港元,较发行价上涨22.55%。半天成交额达4.31亿港元,约合人民币3.8亿元,换手率达11.64%。 不过,君实生物在新三板的股价收跌8.59%,报19.57元/股,成交额仅1319万元。

从财务数据来看,截至目前,君实生物尚未盈利,且亏损程度有扩大迹象。值得注意的是,港股上市前夕,12月17日国家药监局有条件批准了君实生物的特瑞普利单抗注射液(商品名:拓益)上市,用于治疗既往接受全身系统治疗失败后的不可切除或转移性黑色素瘤患者,这是我国首个获批上市的国产PD-1单抗药物。

付立春:资本寒冬里带来一丝暖意

付立春周一对记者表示,君实生物是“新三板+H股”在实践上完全成功的首例,并且速度比较快。从今年4月份新三板和港交所签定备忘录到现在12月份就已经在港股成功上市交易。

“君实生物香港成功上市很有历史性意义。”付立春认为,君实生物-B上市后首日的表现不但没有破发,还有很大涨幅。这都表明这种新三板加H股模式,包括这类的新三板公司在港股、在国际市场还是有相当吸引力的。现在这么一个资本寒冬里,还是有优质的企业、有模式的创新、有新的国际化,能够让人觉得有一丝暖意。

付立春认为,虽然上市首日君实生物三板的股票下跌,但是港股成交量非常大,投资者结构也比较市场化、国际化,说明港股的定价功能可能更强,也表明三板股票还是有投资价值,而且有升值潜力。

“下一步可能就是全流通。”付立春表示,随着科创板的逐渐落地,像君实生物这种企业可能未来在科创板也有一席之地,未来3+H,科创板+H,都可能成为备选项,全流通也可期。这样整个的三板、科创板、港股,大陆和香港的资本市场,无论是开放还是改革都有希望进一步的加快升级,非常值得期待。并且,可能在2019年会取得非常大的进展。

“总之,只要是优质有潜力的公司,那么在中国资本市场的创新当中,在中国资本市场国际化当中,都会在政策上给予这种便利甚至支持。那么在资本市场上的融资、股价,各方面都会有一定的表现,现在君实生物-B就是证明。”付立春表示。

对于君实生物近三年的亏损程度越来越大、亏损期限比较长的问题,付立春认为,对于生物科技行业的亏损,特别是初创的这类企业,亏损应该是一种常态。因为根据国际经验,一个创新医药的研制周期可能是五到十年甚至更长,投入的金额大概可能是在十亿美元左右。 所以君实生物现在的亏损,在这个市场来说还是完全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从港股今年的改革来看,对这类科技公司也是予以特别的关照,对于它们的亏损可以说容忍度非常高。这也是港股今年最大的一个创新。

记者 宗风岚

编辑:gifbe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