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内出现MLF“加场”操作 新利率传导机制完成“首秀”
本报讯(记者 刘扬) 7月25日,央行发布公告称,为维护月末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以固定利率、数量招标方式开展了2351亿元逆回购操作。此外,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200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中标利率2.3%,较前一次操作下调20个基点。
此次公告有两点值得关注。第一,按照惯例,央行每月15日(遇到节假日顺延)进行当月MLF到期续作,此次央行打破惯例,月内进行了两次MLF操作,上次MLF操作是在7月15日,央行公告称开展了1000亿元MLF操作,充分满足金融机构需求。第二,与上一次7月15日MLF操作利率相比,本次MLF操作利率下调20个基点,而7月22日7天逆回购操作利率(OMO)和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均只下调10个基点,MLF利率下调幅度明显更大,超出市场预期。
“自2020年以来,央行已经形成了每月中投放MLF的惯例。之所以这样安排,是为了引导20日的LPR报价。就当前而言,一是后续MLF可能与LPR逐步脱钩,操作时点自然不需要在LPR报价之前。二是目前资金面总体充裕,但我们也观察到最近逆回购操作量在加大,资金利率有所上行,推测是出现了中长期流动性缺口。考虑到降息刚刚落地,此时降准容易引发大水漫灌的猜想,不利于调控长债,因此更适合用MLF过渡。这可能是央行本次操作的主要原因。”华泰证券研究所固定收益高级分析师吴宇航25日分析认为。
此外,吴宇航还指出,上一次降息是逆回购降10个基点,MLF降15个基点。由此看“非对称”降息可能是央行的一个新思路。非对称的好处在于可以压缩金融机构的套利空间,稳定金融杠杆水平。但这又似乎与“保持斜向上收益率曲线”略有矛盾,实际中预计会辅以国债借入卖出等工具做进一步调控。
民生证券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陶川表示,以史为鉴,央行“非常规”操作通常有“稳预期”作用。“类似今年1月在市场连续调整下降准的超预期公布,这次本可在8月中旬跟随调降的MLF却前置到7月下旬‘加场’操作,这与年初央行通过货币先行来‘稳市场’的政策考量‘异曲同工’。随着本次LPR机制改革,在重要会议之前将宽松政策‘应出尽出’,也有利于下一阶段的政策统筹。”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25日六大行存款利率的调降,新的利率传导机制也完成“首秀”:“7天OMO利率→LPR利率→存款挂牌→MLF利率”可能成为后续降息链条的重要参考,这意味着后续的降息观察窗口有所改变,可能由此前每月15日的“MLF操作”更替至20日的“LPR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