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海饲料破局行动:瞄准水下机器人技术,探索养殖新质生产力



近年来,饲料价格波动频繁、鱼粉、豆粕等主要饲料原料价格持续上涨,导致养殖成本激增,不仅压缩了企业的利润空间,也加重了养殖户的经济负担,进而影响了养殖积极性和行业规模的发展。水产养殖行业正面临着多重严峻挑战。
与此同时,日益严格的环保监管政策对水产养殖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养殖企业需要投入更多的资金和精力,用于污水处理、生态修复等环保措施,以满足政策法规的标准。这无疑进一步增加了企业的运营成本,使得行业发展面临着巨大的压力。此外,水产品市场终端消费价格持续低迷,也让整个行业陷入了困境。养殖户辛苦养殖的水产品,难以获得理想的销售价格,资金回笼困难,导致他们在购买饲料时也变得更加谨慎。这一系列因素相互交织,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严重制约了水产饲料企业在水产养殖板块的发展。
在这样的背景下,广东粤海饲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粤海饲料,股票代码:001313)作为行业领军企业,展现出了积极创新的姿态,积极拥抱新科技,探索养殖新质生产力,寻求创新破局之道。
在前不久东北证券举办的长白山论坛上,粤海饲料董事长郑石轩阐述了 AI 技术对传统水产养殖行业的变革性影响。他表示,公司正积极拥抱 AI 技术,借助其强大的数据收集、分析及系统化优化能力,推动技术迭代升级,有效降低人力成本。例如,原本需要十人完成的工作,未来借助 AI 技术一两人便可高效完成。
而在众多创新举措中,水下机器人技术成为粤海饲料破局的新关键。随着水下机器人技术的兴起,粤海饲料敏锐察觉到其中蕴含的巨大潜力。近日,郑石轩董事长亲自带队前往深圳一家专注于水下机器人研发和销售的高科技企业进行参访,深入了解该技术的最新进展,并积极探讨合作路径。
在双方座谈会上,深圳某水下机器人公司的工作人员详细地介绍了水下机器人技术的研发历程、目前的技术突破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以及每一款机器人的特点和优势,从先进的传感器技术到强大的动力系统,从高清的摄像功能到灵活的操控性能。在技术研发实验室,郑石轩董事长与研发人员们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就一些关键技术问题和应用前景进行了探讨,对该公司水下机器人领域的技术实力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智能养殖监测----水下机器人可实时监测特种养殖水质、水温、溶氧量等关键指标,生成精准数据,助力养殖户及时调整养殖策略,营造适宜养殖环境。粤海饲料可凭借与养殖户的紧密合作,将监测数据融入整体服务体系,提供专业养殖建议。
养殖设施巡检----水下机器人能搭载检测设备,全方位检查网箱、堤坝等设施,及时发现并修补破损处,防止养殖生物逃逸。粤海饲料可借助渠道优势,将巡检服务推广给旗下众多养殖户,提升设施安全性与稳定性,降低养殖风险。
精准投喂----借助水下机器人精准定位与数据分析功能,可依据养殖生物分布和生长状况,规划最佳投喂路径与量,避免饲料浪费与水质污染。粤海饲料可将此技术融入饲料销售与服务,为养殖户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巩固合作关系。
养殖过程可视化----水下机器人的高清摄像功能可实时拍摄特种养殖生物生长状态,养殖户远程便能了解情况。粤海饲料可搭建数字化服务平台,整合拍摄画面供养殖户查看,也为技术团队提供直观信息,便于开展针对性技术指导与饲料授信。
粤海饲料董事长也在会上分享了粤海饲料在水产养殖行业的现状、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的发展战略。他强调了寻求新技术赋能的重要性,表达了对水下机器人技术在水产养殖领域应用的浓厚兴趣和期待。双方就如何利用水下机器人技术解决水产养殖中的实际问题,如水质监测、饲料投喂、疾病防控等,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和交流,碰撞出了许多合作的火花。
郑石轩董事长表示,随着消费者对水产品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传统养殖方式已难以满足市场需求。粤海饲料在特种养殖领域拥有庞大的养殖户资源,引入水下机器人,能够实现对养殖环境的实时监测,助力养殖户及时调整养殖策略,营造适宜的养殖环境;能够实现精准投喂,避免饲料浪费与水质污染;还能够实现疾病防控,减少疾病带来的损失,从而大幅提升养殖效率和产品质量,为粤海饲料及广大养殖户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下,水下机器人正逐步成为推动水产养殖行业发展的新动力,为行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与变革。未来,积极拥抱水下机器人等先进技术的粤海饲料,有望推动水产养殖行业朝着智能化、现代化方向迈进,为行业在困境中破局注入新动力,从而带来全新的发展契机。
张辰
-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版权声明:凡文章来源为“大众证券报”的稿件,均为大众证券报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大众证券报”。
- 广告/合作热线:025-86256149
- 举报/服务热线:025-86256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