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观点:下半年经济面临哪些挑战?专家建议发行特别国债筹钱,给老百姓发现金或者发消费券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上半年GDP同比增长2.5%。在受到疫情深度冲击的情况下,二季度GDP同比增长0.4%,取得正增长实属不易。要实现全年5.5%的增长目标,下半年依然将面临重要考验。

近日在百度财经、北大国发院、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出品的“下半年政策展望”系列直播中,围绕“如何应对年轻人就业压力,下半年经济面临哪些挑战?”主题。

华创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牛播坤指出,二季度经济数据,不管是出口还是基建,都有一些超预期的亮点,特别是6月份经济,走出了一个慢修复的特征。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南南学院执行院长、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姚洋指出,增速本身并不太说明问题,但背后的原因需要搞清楚,二季度经济下行主要原因在于房地产,挖了大概-4%~-5%大坑。广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郭磊也指出,市场此前对二季度经济预期有所高估,原因在于高估了建筑业增加值。6月份地产数据降幅比上个月扩大,从开工到施工,回落趋势比较明显。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国家发改委学术委员会原秘书长张燕生强调,下半年应该注意房地产、村镇银行、疫情发展、年轻人失业等风险点。要保持战略定力,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同时精准施策,解决这些风险点。在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金光经济学讲席教授卢锋看来,二季度经济数据虽然低于市场预期,但是也说明政府对经济数据的客观性比较重视。

关于就业问题,卢锋建议年轻人“骑驴子找马”,处于就业状态下,会学习到很多东西。张燕生则建议年轻人不要有任何幻想和侥幸,要从实际出发,从今日可以得到的工作岗位开始。姚洋则强调,要让更多人能找到工作,就要稳定经济预期,让大家可以安心地旅行。在郭磊看来,短期内只有稳增长,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牛播坤指出,今年上半年出口同比增速13.2%,特别是5-6月份增速超出了市场预期。出口接下来可持续性怎样?张燕生表示,下半年进出口将受到全球外需形势影响,包括美国、欧洲通胀力度,全球经济衰退等。卢锋特别强调,从美国、欧洲的数据来看,消费重点正从商品向服务贸易转移,这些因素会使下半年出口呈现慢慢回落趋势。在郭磊看来,中国作为全产业链经济体,和东盟中低端制造业之间会形成上下游关系,这是未来出口的主要方向。

关于通胀,郭磊指出,全球通胀已经出现触顶缓和的特征,下半年通胀更多表现在CPI上。过去10-15年传统低通胀已经过去了,过去10年中枢弹性会变得更大。张燕生认为,中国将会保持战略定力,即使出现输入性通胀因素,下半年财政货币政策还是会保持审慎。

下半年如何稳住经济?姚洋指出,投资功效越来越低,而且投资的乘数效应没有消费大,还是要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到消费方面。他建议政府发特别国债,给老百姓发现金或者发消费券。张燕生建议,出台直接稳消费的措施,提升人均可支配收入占GDP的比例。郭磊则认为,出口是外生变量,消费可能会存在天花板效应,投资能够填补消费缺口,增量财政政策工具和稳地产投资是两个重要抓手。

1、二季度经济增长预期低于预期 房地产数据是重要拖累

牛播坤:二季度经济数据,不管是出口还是基建,都有一些超预期的亮点,特别是6月份经济,走出了一个慢修复的特征。如何看这些数据?

姚洋:二季度经济增长数据还是比较低的,只录得0.4%增长速度,这和一般市场预期相比属于低位,下半年必须达到8%的增长速度,才能实现全年5.5%的增速。如果下半年潜在增长率达到6%,全年大概就是4.4%的增长速度。增速本身并不太说明问题,我们要从数据后面看到二季度经济下行的主要原因。

二季度出口比较旺盛,特别是5、6月份出口非常旺。这样的情况下,增长速度还落得这么低,原因可能是国内需求不太旺盛,房地产掉得太厉害。Top100房企上半年销售额腰斩,下降51%,全国大概下降30%,房地产给经济挖了一个可能-4%~-5%的大坑。

张燕生:第一句话,疫情要防住。疫情对上海、长三角、京津冀、广东等地上半年经济影响非常大。上半年北京增速只有0.7%,二季度是-2.9%;上海上半年是-5.7%,二季度是-13.7%;广东上半年是2%,二季度是0.7%。

