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观点:现在是否是买房好时机?专家建议关注三方面因素

去年下半年以来,房地产行业基本面快速下行,部分企业面临较大的信用风险,“预期减弱、需求不足、供给冲击”的三重压力持续叠加。应如何调整政策和市场预期,稳住房地产行业,助力经济稳定?

由百度APP财经联合人大国发院、新金融联盟独家出品的“下半年政策展望”系列直播迎来第二场,本场直播聚焦“房地产政策展望:稳经济背景下楼市能否冬去春来?”。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鹏飞认为,上半年市场下行超出预期,但仍然表现出一定的韧性。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秦虹指出,由于基数原因,加之市场预期比较差,同时居民收入、购房意愿、支付能力受到各种因素影响,市场全年很难超过去年。

至于目前是不是好的购房时机,倪鹏飞认为一二线城市、都市圈城市群潜力还比较大,中国房地产开发集团理事长、汇力基金董事长孟晓苏建议有购买愿望和购买能力的朋友,该出手时就出手。

对于房地产目前面临的困境,秦虹强调房企要积极自救,不能把烂摊子一交。倪鹏飞还指出,政府和金融机构也应该采取强有力措施,来打破负循环。关于停贷、烂尾等问题,孟晓苏强调光出台金融政策是不够的,想方设法让老百姓恢复预期。在北京房地产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陈志看来,要完善预售制,在制度上细化、优化,更多倾向于保护买房人。

新金融联盟秘书长吴雨珊总结称,房地产行业总量看似饱和,但实际上发展空间和潜力还非常大,只有不断发展才能满足大家追求美好幸福生活的愿望。

1、上半年房地产下行超预期 全年很难超过去年

吴雨珊:应如何调整政策和市场预期,稳住房地产行业,助力经济稳定?如何预判下半年楼市的发展,短期是否有复苏的可能?

秦虹:从累计数据看,今年1-6月份整体上半年市场表现非常差。除了待售面积是正增长之外,所有的指标都是负增长,这在历史上是从未出现过的。中国房地产市场曾经出现过几次市场成交面积、销售面积、销售额的负增长,比如2008年,2012年,2014年,都出现过年度销售面积和销售额负增长,但从来没有出现过施工面积负增长,从来没有出现过房地产开发投资的负增长,但今年全部都出现了。

房地产市场从去年下半年7月份开始增速下行,一直持续到今天已经整整一年。今年4月份基本上到了底部,今年5月、6月没有持续下行,虽然同比是负增长,但是销售面积、销售额环比已经出现了正增长。今年6月单月房地产开发投资额已经环比增长25%,商品房销售面积月度环比增长65.8%,销售额环比增长36.7%。

由于基数原因,加之市场预期比较差,同时居民收入、购房意愿、支付能力受到各种因素影响,市场全年很难超过去年。

倪鹏飞:上半年市场下行超出预期,但仍然表现出一定的韧性,表现在三个层面:

从数据看,1-4月份下降幅度比较大,但是5、6月份下降幅度已经缓和,有一定的韧性。

从市场整体表现看,数据下行幅度放缓,甚至有些环比在上升,表明还是顶住了冲击。

从预期角度看,虽然上半年转弱,甚至转弱强化了,但是市场没有出现恐慌,没有出现抛售的情况,总体看市场下行虽然超预期,但还是表现出相当的韧性。

下半年房地产市场有可能实现恢复,但是也存在着反复性和不确定性,背后有两种力量在较量:积极力量,宏观经济下半年应该能够稳定、健康、可持续的恢复。政策在积极出台,市场结构性的潜力会进一步释放;消极力量,外部还有一些不确定因素,房地产暴雷以及可能出现的一些风险外溢。

孟晓苏:今年这么大的力度在支持,包括银保监会、央行要求各个银行支持,整个市场还是每况愈下。主要因为政策的滞后期,房地产政策的滞后期一般是九个月。如果以三月份国务院开会,包括稳经济大盘会议开始算,或者从央行、银保监会发文时开始,九个月就到了今年四季度12月份。对于今年下半年的房地产发展,不能过于乐观,也不能过于悲观。

倪鹏飞:今年上半年数据下行幅度超预期,也与去年上半年数据增长超预期的基数有很大关系。

秦虹:对,去年上半年是历史同期最高位,所以今年上半年和去年同期相比负增长。很多投资指标绝对值是次高位,仅次于去年同期,高于2019年、2020年之前任何年份的同期。

陈志:从北京的市场表现来说,二手房市场出现的一些信息应当引起关注。上半年二手房交易价格基本持平,并没有出现特别明显的上涨,交易量下滑比较厉害,下半年能否成交7万套值得怀疑。

上半年和去年同比下降了近四成,本月环比下降接近6%,这是一个向下的趋势。新增供需关系上,买卖双方很难达成一致,分歧越拉越大。二手房买卖双方的积极性都在下降,买方观望情绪更重。新增供需关系上,新增客户下降比重为32%,新增房源下降12%,令人担忧。

现在最大的问题是预期不明,未来情形会怎样,变量在增多——包括国际关系、货币政策因素、老百姓心理等。老百姓预期必须要上来,企业挣钱效应必须要有。

2、现在是否是买房好时机?关注三方面因素

一二线城市、都市圈城市群潜力大

吴雨珊:今年以来全国已经有接近150个城市发布了稳楼市政策,包括放松限购,提高公积金贷款额度,降低首付等。这一系列操作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市场供需是否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对普通人而言是否是买房的好时机?

