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防茅”变身分拆大师 海康威视的估值体系能否重构?

近日,萤石网络(688475)披露了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创板上市网上中签结果,网上发行最终中签率为0.0503%,打新的热度可见一斑。

作为 “安防茅”海康威视(002415)的控股子公司,亦是其旗下的创新业务之一智能家居的主体,萤石网络不是唯一被分拆出去的那个。就在12月,海康威视还曾发布公告表示,拟将另一创新业务主体——控股子公司海康机器人分拆至深交所创业板上市。

相继分拆公司的创新业务至科创板和创业板,海康威视所望之处究竟藏着怎样的“野心”?

先行一步的萤石网络:增收不增利

萤石网络创立之初,便致力于成为可信赖的智能家居服务商及物联网云平台提供商,其产品主要包括智能家居摄像机、智能入户、智能控制和智能服务机器人等。公司在被分拆上市前,海康威视是其大股东,持股比例为60%。

根据萤石网络的招股说明书,公司计划募资37.39亿元,其中的22亿元将被用于萤石智能制造重庆基地项目,另有8亿元、3.9亿元、3.38亿元,将分别被用于新一代物联网云平台项目、智能家居核心关键技术研发项目以及萤石智能家居产品产业化基地项目。所募资金拟全部用于项目建设,萤石网络在生产、科研以及独立性上的决心不容小觑。

早在海康威视对外透露拟分拆萤石网络至科创板上市时,就曾引发过市场的关注。

国元证券认为,萤石网络营收及净利润持续增长,分拆上市后有望提升核心竞争力:“短期来看,海康威视按权益享有的净利润存在被摊薄的可能;但中长期来看,萤石网络通过科创板上市增强自身资本实力,将进一步提高研发能力和扩大业务布局,实现智能家居业务的做大做强。”

招股说明书显示,萤石网络近几年业绩表现不俗。公司2019年至2021年分别实现营收约为23.64亿元、30.79亿元、42.38亿元;分别实现净利润约为2.11亿元、3.26亿元、4.51亿元。

即便如此,海康威视仍选择将萤石网络分拆上市。

如果只看近三年,确如机构研报所述,萤石网络无论是营收还是净利润均呈现不断增长的态势。但是,2022年却有了新变化。今年前三季度,萤石网络增收却难增利:其营收同比增长1.92%,净利润却同比下降27.97%。

萤石网络将利润下滑的原因归结为两点:受新冠疫情影响,营收增长不及预期;毛利率相对稳定,但期间费用增长较多。其中,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研发费用分别同比增长17.05%、8.35%、22.21%。

放至全年,萤石网络或将出现营利双降。公司预测,2022年全年营收约在40.26亿元至46.62亿元之间,同比下降5%至同比增长10%;净利润约在2.7亿元至3.7亿元之间,扣非净利润约在2.38亿元至3.25亿元之间,两项数据同比下降均为40%至18%。有市场人士指出:“萤石网络的产品结构单一,与之对应的抗风险能力也比较差。”

萤石网络的核心产品是智能摄像机。截至2022年6月末,萤石物联云平台接入IoT设备数超过1.82亿台,其中视频类IoT设备数量约1.5亿台,占比较高。“公司智能摄像机营收占比过高,收入结构并不均衡,需要优化产品结构。”上述市场人士表示。

随后而至的机器人业务:正蒸蒸日上

就在萤石网络距离登陆科创板仅一步之遥时,海康威视又欲将另一创新业务剥脱——2022年12月,海康威视发布公告,拟将其控股子公司海康机器人分拆至创业板上市。资料显示,被分拆的主体海康机器人,主营业务为机器视觉和移动机器人的硬件产品和算法软件平台的设计、研发、生产、销售以及增值服务。海康威视表示:“海康机器人属于创新业务,与公司主体业务和其他创新业务保持高度的独立性。”

国信研究所电子团队分析,2021年至2025年,预计全球机器视觉市场规模将从804亿元增至1200亿元;全球移动机器人市场规模将从215.5亿元增至765.5亿元。

根据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数据,2019年至2021年,海康机器人在机器视觉及移动机器人两大业务板块均位居国产厂商整体业务规模之首。这也反映在了该业务的盈利能力不断向好上。

分拆上市预案显示,海康机器人2019年至2021年营收分别为9.41亿元、15.25亿元、27.68亿元;净利润分别为0.45亿元、0.65亿元、4.82亿元。不过,上述财务数据均未经审计。

