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新政重塑IPO格局 张勤:法律服务要“前置”并“重构合规思维”

自去年下半年至今年3月,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 (“香港联交所”)先后发布了两份重量级咨询文件,分别聚焦“完善企业管治守则”和“优化首次公开招股市场定价及公开市场”。前者新增独立性限制、董事会多元化硬约束及风控内控强披露等监管要求,后者则是为增加香港市场对全球发行人及投资者的吸引力,整个资本市场掀起热议。前者已由香港联交所对《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证券上市规则》附录C1的《企业管治守则》及相关上市规则作出修订,新规则将于2025年7月1日起生效。

在当前“注册制+国际化”的双轮驱动下,新规则可谓直击发审核心:董事任职独立性及董事会效能再提标准,IPO项目时间表不再只是募资路线图,而是变成一张合规治理能力的体检表。

新规背后,是对合规治理能力的系统重塑

在上海陆家嘴,一场由律师、投行及企业共同参与的闭门研讨会正在进行。资本市场资深律师、磐明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张勤女士刚刚完成一轮客户董事会治理结构优化的闭环咨询。

张勤表示:“从董事任职结构到信息披露节奏,再到多元化与风控的并轨调整,香港市场这波改革,更深层的推动力其实是——发行人必须主动进化治理能力,而法律服务则要从‘项目执行型’转变为‘治理伴随型’。”

她强调,许多IPO企业仍停留在“法务配合发行”的阶段,而新政策已倒逼法律服务前置化。更关键的是,上市前的治理体系应以信息披露为导向,而不是临时搭建形式合规的框架。制度建好并实质有效运行,项目才能穿越周期。

港市新政背后的制度进化需要“政策型法律人”

张勤的观点并非一时之语,而是其三十年行业深耕的自然延伸。作为中国早期取得证券律师执业资格的法律人,张勤曾全程参与复星国际、波司登、复星医药、森马服饰、上海钢联、保隆科技等多家企业在港股、A股的上市项目。近年,她带领团队完成的金源氢化港股分拆上市交易,再次被《商法》评为“年度杰出项目”。

“我经历了A股的审批制、核准制、注册制改革,也看过红筹、H股、A+H等结构的演进。如今资本市场进入强监管、高透明、双循环阶段,法律人不能再只是撰写招股书或法律意见书,而应积极响应监管导向成为制度创新的一员。”她说道。

对于这次香港联交所新规则中最受关注的 “九年独董不再被视为独立”条款,张勤认为,这不仅对企业构成直接挑战,也促使资本市场走向治理专业化,许多企业董事任命本质上是股东博弈下的妥协,新规则之下,不得不从结构上重新定义“独立”的价值。

“懂规则、懂金融、懂监管”——从经验律师向领域专家转型

张勤是行业公认的“专家型律师”,曾获评“浦东新区十大杰出青年律师”“上海市优秀女律师”,其因主导了多个重大境内外上市项目,自2008年起多次入选《亚太法律500强》推荐,并于2022年荣登 《商法》“TheA-List年度法律精英”榜单,此外,张勤还是上海律师协会证券专业委员会委员。

除代表性交易外,张勤也积极参与法律规则和实务案例宣讲:从在安永香港上市研讨会上讲解港股上市中的法律审核要点,到赴苏州工业园区主讲科创板与港交所特专科技公司规则差异,再到近期受邀在若干知名投资公司从投融资实务角度解读新《公司法》修订,她始终走在资本市场合规改革的前线。

“我的时间表和监管节奏是同步的。每一个新政出台,其实就是我们这些法律人的开工令。”她笑言。

在工具理性越来越重要的当下,张勤重视并带领专业团队开发法律科技产品,提升律师工作者的效率与合规能力,这种平台化思维也获得业内高度认可。

资本市场再出发法律人的价值“前置化”

在专访最后,张勤表示,未来的资本市场律师,必须懂得连接监管、市场与企业战略。法律人不仅是规则的执行者,更是结构优化者和制度改革的践行者。

从制度改革的前沿洞察,到企业治理结构的实战优化,再到新型法律科技工具的探索与落地,张勤的实践表明:在新时代资本市场重构中,谁能最快读懂规则、最早适配合规逻辑,谁就能走在前列。

在资本奔涌的时代大潮中,她所代表的,不只是法律人的智慧,也是一种专业主义的坚守。 凌飞


编辑:newshoo

相关阅读:

AI 文章概述
*本回答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专业建议。
    热门新闻
      24小时热榜
      日榜 | 周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