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控”变“数控” 苏能天山“智能范儿”满满
视频监控覆盖井下,掘进机、采煤机等设备实现远程操控、一键启停,机器人巡检,井下人员精准定位……走进苏能股份天山矿业公司,眼前满是“智改数转”的活力景象。《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煤矿智能化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实施以来,苏能股份天山矿业公司始终坚持走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道路,以产能需求为导向,以科技创新为依托,不断加大资金和人才的投入力度,持续提升矿井智能化和信息化水平,在数智融合中实现了从机械化作业到智能采掘、从手工操控到程序自控、从人工巡查到机器巡检、从现场盯防到远程管控、从人工分析到智能决策的华丽转型,企业整体面貌焕然一新。
人机交互,智能采掘
在苏能股份天山矿业公司72104智能化综采工作面,随着操作人员按下“一键启停”按钮,采煤机、刮板运输机、转载机、破碎机、胶带输送机依次开启,滚滚乌金落下,顺着皮带源源不断奔向地面。
“如今在地面,动动手指就能采煤,这是我刚参加工作时想都不敢想的。”该公司综采一区机电副区长魏丕军兴奋地说。
动动手指就能采煤?其秘诀就藏在“记忆截割”中。魏丕军告诉记者,当智能化系统启动后,工作人员会首先操作采煤机完成第一刀截割,并完整记录下整个过程;第二刀开始时,采煤机便会把第一刀留下的动作轨迹当作“示范”,然后“依葫芦画瓢”,将工作人员从单调、重复、危险的作业环境中解放出来。
“不仅如此,当采煤机在‘记忆截割’中遇到复杂地质构造时,还可以通过人工干预,让操作变得更加灵活。”魏丕军一边说,一边打开人机交互界面。只见红绿相间的“Z”形曲线交织密布,跟随采煤机的推移轨迹不断向前伸展,红色代表自动运行,绿色代表人工干预。记者粗略估计,红色部分至少占整条曲线的90%。
与此同时,该公司引进先进的掘锚一体机,在原有掘进机上加装智能化控制系统,使煤巷、岩巷、半煤岩巷的掘进、支护全部实现机械化作业。
打通“堵点”,高效运输
一直以来,苏能股份天山矿业公司井下为了生产需要,经常出现“抢车皮、占车皮”的现象,这不仅容易造成车辆供应紧张、急用时没有车辆可领的问题,还有可能影响生产计划。
该公司掘进一区区长王春桂告诉记者:“以往,一个班的支护材料运到工作面,至少需要3至5人,尤其是卸锚杆锚索,不仅费时费力,还存在安全风险。现在有了好帮手,再也不用担心这些问题了。”
王春桂口中的“好帮手”,指的是有井下“快递员”之称的单轨吊柴油机车。这种设备通过径向柱塞马达静液直接驱动,具备完善的安全保障系统,能够做到手机远程下单、人料自由配送、自动开启风门、智能切换岔道,可以实现物资装卸运输的点对点精准定位。
主煤流运输方面,由4台皮带机组合而成,连接地面主运、南主井、1煤采区与5煤采区4块区域,总长4000米的超长皮带,是该公司智能化建设的又一亮点。
“矿内一共有11部皮带,其中地面4部、井下7部,它们的生产厂家、型号和性能各不相同,在生产中时常遇到原煤卡堵、皮带跑偏、异物掺入等情况。为避免意外发生,我们利用万兆工业以太环网远程采集现场数据,为设备加装了液压自动卷带张紧装置,同时借助四相线变频控制技术和AI监控功能,让设备不仅运行起来更加稳定流畅,还能做到无人值守、智能联动。”皮带工区技术员高彦军说。
AI识别,协同监管
走进苏能股份天山矿业公司智慧调度中心,宽敞明亮的大厅里,一块巨大LED拼接屏赫然而立;各类监测数据和视频图像在大屏上实时动态显示,将井下一举一动尽收眼底;8个分布式智能调度座席分区设置,既能满足多业务独立管控的需要,又能做到一键随时调取。
“通过这块大屏幕,我们不仅可以实时观察井下采煤机、液压支架等设备的性能及工作状态,还能监测工作面瓦斯浓度、粉尘浓度等数据。”调度室主任邹龙告诉记者,他过去每天都要下井巡检,如今在非值班的情况下,不用下井也能随时掌握井下安全生产情况。
在此基础上,该公司为井下监控系统添加AI识别功能,在南主井等特定区域安装了巡检机器人和固定值守机器人,可以精准识别出矸石、锚杆、道木、铁管等有可能引发故障的锐利异物,以及人员跨越皮带等违章行为,最大限度降低运输过程中的非正常停机时间。
随着5G数据传输技术的广泛运用,苏能股份天山矿业公司不断加快构建“一张网、一张图、一朵云、一平台”智能化格局,有效打破不同系统之间的信息壁垒,逐渐形成包括位置服务、协同设计服务、组态化服务、三维可视化仿真模拟、矿山工程及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等多样化特色模块群,实现了生产、调度、机电、安全、地质、测量、一通三防等主要专业在内的线上协同工作,使矿井智能化综合管理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 子敏
-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版权声明:凡文章来源为“大众证券报”的稿件,均为大众证券报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大众证券报”。
- 广告/合作热线:025-86256149
- 举报/服务热线:025-86256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