第二句话,经济要稳住。稳投资、稳市场主体开始出现成果,但是稳消费和稳房地产下半年要重视。

第三句话,发展要安全。从上半年国际国内情况来看,需要注意全球性通胀、全球衰退、斯里兰卡国家破产、能源和粮食安全、俄乌冲突变化。

国内来讲还应该注意房地产、村镇银行、疫情发展、年轻人失业等风险点。一方面要保持战略定力,保持宏观杠杆率的基本稳定;另一方面也要精准施策,解决目前经济的一些风险点。

卢锋:二季度经济数据虽然低于市场预期,但是反过来也说明政府对经济数据的客观性比较重视。增长虽然不及预期,但有一个明显好转的态势,还是令人鼓舞的。

但是消费和生产恢复并不同步,到今年5月份,工业生产指数较2019年年底增长了20.7%,而消费零售可能还不到2019年12月底的水平。

还有一个特点特别值得关注,那就是内需和外需的关系。2020年-2021年,外需对GDP贡献平均在20%出头。疫情前大概十年时间,外需对GDP的贡献基本是负的。

出口增长太快,贸易顺差增长太快,实际也给我们带来了贸易条件恶化的损失。尽管我们的汇率相对是灵活的,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我们在贸易条件上还是遭遇不利的影响,给我们国民福利带来问题。

郭磊:第一,经济还是比较有韧性的,到二季度末6月份,长三角产业链明显好转,比如汽车、机床、工业机器人这些领域。

第二,经济还是明显低于潜在增速,特别是第二产业,整个增加值同比二季度只增长0.9%,第二产业用电量只有1.3%,这还是在非常低的状态;第三产业同比还是在负增长区间,-0.4%。

第三,政策相对还是比较积极的,特别是财政政策。特别是到了6月份,这个月基建增速大口径之下到了12%的同比,这比市场预期还是要稍微高一些的。

第四,结构性的压力。市场本来预期二季度GDP应该在百分之一点几,为什么是在0.4%呢?这里面有一块被高估了,就是建筑业的增加值,因为相对工业来说,建筑业的增加值不是特别透明,也不是特别容易跟踪。6月份地产数据几乎是唯一降幅比上个月扩大的,从开工、施工这块,回落趋势还是蛮明显的。

2、关于就业专家建议“骑驴子找马” 在过渡的过程中寻找更好的机会

牛播坤:二季度城镇调查失业率已经回落,与此同时,16-24岁的年轻人失业率反而是在持续上升的。6-7月份是毕业季,有短期因素扰动。往后看,到底应该怎么来化解和应对年轻人就业的压力?

卢锋:最新的失业率数据,其实是喜忧参半,整体失业率实际是回落的,但青年失业率还是上升的。青年失业率有非常强的季节性,通常7-8月份达到峰值。

原因在于,宏观形势受到冲击和扰动,导致劳动力市场摩擦,增加了青年失业率比较高的困难局面。

牛播坤:您对现在找工热的年轻人有没有一两句寄语呢?

卢锋:宏观政策的角度还是要稳增长这个大盘,使得劳动力岗位需求增加。对年轻人来讲,到制造业工厂里过渡一段是有道理的。俗话说骑驴子找马,先骑上这个驴子,这点非常重要。找到了工作,不管怎么样,哪怕是实习,处于就业的状态下,会学习到很多东西。经验增加了以后,年轻人的优势就可以发挥出来了。抓紧找到能接受的工作,有一个岗位先干起来。

牛播坤:大家还是要在干中学,在过渡的过程中寻找更好的机会。

张燕生:年轻人就业问题既有短期的疫情因素,也有中期的结构调整因素,更有长期变局的因素。对年轻人来讲,不要有任何的幻想和侥幸,就是要从实际出发,从今日可以得到的工作岗位开始。

相信未来30年,调整期会一步步走向佳境,年轻人的工作岗位还会一路向好。躺倒还是奋进?躺倒就会出局,奋进才能搭上未来30年的快车。

姚洋:年轻人找工作一定是找新岗位,年轻人的失业率提高说明我们新岗位创造是不足的。下半年要想让年轻人失业率回落,让更多人能找到工作,就要稳定经济预期,让大家可以安心地旅行。对未来的预期稳定下来了,大家就会开始招人了。

郭磊:第一,经验来看,2018年、2019年GDP增长1个百分点差不多能带动200-220万的就业。这两年数据可能没那么清晰了,但道理是一样的,目前本质上还是GDP增速还不太够。

第二,服务业不景气。这和居民生活半径缩短有关系,服务业是吸纳就业大户,特别是年轻人群的就业。

第三,企业不到一定程度不太容易裁员,大家一起共渡难关,但不太容易招聘。这是带来目前结构性就业压力的一个原因。

此外,今年是毕业生大年,有1076万大学毕业生,比去年多167万。这些因素叠加起来导致目前我们结构性就业压力应该还是蛮明显的。方法的话,短期内也只有稳增长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3、下半年进出口放缓但有韧性,东盟是未来出口的主要方向

牛播坤:去年下半年,各家市场机构预计今年出口增速会下来,但今年上半年出口同比增速13.2%,特别是5-6月份增速超出了市场预期。怎么看当前出口接下来的可持续性?

