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浆纸一体化布局成效初显 岳阳林纸今年上半年度林业收入大增2倍
在“林浆纸一体化”战略的布局下,岳阳林纸(600963)今年上半年度实现营收46.9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21.47%。其中林业收入增长迅猛,同比大增219.6%;碳汇项目进展良好,已布局拓展至12个省市,全面推动公司林业生态链转化为绿色产业链。
双核发展产业格局迸发成长力
岳阳林纸是国内大型文化纸研发和生产企业之一,从事包括文化用纸、包装用纸、工业用纸等产品在内的研发、生产和销售,造纸产能100万吨/年,是国内造纸类上市公司中林浆纸一体化的龙头企业之一,蝉联湖南企业100强、湖南制造业企业100强。
近年来,岳阳林纸以林浆纸产业为基础,进行产业链延伸,进入生态行业,从事林业勘查设计、生态碳汇开发、景观设计、园林工程施工养护、生态治理,形成了以“浆纸+生态”为主营业务的双核发展产业格局,拥有近200万亩林业基地和岳阳、怀化、宁波三大产业基地。公司充分利用地域资源和交通的天然优势,推行“林浆纸一体化”战略,将林、浆、纸三个产业上下游环节进行整合,通过造林解决部分原材料问题,形成生态造纸,并以自有林木资源平抑市场原材料价格,通过自产浆来进一步降低制造成本。
今年上半年度,虽然受宏观经济环境影响,造纸行业下游需求偏弱,市场恢复节奏缓慢,但公司充分利用制浆造纸基地优势,发挥“压舱石”作用,强化产供销协同,经营实现了良性发展,实现营收46.9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21.47%。其中主营业务制浆造纸业营收实现7.07%的增幅,林业收入更是同比大增219.6%。分区域来看,受益于纸浆及木片销量的增长,华北地区创下营收16.03亿元,实现了100.17%的增幅;华中、华南、西南等区域市场的业务也实现了不同程度的增长。
为了紧跟造纸行业产业升级的步伐,推动生产基地转型升级,今年5月,岳阳林纸推出定增预案,拟募资25亿元,投入提质升级综合技改项目一期年产45万吨文化纸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
“项目整体建设周期预计为24个月,目前正在建设中,力争在2024年四季度投产。”公司董秘易兰锴表示,“造纸行业市场容量大,公司产能利用率趋于饱和且在手订单充足。预计本次募投项目实施后,公司业务结构将得到优化,公司资产规模和运营效率将得到提升。项目的落地将进一步推动公司向‘十四五’发展目标迈进。”
布局林业碳汇业务创造资产附加值
除了夯实制浆造纸主业,推行“林浆纸一体化”战略,岳阳林纸在产业链延伸、布局绿色低碳赛道方面更是争当“急先锋”,率先于2015年启动碳汇林开发,并于2017年迎来首单碳汇交易,成为湖南省首家进入碳交易市场的央企。
2020年9月,中国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正式提出“力争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聚焦二氧化碳排放指标;2021年10月,国务院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要求将碳达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方面,其中将碳汇能力巩固提升行动列入“碳达峰十大行动”,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提升生态系统碳汇增量;建立健全能够体现碳汇价值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研究制定碳汇项目参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相关规则。
根据《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规定,CCER(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是指对我国境内可再生能源、林业碳汇、甲烷利用等项目的温室气体减排效果进行量化核证,并在国家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注册登记系统中登记的温室气体减排量。开发CCER一方面可以售卖给碳市场中配额不足履约的重点排放企业或引入投资机构参与;另一方可以售卖给需要做碳中和,用以抵消自身运营或者会议活动等产生碳排放量的单位,用于践行社会责任、树立品牌形象等。
根据行业专家预测,中国碳达峰阶段碳排放总额将达到104亿吨左右。林业碳汇作为明确纳入CCER的主要类型之一,在CCER市场重新开启后为生态资产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北京绿色交易所总经理梅德文此前表示,从国内看,按照目前我国碳市场45亿吨配额规模测算,每年CCER需求量最大为2.25亿吨。与此需求量相比,当前市场上剩余CCER数量已严重不足,未来碳市场扩容,叠加市场需求,CCER会更紧缺。
而拥有200万亩自有林地的岳阳林纸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双碳”重要讲话精神,践行“两山”理论,构建“大生态”产业格局之际,立刻从中发现了机遇,率先举起可持续发展战略大旗,布局绿色低碳赛道。
2021年4月16日起,岳阳林纸全资子公司“湖南森海林业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更名为“湖南森海碳汇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新增“碳汇开发”等经营范围,标志着公司新的碳汇平台正式搭建,全面推动公司林业生态链转化为绿色产业链。森海碳汇全国甄选优质林地资源,探索推进森林碳汇、农田碳汇、海洋碳汇、草地碳汇等方法学的全域开发合作模式,积极开展“央地合作”“央企林业大户合作”,先后与多个县市区对接,为3472万亩林地、256万亩农田提供碳汇开发解决方案。截至今年6月30日,公司碳汇项目布局拓展至12个省市,签订正式开发合同面积3828万亩。预计在“十四五”期末,森海碳汇业务将延伸至碳汇开发、碳汇交易、碳汇金融以及碳吸收与碳捕捉技术等领域,打造林业碳汇开发的头部企业;2025年末,累计签约林业碳汇5000万亩。
多头并举夯实“双碳”市场竞争力
除了搭建碳汇平台,2021年底,森海碳汇更是作为六家参与单位之一,在北京林业大学生态与自然保护学院武曙红教授团队牵头下,起草了我国第一个林业碳汇国家标准《林业碳汇项目审定和核证指南》(标准号GB/T 41198-2021),该标准于2021年12月31日起正式实施。
存量资产的碳汇开发方面,岳阳林纸在 2022 年完成了全国首个《城市绿地碳汇方法学》开发并通过专家评审,开始申请备案,为进入城市绿地碳汇价值经营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行业内企业打通了进军绿地碳汇开发的通道;高固碳景观设计与低碳建设创新方面,公司建立高固碳景观树种数据库,在满足基本景观要求的前提下优先采用高固碳、低耗能树种,增加碳汇,减低后期管养成本;在工程建设中,采取低排放、低耗能的施工工艺、材料与机械,通过“碳排双控”“低碳工地”增强市场竞争力。
而岳阳林纸在生态碳汇业务的步伐并未止于此。2023年5月12日,公司组织牵头成立的中国林业产业联合会林业碳汇分会第一届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顺利召开,标志林业碳汇实践迈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构建“政府+协会+企业+专业组织”为一体的碳汇产业化发展新格局。公司作为林业碳汇分会理事长单位,在“双碳”市场的竞争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岳阳林纸董事长叶蒙当选林业碳汇分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长,总经理李战当选执行理事长,副总经理易兰锴当选常务副理事长
2023年7月7日,生态环境部联合市场监管总局对2012年6月13日发布的《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暂行办法》进行了修订,编制形成《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办法(试行)》,并面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对原温室气体自愿减排方法学、项目、减排量、审定与核证机构、交易机构五个备案事项的管理方式进行了优化,明确了各市场参与主体权利和责任,以尽早启动全国自愿减排交易市场为目标,积极稳妥推进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启动前各项准备工作。
易兰锴介绍道:“公司近年来持续优化产业矩阵,以林浆纸一体化产业为基础,深化‘浆纸+生态’战略,积极响应‘碳中和’发展趋势,利用自身林业优势与经验发展林业碳汇,创造林业资产的附加值。”
记者 朱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