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踏体育一年内被沽空两次

沽构蓝虎鲸 (BlueOrcaCapital) 创始人SorenAandahl在香港发表对安踏的看空言论后,5月30日盘中,体育用品巨头安踏遭到巨额抛压,急速跳水暴跌12.88%,股价创今年3月份以来新低。

而不久前的4月25日,是安踏体育(2020.HK)登陆资本市场以后的“新高”时刻,当日股价最高攀升至59.4港元/股,创上市以来历史最高。然而,“新高”过去没有多久,安踏的股价开始掉头向下,一路滑坡跌破50港元/股,截至6月6日收盘,股价为48.3港元/股。收购FILA后业绩大增

2018年8月中旬,安踏发布2018年中期业绩报告——收入同比增长44.1%,达105.5亿元。这也意味着,从全年百亿到半年百亿,安踏只用了两年半。

对于安踏业绩暴增的秘密,业内人士认为是收购意大利著名运动品牌FILA所带来的业绩驱动。虽然FILA具体数字并未公布,但从一些迹象可略知一二。安踏执行董事兼集团总裁郑捷在2017年中期业绩发布会上曾表示,FILA的营收占比已经接近安踏全部营收的30%,当时安踏的营收为73.2亿元,也就可以估算出FILA的营收是21.96亿元。在2018年的发布会上,安踏高管透露的数字则是 “FILA的增速达到了85%以上”。

据商界杂志的报道显示,截至2018年6月30日,FILA(包括FILAKIDS、FILAFUSION)门店数量为1248家,较去年年底增加162家。此前懒熊体育根据2017年数据测算,FILA的年平均店效约在500万元左右,根据最新的数据,今年其店效又有进一步增长,或将达到600万元规模。当然,这个数据也是现在BlueOrca认为FILA被夸大的地方。

做空机构质疑其现金管理问题

据了解,该机构认为,FILA品牌在中国的销售额和安踏公司本身的现金管理存在问题,安踏的收入比年报中公布的少40%,FILA中国的库存远高于FI-LA韩国和台湾。而安踏去年10月份股价触底以来上涨,都是得益于安踏子品牌FILA的增长,安踏的股价有34%的下行空间,目标价为32.93港元。

2018年报发现,年内安踏收入约241亿元(人民币,单位下同),较2017年同期增长44.4%,倘若按照BlueOrca的观点,安踏2018年的收入将与2017年持平。

BlueOrca此前亦做空过美股拼多多、万国数据、港股新秀丽等多家公司,最近一次的狙击是5月13日BlueOrca直指港股 MegaExpoHoldingsLtd(01360.HK)价值为零。

一年内被沽空两次

事实上,这已经不是安踏第一次被做空了。去年6月12日,做空机构GMT曾发过一份做空报告,当时是针对多家中国体育品牌,包括安踏(2020.HK)、特步(1368.HK)和361度(1361.HK)等。

去年,做空报告重点提到了安踏,称2017年公司的营业利润是有史以来第三高,利润率难以置信。

GMT认为安踏要么是世界最好的体育用品公司,要么就是个骗子公司,GMT称他更倾向于认为安踏是个骗子公司,安踏只值10港元/股,呼吁卖出。GMT同时也称,即便安踏是世界上最好的体育用品公司,34倍的估值也是很高了。

并购扩张惹争议

近年来的安踏体育并购越来越凶猛。其中,属10年前收购而来的FILA的销售业绩最为亮眼,2018年FILA流水超过100亿元,增速超过80%,是目前增速贡献最大的品牌。

另外,得益于FILA的受欢迎程度和销售激增,FILA在2018年也连续签约了多个品牌代言人,包括王源、黄景瑜、马思纯在内,目前都是FILA的品牌形象代言人。相比之下,安踏主品牌的表现却差强人意,无论是营收还是净利润等指标都被FILA全面赶超,但是其店铺数量却是FILA的5倍以上。

继收购了意大利运动休闲品牌FI-LA的大中华业务之后,安踏陆续收购了韩国户外品牌Kolon、英国登山运动品牌Sprandi、日本冬季运动品牌Descente和香港童装品牌Kingkow(小笑牛)等。但是除了FILA运作的比较成功以外,其他几个收购品牌做得并不出彩。

另外,今年一季度落定的由安踏牵头组团收购芬兰高端运动品牌“始祖鸟”母公司亚玛芬体育之事,一时间曾让公司备受瞩目。不过,当收购事项逐步推进,高昂的对价使市场对该事项充满了争议。据了解,这项交易的总收购价是360亿元,按照安踏持股57.95%的比例看,其需要准备约209亿元。但截至2018年12月31日,安踏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仅有约93亿元。市场也有声音担忧安踏收购以后,能否消化得了如此体量。安踏花了10年培养了收购来的FI-LA,才有了今天的成绩,但亚玛芬营收62%为雪上和户外运动产品,也是个运动的细分领域的市场,能否将FILA的培养计划惯性地运用到亚玛芬的运营上还有待考验。 梁洁

编辑:newsho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