陈志:150多个城市对需求端进行了调整,但不具有代表性和说明性,四个一线城市需求端政策没有变化。背后原因有很多,很多三四线城市基本是供大于求。北京未来成长性空间比较大,四十年以上房龄占比非常大,老百姓改善需求很强烈。

所以,不能把150多个城市搁在一个维度里,要细分看几个一线城市对于需求端有没有调整,其他城市全取消限制,其实也解决不了问题,它已经超供了。

北京对于人口、对于其他方面是减量发展,但提质需要相当长的阶段,现在是困难时期。加上整个房地产形势,北京还会困难一段时间。

孟晓苏:现在各个城市积极采取政策,盘活房地产,既是对去年经济形势、房地产形势的认识,也是对稳住经济大盘政策的响应。一线城市整体政策力度还不够,还有空间。

老百姓该不该买房?过去老百姓总是希望等到房价平稳的时候买或者房价降了买,结果这么多年,越是等,老百姓越是吃亏。现在好不容易碰到房价平稳的时候,甚至有些地方出现了房价下降,我倒是劝有购买愿望和购买能力的朋友,该出手时就出手,不要错过好不容易得来的这次机会。

秦虹:买不买房涉及到三个方面的因素:意愿,想不想买;能力、想买能不能买得起,支付能力够不够;准入,过去一百多个城市都在限购。

100多个城市调整政策,主要是准入方面,主要是三四线城市,也包括一部分二线城市。在能力上有一定的支持,全国性两次下调购房按揭利率,还有城市对购房者发放补贴。剩下的就是意愿,现在对大家决定买不买房很重要的还是意愿的问题。这几年受疫情影响,经济不太稳定,经济增速也在下降,很多年轻人遇到了失业、减薪,影响很大。这种情况下,大家购房的意愿可能会推迟。

买房子还是要长远考虑、综合考虑,不是简单的价格问题。再加上,现在还有一些违约企业,有一些烂尾楼现象出现,大家也很担心。

为什么二手房卖得比较好?调控政策最早出现的效果,应该在二手房市场。因为大家担心企业违约,不能按时交付楼盘,二手房不存在这个问题。

还有一个看法,实事求是讲,大城市房价确实偏高,特别是一线城市,这么高的房价对年轻人的负担非常重。各位没有房子的年轻人,需要买房的年轻人注意,“十四五”期间国家在大力推保障性租赁住房。机构持有、统一运营、标准化、条件非常好、集中式管理。这种租赁住房可以给新市民、年轻人提供一个很好的居住环境,租金也相对便宜。可以通过先租后购的形式,巩固自己的经济实力,确定就业方向、稳定就业地点之后,再考虑长久的买房问题。

研究七普数据,发现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二十年来,从五普、六普、七普,全国城镇住房自住率高度稳定,达到74%。充分反映了中国老百姓对住房的偏好,购房的偏好。所以,买房只是一个先后的问题,需要根据自己的情况来进行决定。

倪鹏飞:这次150个城市调整政策有三点原因:1.稳定市场,2.释放刚性需求和改善性需求,3.有一些城市已经出现了库存比较大,所以也是去库存所需。

关于普通人买房,还是要分不同的城市。未来三四线城市恢复可能有限,一二线城市、包括都市圈城市群潜力还比较大,回暖潜力也比较大。

陈志:从北京市场来看,买房人选择的数量类型很多,但是到底要什么必须要想清楚。买房要和生活、家庭成员需要相结合,要想清楚到底想要什么,不是为了买房而买房。

在目前的状况下,如果有支付能力,早买就是比晚买好。现在可选择的产品品质、可选择的余地比较多。毕竟房子不可移动,土地也不可再生,被买走后就没有这样的区位了,它不是可以重复出现的标准化产品。

3、房企要积极自救 不能把烂摊子一交

吴雨珊:今年前五个月排名前100的房地产企业业绩规模同比大幅下降52%,相比2020年同期还下降了27.8%。另一方面,从去年下半年以来,20多个城市发布政策,引导房企不得随意降价销售。这种情况下,房地产企业应该如何自救呢?

