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冷一热 ”折射变化 科创板并购重组打开融资与成长新路径
再融资新规细化后,科创板公司再融资节奏明显放缓。根据Wind数据统计,按发行日计算,今年1月至8月,科创板再融资募集资金分别为2.98亿元、0元、6亿元、6.32亿元、0元、0元、5.2亿元和11.49亿元,共计金额为32亿元,而2023年科创板全年再融资金额为569.99亿元。这也意味着今年以来科创板公司再融资金额不足去年的零头。与此同时,科创板公司再融资家数由2023年的52家下降至今年的6家。
多家科创板公司宣布终止定增
从细分数据来看,仍以发行日计算,今年在1月、3月、4月分别有2家、1家、1家科创板公司发行定增,规模分别为2.98亿元、6亿元、6.32亿元,其余月份并没有科创板公司进行定增。此外,今年7月有1家公司进行可转债发行,规模为5.2亿元。
再融资节奏明显放缓的背景下,部分科创板公司选择终止定增。8月15日,悦安新材披露公告称,鉴于当前资本市场环境变化以及公司自身实际情况等因素,该公司决定终止2023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事项,并向上交所申请撤回申请文件。根据公司2023年1月19日发布的定增预案,拟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2.6亿元,全部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目前来看,除了悦安新材外,今年以来还有云从科技、有方科技、凯立新材、凌云光等4家公司宣布终止定增。
其中,凌云光以简易程序发行,其他3家为普通程序。8月12日晚间,凌云光公告,公司审议通过关于终止以简易程序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的议案。此前,公司计划通过此次发行融资不超过3亿元,资金将主要用于主营业务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
除了终止定增,亦有科创板公司撤回可转债融资。比如,瑞联新材于2023年4月7日提交可转债获受理,拟融资10亿元。历经3轮问询回复,2024年2月1日通过审核,最终于5月24日撤回材料。
14单并购重组案例相继落地
2023年8月27日,为了完善一二级市场逆周期调节机制,证监会提出,对于存在破发、破净、经营业绩持续亏损、财务性投资比例偏高等情形的上市公司再融资,适当限制其融资间隔、融资规模等六项安排。同年11月8日, 沪深交易所对证监会前述安排进一步明确,发布了优化再融资的具体措施。
值得关注的是,尽管再融资呈现出阶段性收紧的态势,但与此同时,并购重组领域优化政策频出。2024年初以来,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资本市场改革政策。2月5日,证监会上市司召开座谈会,就进一步优化并购重组监管机制、大力支持上市公司通过并购重组提升投资价值,征求部分上市公司和证券公司意见建议。
进入二季度以来,证监会于4月19日发布了《关于资本市场服务科技企业高水平发展的十六项措施》,就科技企业IPO、再融资、并购重组、债券融资、做市交易、私募股权支持方面作了系列政策支持。其中针对并购重组提出“提高轻资产科技型企业估值包容性”“综合运用股份、定向可转债、现金等各类支付工具”。6月19日,证监会主席吴清在陆家嘴论坛上宣布推出“科创板八条”,即《关于深化科创板改革 服务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八条措施》,积极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
实际上,“科创板八条”发布两个月以来,科创板共有14单并购重组案例相继落地,政策东风下的产业并购持续火热。
“证监会多次表态支持高质量产业并购,先后出台定向可转债重组规则、延长财务资料有效期,更明确提出要建立完善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科技型企业并购重组‘绿色通道’,适当提高轻资产科技型企业重组的估值包容性,优化完善并购重组‘小额快速’审核机制等,展现出开放、包容的监管态度。并购重组是科创公司加快技术突破、优化资源配置、赋能科技创新的重要方式。”国泰君安研究所首席策略分析师方奕认为。记者 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