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失信行为”公开道歉 威高骨科销售费用高企的背后

已上市三年的威高骨科(688161)29日收盘价为28.33元/股,较2021年上市时36.22元/股的发行价跌去近20%。股价破发之际,威高骨科今年前三季度的营收和归母净利润总额仅为2021年同期的69%和33%。

威高骨科实控人陈学利曾被誉为“威海首富”。刚刚发布的《2024年胡润百富榜》,陈学利、陈林父子以57亿元人民币的财富,位列榜单第932位。经历一波三折带领威高骨科成功闯关IPO后,陈学利是否预料到威高骨科如今的局面?

上市次年业绩“变脸”

2020年,在经历了港股IPO折戟、借壳A股上市“告吹”后,陈学利决定分拆威高骨科于科创板独立上市,华泰联合证券担任公司IPO保荐机构,大华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担任审计机构。这一次的成功闯关,让曾任威海市王家钦村党支部书记的陈学利成为三家上市公司的实控人。

彼时,陈学利对威高骨科寄予厚望。威高骨科的主营业务为骨科医疗器械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下游为终端医疗机构。近年来,全球骨科医疗器械行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根据标点信息的相关研究报告,预计2025年全球骨科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将成长至515.0亿美元,而亚太地区将成为全球成长最快的区域市场。

骨科医疗器械一般用于骨科类疾病治疗和康复,产品包括脊柱、创伤和关节等植入耗材以及配套手术工具。目前,威高骨科的产品覆盖脊柱、创伤、关节、运动医学、骨修复材料、骨科手术器械等全骨科领域,并拥有超过2万种不同规格的各类骨科医疗器械产品。

招股书显示,在上市之前,威高骨科的营收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2017年至2020年,公司的营收从9.06亿元跃至18.24亿元,归母净利润也从2.03亿元增长至5.58亿元。2021年上市当年,公司的营收和归母净利润乘势而上,分别创下了21.54亿元和6.9亿元的历史最高成绩,而到了次年,公司业绩却急转直下,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下滑14.18%和21.17%。

尽管如此,2023年年初,华西证券还是在研报中表示,预计威高骨科2023年和2024年的业绩将保持两位数的同比增幅,将分别实现营收21.51亿元和28.05亿元,对应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08亿元和7.73亿元。根据公司财务报表,2023年全年威高骨科的营收为12.84亿元、同比下滑37.63%,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八成至1.12亿元。这样的业绩,被市场称为公司“最差”的一张成绩单。

进入2024年,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收10.83亿元、同比增长0.07%,实现归母净利润1.64亿元、同比增长34.66%,虽然暂时止住了下滑的脚步,但与机构预计的数据相差甚远。

此外,威高骨科2024年三季报显示,公司营收占比最大的脊柱类产品仍未“回血”,成为营收唯一下滑的产品线,前三季度实现销售收入3.31亿元,同比减少16.23%。

据Wind数据不完全统计,在A股骨科医疗器械领域的9家上市公司中,威高骨科的营收常年领先于超过七成的上市公司,但紧随其后的大博医疗、春立医疗、凯利泰一直在追赶。2023年,常年被“压一头”的大博医疗一举反超威高骨科的营收,到今年前三季度,两者的业绩差距仍在扩大,大博医疗的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均比威高骨科多出四成。

近年来,上述多家上市公司都在扩大海外市场布局,威高骨科在此方面似乎有些掉队。2023年,大博医疗的境外营收为2.16亿元,春立医疗的海外销售模式收入为1.98亿元,而威高骨科仅在年报中披露了来自国内的营收为12.22亿元,若将其余收入归为海外市场收入,则约为6024万元。今年上半年,大博医疗的境外营收还在增加,该数据同比增长40.5%至1.04亿元,威高骨科则并未按地区公布同期的营收情况。

因“失信行为”公开致歉

2024年半年报显示,截至今年6月,威高骨科的产品已覆盖超过5300家终端医疗机构,而这离不开公司背后2300余家经销商的努力。

公司公告显示,威高骨科主要产品的销售模式为经销、配送和直销,以经销模式为主。威高骨科与经销商的合作模式又分为买断式销售和代销,经销商在整个销售流程中需要承担渠道拓展、客户维护、术前咨询、物流配送、手术跟台指导、清洗消毒、术后追踪等骨科产品配套服务。从以往的情况来看,威高骨科对于经销商的管理曾遭到市场质疑。

今年年初,湖北省药械集中采购服务平台官网发布了威高骨科的致歉声明。2023年11月24日,湖北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发布的《关于领取医药价格和招采失信行为等级评定结果告知函的公告》显示,2023年第二季度,医药商业贿赂案件相关企业信用评价工作已完成,领取告知函的企业包括威高骨科。

对于此事,《大众证券报》记者致电湖北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负责医疗器械企业信用评价的工作人员向记者表示:“按照规定,我平台对社会发布的医药价格和招采失信行为等级评定结果告知函,就是通知相关企业到我平台领取,相关企业具体的失信行为是哪种行为,企业自身是清楚的。”