秦虹:地方政府为什么不让降价?比如市场上在售盘有十个,但其中有一个企业暴雷违约了,就大幅度降价,五折六折降价,本来市场是很平稳的,市场供求比较平稳,不存在降价的问题,但因为那家企业要降价回款就打五折降价,把市场秩序就全部搞乱了。有些地方政府之所以出台限价令和这个有关,可以降价,但要有个幅度,不能低于报案价的15%,是因为怕一个企业一个项目把整个城市所有项目都扰乱了。

现在房地产企业出现了很大的流动性危机,首先要自救。问题出在开发商项目违约、暴雷、烂尾,首先责任在企业自身,不能企业出现问题别人来替它解决。有的企业没办法自救,负债已经太大了,所有信誉已经没有了。这种企业可能就要走特殊的自救的办法,或者就救不起来了,这是市场竞争淘汰的正常现象。有些企业是暂时遇到了困难,政府允许再融资、贷款展期、允许发债,给予一些帮助,就能够缓解他们现金流的危机。已经出现违约和出现烂尾的企业,不是把烂摊子一交,政府去解决吧,企业是第一责任人,企业还要想办法来解决。

孟晓苏:这些企业首先要保交付,目前最怕的是房屋烂尾不能按时交付,所以很多企业积极在保交付。有些问题靠企业自身是解决不了的,还是要靠宏观层面,进一步加大政策力度。

倪鹏飞:由于供给端的暴雷,使得整个行业整体信用下降,商业银行对于正常的房地产贷款、房地产融资都采取相对比较谨慎的举动,困难企业更是如此。越是没有钱,越是资金困难,就更困难。所以,核心还是在资金层面。

房地产企业积极自救是完全必要的,但仅仅依靠房地产企业自救是不够的。政府及相关各方要采取强有力的外力措施,特别是金融机构要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才有可能打破负循环。

陈志:房地产行业可能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依然还是重要的。它的重要性现在还很难找到任何一个行业来替代,让这个行业继续健康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4、“三道红线”是否应该适度调整?优质房企现在融资问题不大

吴雨珊:有观点认为,疫情对于处于谷底的房地产业是新的打击,为了保经济应当适度调整“三道红线”和贷款集中度考核的要求。现在给楼市松绑的时机到了吗?下半年楼市政策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秦虹:已经在松绑了,去年下半年金融政策就开始调整,叫做纠偏,积极满足合理的房地产贷款需求。特别是“3.16”金融委会议要求,凡是紧缩政策都不要出,所以我们看到了全国一百多个城市都出现了政策松绑。金融政策松绑更加明显,一是降首付,二是降按揭利率,已经降两次了。

关于“三条红线”,现在要求是三年转绿期,今年是第二年,明年还有一年。房地产企业,特别是民营房地产企业,贷款比较困难并不是受“三条红线”的约束。那受什么影响呢?当然银行放贷不放贷,取决于银行风控,取决于企业和项目能不能满足银行的风控要求。有的企业拿不到贷款,不是因为“三条红线”的影响,是因为企业项目的资质、项目情况满足不了银行的风控管理。对优质的房地产企业,运营效率高,资产质量也好的企业,现在融资问题不大。

陈志:“三条红线”管控还是有它的价值的,对企业自己内控风险还是有作用的。银行贷款这块还是应当不设指标,让银行自我进行风险控制,自我评估。建议取消总量,不要搞一刀切,具体问题让具体的商业银行和具体的企业去协商。如果银行出现问题,那就是银行的责任,行长有终身责任制。

秦虹:房地产企业长期以来的高杠杆高负债还是需要高度警惕的,它带来的不仅仅是房地产企业自身的问题,而是整个经济面、社会稳定、金融安全的问题,我们不能轻视它。

5、房地产行业总量看似饱和,实际上发展空间和潜力巨大

吴雨珊:国家统计局最近发布的《中国人口普查年鉴》显示,目前我国家庭人均居住面积达到41.76平方米,平均每户居住面积达到111.18平方米。随着人口出身率的下降,房地产行业是否正在成为夕阳产业,未来的市场空间还有多大?

孟晓苏:美国246年房地产市场还在发展,我们从房改算到现在才24年,才是美国的十分之一。我们人口比美国多这么多倍,说中国老百姓的需求到头了,这明显是浅见。

秦虹:房地产是什么产业,过去有很大的争论,是不是支柱产业等等。我个人认为,房地产是一个载体,城镇运行发展的重要载体,这个载体未来发展得好不好,完全取决于这个载体上所承载的产业和人口。只要中国经济还在发展,这个载体就要发挥好作用,城镇化只要还在进程中,人民收入还在提高,消费还在升级,住房改善需求就会增大。

倪鹏飞:从总体上房地产已经进入了一个总体饱和状态,但结构性潜力仍然存在。结构性潜力有两个层面,一是从空间上看,人口流入地区包括一二线中心城市、都市圈、城市群,还包括一些经济发展较好的、人口流入较快的非都市圈、非一二线城市。二是从人群来说,两个层面,1.原城市居民的改善型需求,这个潜力比较大,尤其在一二线城市;2.青年人口和新市民的规模也非常大。

第二个机会,由服务增值带动的部分刚刚开始,相对于城镇居民美好居住生活的住房相关需求才刚刚开始。围绕着居住,房地产衍生居住社区的服务还有非常大的空间。

陈志:从北京的发展来说,北京还是一个提质过程,北京经济提质以后,一定会对收入产生影响,目前的居住状况,40年以上房龄占比非常大。从整体城市发展空间来说,还是有空间可以腾挪,城市更新是接下来很好的一个领域。

吴雨珊:总结一下大家的意见,这个行业总量看似饱和,但实际上发展的空间和潜力非常大,这样才能满足大家改善生活,追求美好幸福生活的愿望。

编辑:newsho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