预案中进一步提到,海康机器人IPO的募集资金,拟用于海康机器人智能制造(桐庐)基地项目、海康机器人产品产业化基地建设项目、新一代移动机器人平台技术与产品研发项目、新一代机器视觉感知技术与产品研发项目、人工智能技术与工业软件平台研发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等方向。

海康威视表示,通过分拆,公司将进一步聚焦主业,专注于物联感知、人工智能和大数据领域的技术创新,提供软硬融合、云边融合、物信融合、数智融合的智能物联系列化软硬件产品,加强大型复杂智能物联系统建设的全过程服务能力。

一边是今年或将增收不增利的萤石网络,一边是盈利能力不断提升的机器人业务,海康威视前后脚分拆的创新业务眼下境遇不同。公司选择分拆创新业务上市的依据也引发市场讨论。

财报中传递出值得探究的信息。2022年上半年,海康威视智能家居、机器人业务的营收均突破了15亿元,两者占当期营收比重之和达10%。其中,智能家居业务营收同比微增,机器人业务营收同比增长44.75%。但将时间退回到2021年上半年,智能家居业务营收同比增长58.68%。

根据财报,萤石网络、海康机器人对应的恰是海康威视的智能家居、机器人业务。先实现创新业务的高速增长,再推动相关业务分拆上市,这或许正是海康威视的分拆思路。而海康威视不断分拆的背后所指也引起了机构的关注。

背后的海康威视:或迎估值体系重构

早在海康威视分拆萤石网络之时,国盛证券就曾分析:“海康威视的创新业务孵化初见成效,‘脱钩’安防,公司估值体系有望稳步上行。”

作为视频监控领域的“执牛耳者”,海康威视早已做到全国乃至全球第一。公司所处的安防行业也正处于稳步上升阶段。据中国安全防范产品行业协会数据显示,我国安防行业市场规模2017年至2020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达7.22%,预计2022年达到10582亿元。

但海康威视的“野心”或不止于安防行业。

2015年以来,海康威视鼓励内部员工创新创业,建立内部创新跟投制度,先后成立了八个创新业务,除了萤石网络、海康机器人,还包括海康微影、海康汽车电子、海康存储、海康消防、海康睿影、海康慧影。这些创新业务覆盖智能家居、移动机器人与机器视觉、红外热成像、智能驾驶、智慧存储、智慧消防、智慧安检、智慧医疗等多个领域。

在此背景下,2015年至2021年,海康威视的业绩不断向好,其营收从252.71亿元增至814.2亿元;净利润则从58.69亿元增至168亿元。

海康威视表示,创新业务的快速发展令其成为公司越来越重要的增长动力。2021年,海康威视有五个创新业务实现营收超过10亿元、净利润为正。2022年上半年,海康威视的创新业务收入达70.1亿元,同比增长25.6%;创新业务占营收比重达到18.8%。

国盛证券表示:“从2015年起,海康威视创新业务的发展梯队已经初步形成。未来随着越来越多的AI技术融入到公司的各产品条线,叠加公司创新业务板块的陆续孵化分拆上市,将打破公司的刻板印象,市场对公司的理解有望逐步与传统的‘安防’二字‘脱钩’,带来估值体系的重构。”

华泰证券也持相似观点。其分析指出,海康威视的创新业务上市或已进入收获期,未来看好公司创新业务发展对估值体系的提升。

但是,在二级市场上,投资者对于频频分拆的海康威视却选择用脚投票。2021年至今,公司的股价(前复权)已近“腰斩”,其总市值也从逾6000亿元跌至3000亿元出头。

海康威视正遭遇与萤石网络同样的问题:增收不增利。截至2022年9月底,公司实现营收597.22亿元,同比增长7.36%;实现净利润88.4亿元,同比下降19.38%。

特别是今年的第三季度,海康威视的营收为224.64亿元,同比增长3.39%,但净利润却同比下降了31.29%。而在今年第一季度,公司仍保持营利双增。不过,增收不增利的情况自第二季度开始出现。对此,海康威视表示:“国内市场遭遇疫情挑战,境外遭遇负面舆情,对公司的稳健经营带来冲击。”

自此处回望,随着萤石网络和海康机器人陆续被分拆,海康威视自2015年开启的创新业务似乎正呈现出美妙的化学反应。但公司的资本布局与业绩前景,显然还有待观察。

记者 陈陟


编辑:newshoo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