威高骨科董秘办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当时是经销商的一些行为追溯到(我们)生产厂家了,因为产品毕竟是属于生产厂家的。”其还表示该事件并未对公司的业务经营造成影响。

此外,在中国裁判文书网以“威高骨科”为关键词进行查询,共有13篇刑事判决书。如《栾某行贿罪一审刑事判决书》显示,2010年7月至2016年3月,栾某分别以扬州金和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泰州祥盛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等公司的名义,向宝应县人民医院、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销售威高骨科生产的骨科材料,共向11名医生行贿219.76万元。

涉及商业贿赂案件,令市场不禁猜测威高骨科销售费用的合理性和真实性。2023年威高骨科的销售费用为5.61亿元,今年前三季度的销售费用为3.72亿元,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43.69%和34%,均为同期前述同行业9家上市公司中最高。

拉长时间线来看,上市前,威高骨科全年的销售费用已经超过6亿元,2021年至2023年,威高骨科累计销售费用超过19亿元,其中绝大部分费用投向了“商务服务费”,“商务服务费”占到销售费用的七成。

公司公告显示,商务服务费系在直销和配送模式下产生,术前咨询、跟台指导、清洗消毒、术后跟踪等公司产品使用过程中的配套服务需要由公司承担,公司则主要聘请第三方服务商完成。

根据招股书,除了商务服务费,威高骨科的直销和配送模式下还曾出现了一些“特别”的费用。2017年至2019年,为鼓励销售人员积极争取配送、直销业务机会,威高骨科曾根据配送和直销模式销售收入的一定比例发放销售奖金,金额分别为3031.33万元、5668.43万元和4356.82万元,销售人员领取到的平均奖金分别为22.79万元、28.20万元和73.84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共计1.3亿元的销售奖金,威高骨科均以现金方式发放,对此,监管层也曾在问询时质疑公司采用现金发放销售奖金是否涉及商业贿赂,威高骨科给出的理由是“(现金发放)主要为争取先不代扣代缴以图后期节税考虑”。就在提交招股书申报稿的上一年,威高骨科正式停发了此类奖金。

发明专利数量跑不赢同行

与大手笔的销售费用相比,作为一家科创板上市公司,威高骨科对于研发费用的投入却并不大方。

公开资料显示,骨科医疗器械的研发、生产和临床应用涉及医学、生理学、材料学、物理学、工程学、化学等多个技术领域,具有跨专业、多技术融汇的特点,技术壁垒较高,且产品研发周期长、投入大。

威高骨科也曾多次强调研发创新的重要性,并称创新将成为未来增长的关键驱动。公司董事长陈敏此前在接受采访时提到公司将“不断创新骨科耗材的研发,聚焦于疗法、技术、材料的革新”。

财报显示,上市前,威高骨科每年的研发费用不足1亿元,研发费用占营收的比例维持在4%左右。2021年至2023年,公司研发费用分别为1.21亿元、1.08亿元和1.3亿元,对应的研发费用占比分别为5.63%、5.83%和10.14%,均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公司2023年年报显示,截至去年年底,威高骨科的研发人员数量为332人,占公司总人数的比例为15.02%,不到销售人员数量的一半。据统计,2021年至2023年,威高骨科的累计研发费用更是仅为累计销售费用的19%。2023年,威高骨科研发人员的平均薪酬为13.91万元,销售人员的平均薪酬为18.88万元。根据威高骨科招股书,2019年时,前述两项数据的差距更大。当年公司研发人员的平均薪酬为13.29万元,而销售人员的平均薪酬达到了36.22万元,是前者的2.7倍。

截至今年6月底,威高骨科共获得78项发明专利,而同期大博医疗的发明专利有85项,春立医疗和三友医疗的发明专利数量分别为124项和180项。

与此同时,在IPO募投项目上,除了营销网络建设项目已经完成,包括“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在内的另外两大募投项目则经历了两度延期,预定可使用状态日期均从2022年年末延期至2025年年末,这也引来了监管的关注。今年6月,上交所在对威高骨科的2023年年报问询函中问及,募投项目实施是否存在障碍、是否存在进一步延期风险等。截至今年上半年,公司“研发中心建设项目”的投入进度仅为38.91%。

如今,面对威高骨科“上市即巅峰”式的业绩变脸,以及被同行赶超的局面,陈学利似乎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那就是带领第四家公司敲钟上市——威高血净IPO项目。公开资料显示,威高血净主营业务为血液净化医用制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公司控股股东为威高集团,实控人为陈学利。威高血净于2023年年底提交IPO申报稿,目前经历了一轮问询,并于今年11月初更新了招股书。

威高血净“重营销轻研发”“销售费用、业务招待费过高”的问题同样引发市场关注。威高血净的销售费用在近两年居高不下,业务招待费高达数亿元。

此次,威高血净拟募资13.5亿元,保荐机构依然是华泰联合证券,毕竟威高骨科成功IPO的案例记忆犹新。陈学利的“威高系”资本版图能否再次如愿添“新丁”,值得市场关注。

记者 李秋捷 实习记者 黄琴琴

(数据来源:企查查)

编辑:newshoo

相关阅读:

      热门新闻
        24小时热榜
        日榜|周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