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绩连续两年下滑 大族激光拟“卖子补血”
继分拆子公司创业板上市后,大族激光(002008)近日再度对公司产业结构进行调整,拟出售子公司大族思特,预计实现收益约9亿元。
拟出售子公司“补血”
大族激光主要从事激光加工设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旗下拥有大族数控、大族激光科技、大族激光智能、大族锂电等多家子公司,涉及消费电子、PCB、锂电、光伏、半导体等行业。其中子公司大族思特成立于2017年8月26日,主要业务为光学扫描振镜电机、音圈电机、微型电机等工业特种电机及驱动、控制系统的软硬件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2022年度及2023年1-9月,大族思特分别实现营收1.39亿元、1.14亿元,实现净利润3150.44万元、2383.85万元。
11月27日晚间,公司公告称,为优化公司产业结构,合理配置资源,公司拟对外出售控股子公司大族思特的控股权。本次交易完成前,大族激光持有大族思特76.1563%股权,交易完成后,公司不再对大族思特拥有控制权。虽然本次交易的对手尚未确定,但大族激光在公告中称,参考同行业估值水平,在此基础上由公司管理层确定大族思特出售价格按照其100%股权整体作价不低于16亿元。
若按照大族思特2023年三季末的净资产1.16亿元估算,此次交易溢价超12倍。而对于大族激光来说,若交易完成,公司将获得丰厚的现金回报,预计将实现收益约9亿元。公司在公告中表示,本次交易获得资金将用于公司日常经营,能够有效增强公司市场竞争力,有助于公司经营质量的提升。
高价“卖子”的背后,是大族激光业绩的节节下滑。
虽然顶着“激光巨头”的光环,但在经济下行等因素影响下,大族激光面临着下游客户需求不足、订单减少的境况,业绩自2022年度开始下滑,2022年、2023年前三季度分别实现营收149.61亿元、93.87亿元,同比下滑84%、11.12%;实现净利润12.1亿元及6.33亿元,同比下滑39.35%、37.59%。
资产运作动作不停
由于身兼消费电子、PCB、锂电、半导体等多个热门行业,大族激光一直颇受市场关注。就在本月,大族激光迎来了信达证券、美银美林、花旗银行、摩根大通、中银国际等机构15次调研,被调研次数位列A股本月调研公司亚军。
公司在接受调研时表示,面对愈加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公司一方面重新调整组织架构,以产品线或项目中心为独立的业务单元,另一方面持续推进数字化转型。公司提供了汽车白车身智能焊装线、激光焊接设备、电驱智能装配线等产品,国内客户包括比亚迪、长城汽车、大众、宇通等车企,中标比亚迪汽车31条白车身顶盖激光钎焊及底盘车架、高强钢电池托盘自动焊接线等多个项目。
事实上,出售子公司大族思特也并非是大族激光首次“优化公司产业结构”。2022年9月,子公司大族封测在向深交所递交招股书,拟登陆创业板,目前已回复第三轮审核问询函;此外,2022年11月,大族激光披露公告称,拟分拆所属子公司大族富创得至创业板上市,截至目前尚未提交IPO申请材料。而频频分拆子公司上市更是让投资者戏称公司成了“科技孵化企业”。
此次转让标的大族思特业务范围涉及光学扫描振镜电机等工业特种电机及驱动,转让价格高倍溢价,不少投资者纷纷猜测,是否已经有了意向方?标的是否将为交易对手提供资本运作空间?
就上述疑问,《大众证券报》记者致电大族激光加以求证,公司董秘办工作人员表示:“交易对手还没确定,进展需要看公告。至于后期是否运作上市,要看对方的考量。”记者 朱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