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商誉”变“伤誉” 新三板商誉规模超244亿元

商誉规模前10名新三板企业

在2018年新三板企业的中报里,共有1107家挂牌企业披露了商誉数据,总规模约244.15亿元,但按照惯例,商誉减值测试通常会在年末进行并披露。此前,2015-2017年年报中的商誉数据,分别为96.95亿元、191.75亿元、229.42亿元,呈逐年增长。

商誉主要是在并购重组的时候发生,指在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进行合并时,并购方支付的价格超过被并购方净资产的差额。据联讯证券统计的数据显示,在这244.15亿元的商誉中,排名前三位的行业分别是金融业、信息传输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制造业,这三个行业的商誉总规模超过194亿元,占比超过整个新三板市场商誉的80%。在剔除各行业商誉占比较大的企业后,排名前三位的行业分别是制造业、信息传输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将244亿元的商誉数据细化到披露的这1107家企业上可以发现,商誉超过1亿的企业共有25家,同时也有超过800家企业的商誉规模不足1000万元。头部企业商誉占整体比重较大,其中前十位的企业商誉规模占整体超过一半,九鼎集团以近61.6亿元遥遥领先,第十的海鑫科金也有近2.3亿元。

从2017年新三板年报披露的各行业商誉减值损失占自身商誉总规模比重来看,排名前三位的行业分别是教育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披露商誉减值损失的企业有46家,规模总计3.12亿元,平均每家企业商誉减值损失0.07亿元。而在2017年之前,已有致生联发收购的公司业绩下滑导致商誉减值3501万元,聚宝网络因收购亏损和商誉减值造成6846.74万元亏损以及善为影业收购其他公司后计提商誉减值准备7570.27万元等案例。联讯证券提醒,虽然这些数据看着并没有想象中吓人,但仍需要注意一些高商誉以及商誉占公司总资产比例过高的公司,特别是超过50%的,这些公司一旦出现商誉减值问题无疑将对公司产生巨大的影响。

编辑:gifbe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