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人大代表、复星医药董事长吴以芳:推动生物医药基础研究和转化能力的对接,打通源头创新“第一公里”

2024年1月23日-26日,江苏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南京举行。期间,省人大代表、复星医药董事长吴以芳指出,当前,我国已是生物医药全球第二大市场,江苏省在该领域市场规模数年一直国内领先。然而,生物医药科技转化“第一公里”的突破依然亟待解决,生物医药产业面临从0-1的创新效率问题。

在刚刚过去的2023年,受到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形势和生物医药行业双周期的影响,中国生物医药产业总体压力较大。为推动江苏省的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吴以芳代表建议出两点建议,一是要打通生物医药源头创新“第一公里”,推动生物医药科研能力和产业市场能力的对接;二是建议设立生物医药政府专项基金,吸引优势技术平台和创新产品管线集聚,助推生物医药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具体包括:第一,政府推动搭建创新国家基础和市场力量的对接。根据生物医药不同创新阶段,创设对接机制;第二,政府以资金杠杆撬动和引导产业资本投入生物医药应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及早期转化;第三,增加市场价值评估,优化对科研项目的评价机制,推动“产医融合”发展,找到真正具有临床价值的生物医药创新成果;第四,建议加快立法明确科研人员职务发明产权分配和发明收益;第五,大力支持海外上市创新产品的引进,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和提升国内相关产业政策体系,进一步引导产业创新。

吴以芳代表表示,政府工作报告是一个求真务实、振奋人心的好报告,使我们对江苏发展充满信心。复星医药将持续加大投资,强化创新研发,培育壮大生物医药、高端医疗器械等产业,为全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贡献力量。

锚定创新,聚焦临床需求

复星医药作为一家创新驱动的全球化医药健康产业集团,以创新为核心发展驱动力,通过自主研发、合作开发、许可引进、深度孵化等多元化、多层次的创新模式,加快创新技术和产品的研发和转化落地,复星医药的创新产品主要覆盖肿瘤、自身免疫、中枢神经及慢病(肝病/代谢/肾病)等治疗领域。

在医药行业深化改革的背景下,复星医药持续推进以临床需求为导向的创新研发,加速产品转型,创新成果持续落地。其中,复星医药自主研发的全球首个获批一线治疗小细胞肺癌的抗PD-1单抗H药汉斯状®(斯鲁利单抗注射液)自2022年3月首个适应症上市以来,已在中国惠及超43,000名患者。截至2023年第三季度末,汉斯状®已获批四项适应症,分别为:微卫星高度不稳定(MSI-H)实体瘤、鳞状非小细胞肺癌(NSCLC)、广泛期小细胞肺癌(ES-SCLC)以及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持续深化在肺癌、消化道肿瘤等领域的差异化、多维度布局,以期惠及更多患者。

积极布局源头创新 推进CAR-T产品可及可愈

作为中国医药健康行业领军企业和排头兵,自2014年起,复星医药积极探索“源头创新”,通过与多个全球领先的基金合作,间接投资全球生物医药创新项目,并通过合作开发的创新模式,设立国内平台公司引进并共同转化全球顶级高校与科研机构的科技成果。

其中,中国首款CAR-T细胞治疗产品便是复星医药通过源头布局,于2017年和Kite Pharma成立了合营公司,将CAR-T技术引进中国。2021年6月,合营公司复星凯特CAR-T细胞治疗产品奕凯达®(阿基仑塞注射液)获批上市,成为中国首款获批的CAR-T细胞治疗产品,实现了国内细胞治疗领域从“0”到“1”的突破,并且成为国内目前唯一获批二线适应症的CAR-T细胞治疗产品。截至目前,奕凯达®在国内已成功治疗超过600位复发/难治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并已纳入超100款城市惠民保项目,商业保险75个,进一步提升了前沿技术的可及性,为中国淋巴瘤患者带来了“治愈”的希望。

2024年1月,复星凯特宣布推出“按疗效价值支付计划”,符合条件的患者在使用奕凯达®治疗后,若未能达到完全缓解(CR),将获得最高60万元人民币的返还。该计划将是中国首个按疗效价值支付的淋巴瘤药品的创新支付模式,奕凯达®也将成为中国首款按疗效价值支付的生物创新药。

砥砺创新,使命在肩!展望未来,复星医药将坚持创新引领,稳健国际化布局,加强与“政产学研医”多方合作,并通过发挥长三角三省一市在技术、资金、专家、学科等领域各自优势,搭建平台积极开展联合攻关,助力源头创新成果转化,引领医药行业高质量发展!

编辑:glor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