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访谈 现代化冲关:走向高质量发展 ——专访著名经济学家贾康

由《大众证券报》主办,老河口市委、市政府协办的2023中国A股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交流会日前举行,全国100多家优秀上市公司高管及拟上市企业代表齐聚老河口,共议高质量发展,共谋资本市场未来。与会的著名经济学家、全国政协参政议政人才库特聘专家、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院长贾康就当下的宏观经济、房地产调控等热点问题接受了《大众证券报》记者的专访。

加力是提效的必备前提条件

《大众证券报》: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到财政政策“加力提效”,您觉得应该如何理解“加力提效”?

贾康:现在来看,总的态势上需要财政政策继续“加力提效”。总量上,要表现为继续实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来支持扩大内需的方针,赤字率要有所提高。另外,支出的进度应该要得到一定的重视,进度尽可能靠前一些,会有扩张效应。

提效视角则应该认识到,绝对不能仅仅是总量扩张,还必须加上更复杂的结构优化的内容。比如,在政府收入方面,除了筹集 “以政控财、以财行政”分配体系中支持政府履职资金之外,还有调节经济结构、支持企业发展的作用,要进一步考虑怎么降低企业的负担。

要有重点地出台对于小微企业、企业科技创新活动政策方面的支持,降低他们的相关税费负担。

财政资金支出方面,在统筹兼顾前提之下要突出重点,支持改善民生、经济增长、就业优先、生态保护等。这是关系到发展质量得到提升的基础支持条件。

作为研究者,我建议要按照党中央强调的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更好地体现加力提效。加力是提效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最后还要落到整个绩效提升上。

二季度经济数据会好于一季度

《大众证券报》:今年一季度以后,4月份开始宏观数据有些吃紧,二季度情况会如何?

贾康:大家感觉四、五月以来经济情况总体是喜忧参半。有一些担心,怎么样化解需要重视。

虽然发展势头不如年初预期的那么明显地向好,但总体来说还是向好的。去年基数低,没有大的意外不应该不向好。一季度经济增长率4.5%,是往中高速区间靠近了。二季度,我估计不出大的意外,增长指标会比一季度更好,因为去年二季度增长率只有0.4%。

房地产市场总体稳住了

《大众证券报》:您怎么看待和消费呼应的房地产现状?

贾康:对于房地产行业总体来说,在国家行业政策已经转向为暖风频吹之后,可以说房地产大势是稳住了,有把握讲它不会崩盘了。

房地产的回暖并不是特别符合人们的期待,有波动特点。我觉得在波动中要看到一个大的趋势。“冰火两重天”格局下,“火的”这一边先稳下来以后,跟着往上回升。北上广深本来一度是很明显的回暖,但到了四、五月份听说二手房价格又往下回调,到底什么原因?是不是还跟一些政策预期有关?

据我了解,在成都,房地产市场确实是回暖了。此外,哈尔滨虽然是人口净流出的区域,但中心区域的房地产市场也回暖了。所以要沉住气,继续观察。

《大众证券报》:最近对于房地产政策的分歧很大,您认为房地产政策未来会不会做调整?

贾康:总体上说,房地产政策未来一段时间内会更宽松些,这完全符合调控的需要。房地产作为支柱产业,要让它的功能发挥出来。这种宽松表现在各个地方,还得因地施策,因城施策,但总体的方向就是应该尽量少限购限贷,而且应更多考虑经济手段,而不是一味地用行政手段。

有些行政性的所谓“限跌令”,也只是个姿态而已,机制上违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逻辑。商品房轨道上,限价升,违背逻辑;限价跌,也是违背逻辑。以行政手段、主观意愿去调控市场,副作用会非常大,而且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

按照中央要求,房地产领域实现“住有所居”的保障,政府首先需要牵头托好底。低中收入阶层,不能简单地想让他们都能买得起房子。最低收入阶层,要靠公租房解决问题,夹心层是共有产权房、长租房解决问题。再往上,中产阶层以上的人们,就可以依靠支付能力行使消费者权利,根据个人支付能力与偏好,去市场上作竞争性的购买。开发商也可以在政府引导之下参与保障房建设、共用产权房建设,比如“花插着建”的连片开发;或者PPP(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

另外,开发商当然要积极参与商品房的建设,按照市场的预期测算和凭借各自相对优势的竞争,提供出多样化的产品。为防止出现过去那种肆无忌惮的炒作,可以使用房地产税来调控,上海、重庆两地已经试点。

标本兼治,治本为上。房地产市场稳住之后,大概率会出现一个回升过程,不要丧失这一次的机遇。这一次应下决心实现中央提出的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新模式的打造,也就是过去强调多年的要有一个健康的长效机制。新模式一定要配套土地制度改革、房地产双轨统筹制度的改革、政策性融资匹配商业性融资的金融双轨制等多方面的改革,以及必须以可实行的方式推进房地产税改革,掌握好多项改革的结合。

外部订单未来可能会出现回流

《大众证券报》:投资、消费之外,您预判外贸这块会有什么变化?

贾康:虽然看起来1-5月份外贸总体是增长的,但5月份的增长幅度很低。从大的趋势来讲,从去年年底到今年上半年,国际社会对中国今年的经济发展大都是看好的,在逐步抬高预测值,像摩根士丹利在“两会”之前就已经抬高到5.7%,最近听说又抬高到6%。在这种情况下,我觉得按过去的经验,外部的订单会以一定的程度逐步重新回到我们之前的增长极区域去。在这个很可能的回流过程中间,喜忧参半或者说各种情况交织在一起,还是有些不确定性的。

政策存在加码可能

《大众证券报》:在目前宏观经济的背景下,您预测未来哪些政策可能会出台?

贾康:我觉得这方面应该是要抓住一定的契机,该出手的时候就得出手。现在要夯实经济向好的回升趋势,如果加码的话,我们政策工具箱里还是有不少可用工具的。我觉得现在应该积极考虑,紧密跟踪发展态势。

一般来说,上半年的数据应该在7月15日到18日之间公布,其实在7月初就已经有快报数据,这时候就得当机立断。至于该做什么加码的事情,譬如说发些长期国债。力度大一点的话,可以做预算调整方案,提升赤字率。这些政策调整都有先例的。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是跨周期战略方针

《大众证券报》:最近市场有观点认为政策重点会从供给侧结构性的改革向扩大内需方面转,您怎么看?

贾康:我认为,这是对这两个概念的误解,似乎讲扩大内需,强调抓现阶段矛盾的主要方面,就否定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又似乎就弱化了扩大内需。其实这两个重要概念的关系绝不是二选一。

首先,扩大内需是密切联系反周期概念的,在经济仍没有明显摆脱下行压力情况之下,应对“三重压力”,这是要使经济运行恢复到合理区间的一种阶段性的调控大方向,扩大内需就要扩张,要提升经济景气水平,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经济运行恢复到合理区间,是达到一个保证速度,保证实现新的“两步走”战略目标。

其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什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密切联系跨周期概念的。在实现“新的两步走”推进现代化的历史过程中,它始终是一条主线,意味着它是一个更长期的、不论经济低迷还是经济过热,都需要始终坚持的方针。对于全局来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具有跨周期战略性意义的政策指南。也就是说,在实现现代化过程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主线,跟目前阶段性的扩大内需,是当下需要两相结合的关系,而绝不是二选一的关系。

记者 刘扬

编辑:glor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