张燕生:去年我们进出口是21.4%,连续过5万亿美元大关、6万亿美元大关,订单转移的因素可能是重点。今天其他经济体恢复比较快,应当讲订单转移的问题实际出现了,尤其4月份的时候,一是在国内转,二是在周边转。4-6月份,中国和越南之间实际有种反向的联系,很大程度越南的出口受到中国供应链转移的影响。

下半年进出口还将受到全球外需形势影响——包括美国、欧洲通胀力度,全球经济衰退等。

郭磊:二季度出口有点超预期,可能和几个因素有关:第一,汇率条件整体来说比较有利,美元兑人民币汇率4月份差不多在6.4,5-6月份基本都在6.7左右。

第二,海外高通胀背景下,价格因素还是比较有利的,无论是中国出口价格指数还是美国进口价格指数目前同比都在高位。

展望下半年,可能有两个特点,一是放缓,二是韧性。

出口方面,结构性因素值得去关注的,例如二季度对东盟出口处在非常高的状态。中国和东盟之间的经济关系不只是竞争的关系,中国作为全产业链经济体,和东盟中低端制造业之间会形成上下游关系,这是未来出口的主要方向。

卢锋:分析出口强的原因,第一,国外需求相对比较强,虽然紧缩政策在开始做了,但目前增长水平、总需求状态还是相对比较强的。

第二,国内供给能力的配套性,中国在给定的状态下,生产率以及可贸易部门的增长速度比国外还是要显著得快,会积累一些基本的竞争力。

从美国、欧洲的数据来看,从总需求和价格数据看,消费重点正在从2020年和2021年的商品向服务贸易转移,这些因素会使得中国下半年出口呈现慢慢回落的总趋势。

姚洋:所谓的“脱钩论”是不成立的,没有所谓的“脱钩论”,中国和世界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世界也离不开中国。俄乌冲突之后,欧洲要进行能源转型,所对中国的依赖反倒是增加了。今年一季度,欧盟对中国太阳能、电池板、元器件翻了一番还要多。

中国和东南亚国家之间有很强的贸易互补性,东南亚国家出口多了,中国对东南亚的出口都会增加,因为中国的产业升级了。

世界的基本格局没有变化,中国的工业实力在日益增强,未来10-20年看不到任何国家会替代中国,同时中国产品出口结构也在不断优化。去年我们出口了55万辆新能源汽车,今年第一季度就出口了20万辆,照这个速度下去,今年出口80万辆。中国的电动车在十年之内重复日本在上世纪80年代所走过的路是极有可能的,中国的电动车已经占到欧洲市场的10%,这个比例还会增加。

4、促消费:发行特别国债筹钱,给老百姓发现金或者发消费券

牛播坤:下半年除了出口和地产政策的调整,基建上半年也是亮点,下半年稳住经济还有什么建议?如何实现5.5%的增长目标?

张燕生:下半年,受到新冠疫情影响最大的是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需求。稳需求重点是稳投资,稳消费重点是稳市场主体。第二部分是服务业,包括仓储、物流、运输、餐饮、航空等。还有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

最大的问题还是消费,需要出台直接稳消费的措施,提升人均可支配收入占GDP的比例。如果能借这次稳经济、稳增长,把更多新蛋糕分配给老百姓,对增加消费会是个拐点。

卢锋:整个增速低,要稳大盘。结构上,内需太低,出口都是超预期的。工业增加值增长还是很好的,制造业投资比较饱满。基建投资是个政策变量,随着稳增长发力、上项目,也能够完善。

消费是短板,怎么能提振它?消费最大的限制一是收入,二是疫情。宏观政策新的调配设计,应以促进内需为重点。

张燕生:稳消费有非常多的办法,核心问题不是在具体措施上。这次新冠疫情对我们是次转变的机会。居民消费占GDP的比例这么低,难道还不是当务之急吗?

姚洋:投资功效越来越低,而且投资的乘数效应没有消费大,还是要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到消费方面。政府还是有些办法可以做的,就是给老百姓发现金或者发消费券。

钱从哪来?发特别国债。拿特别国债筹来的钱给老百姓,另一方面也要解决基层公务员的工资问题。发挥各地的积极性,发现金或者发消费券,由他们自己决定。当然,更主张直接发现金,因为这对老百姓来说福利是最高的。

牛播坤:当前政策非常关注就业和消费问题,也是难度相对比较大的问题。

郭磊:今年下半年,我个人比较倾向于稳投资。三驾马车来说,出口是外生变量,消费可能会存在天花板效应。投资在某种意义上相当于填补消费这一块缺口,今年下半年至少在两个点有想象空间。

一是,增量财政政策工具。通过公共部门的支出,去弥补一部分总需求。

二是,稳地产投资。销售在6月份已经降幅收窄,但地产的新开工、施工在进一步回落。今年下半年,地产投资可能是整个固定资产投资的拖累,这块至少要稳住,否则经济有效需求不足的特征会比较明显。

5、全球通胀已经出现触顶缓和的特征 下半年通胀更多表现在CPI上

牛播坤:新一轮的猪周期已经启动了,大部分市场人士都认为,CPI会阶段性“破3”,这是长期价格上升,还是阶段性的问题?

卢锋:中国最突出的问题还是总需求,特别是内需不足的问题。在疫情和现行疫情防控政策背景下,通胀在可见的未来很难变成主要矛盾。

牛播坤:卢老师认为,通胀不是下半年要关注的重要矛盾?

卢锋:要关注,但不是主要矛盾。

张燕生:美国通货膨胀恐怕是长期的,而且美国不会为了控制通胀而付出一场严重衰退的代价。对中国来讲,明显地可以看到,决策者心里头有句话,一定要保持战略定力,决不能像2009年那样大水漫灌。今年财政赤字始终保持2.8%,即使出现输入性通胀因素,下半年财政货币还是会保持审慎的。

牛播坤:郭磊你怎么看?市场分析人士也认为,下半年CPI可能要阶段性“破4”。

郭磊:短周期角度来讲,全球通胀可能已经出现触顶缓和的特征。比如大宗商品,这轮有色是从4月份开始调整的,粮食是从5月中旬,原油是从6月份。

上半年,供给因素其实占据很大的定价比重,而往年中去走,需求因素在上来。需求端来说,目前欧美经济在制造业库存一轮周期的顶部,伴随着库存的回落,经济应该会进入放缓期,对应一般大宗商品或CPI指数同比回落期。

对全球通胀来说,另外一个特征是结构的轮换,向下游去轮换。比如部分食品,美国的服务业,中国的猪肉等环节,会更多地表现在CPI通胀上。

因为10月份是原油和猪肉基数的拐点,如果过3%,应该是一个月到两个月的时间,同时核心通胀又比较低。所以,对于政策实质性的扰动理论上不应该特别大。

拉长一点看中长期,比如未来5-10年,我倾向于认为,传统通胀的中枢和弹性可能会显著大于过去10年。

张燕生:可能不仅过去10年,是过去30年。

郭磊:非常认同,产能过剩是过去10年、20年很重要的因素,现在这块得到一定程度的消解,相当一部分行业现在产能已经不过剩了。

第二,全球“碳中和”、清洁能源计划会压制传统行业的资本开支,这部分带来的预期效应非常强。

第三,很多新兴产业对上游原材料是存在广泛需求的,这点在过去两年越来越清晰。

第四,如果人类走出这波疫情,被压制3-4年的资本开支可能会有回补的过程。

第五,全球地缘政治、贸易保护这些因素也会降低供应链的效率。

所以,从中长期角度来看,过去10-15年传统低通胀已经过去了,过去10年中枢弹性会变得更大。

牛播坤:下半年要关注什么风险?

姚洋:最大的问题是疫情反复,而且新的变种出来之后,我们对它的特性了解的还是不太全面。

张燕生:最近发生了一系列、一连串问题,而这些问题在过去不太发生,涉及到银行、涉及到房地产等。这种情况下,对工商界来讲是个大浪淘沙的考验。

卢锋:风险是三块,一是疫情。二是外部紧缩政策,会带来经济下行的风险。三是一些结构性的风险。

郭磊:海外这一轮在库存周期回落,又面临密集政策收紧,如果真的出现衰退特征,中国的需求也很难逃脱影响。目前我们经济处于潜在增长率以下,出口是弥补消费很重要的部分,如果出口增速下降,我们总需求不足的特征就会更加明显。这块风险还是值得去关注的。

编辑:newshoo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