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两倍溢价“跨界”收购 “啤酒一哥”能否品出黄酒的风情?
当节气迈过立夏,吹过青岛的海风开始变得温润,而这座以啤酒闻名的城市正在酝酿着一场酒类生态的重构——不久前,A股上市公司青岛啤酒(600600)对外宣布,拟以6.65亿元及价格调整期损益金额之和的对价,从新华锦集团和鲁锦集团处受让其合计持有的即墨黄酒100%股权。
“啤酒一哥”和老牌黄酒之间究竟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转瞬间,市场的目光聚焦于此。
拟两倍溢价“跨界”黄酒
“将进一步丰富本公司产品线,拓宽市场渠道,为广大消费者提供更加多元化的选择。”剑指多元化,是青岛啤酒对于本次并购可能给其带来的影响的具体注解。
在青岛啤酒看来,无论是从扩大市场影响力,还是开辟新的增长点,亦或是拓宽产品和业务领域等多个角度看,此番拟收购即墨黄酒股权的决定,对于公司的长远发展以及全体股东的利益,均有诸多裨益。
即墨黄酒来头不小。作为商务部授予的“中华老字号”,其核心产品即墨老酒是中国北方黄酒的代表,凭借“古遗六法”的传统酿造工艺和不错的产品品质而蜚声海内外。2024年,即墨黄酒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66亿元,同比增长13.5%;实现净利润3047万元,同比增长38.0%。截至2024年末,即墨黄酒净资产为2.03亿元。
但两倍多的收购溢价以及尚未设置业绩补偿协议,还是引来了投资者的侧目。就在5月12日的一场投资者调研活动中,有多位投资者就青岛啤酒收购即墨黄酒一事进行提问。
青岛啤酒的回复依然以此前公告中提及的内容为主,主要是强调此举对“丰富产品线”的帮助,以及形成“啤酒+黄酒的淡旺季市场销售互补”效应。对于投资者关于“黄酒营销逻辑与啤酒营销逻辑并不相同,公司如何能让投资者相信这笔收购能实现1+1>2的效果”的提问,公司未正面回复。
“黄酒和啤酒存在一定程度的消费人群、消费场景以及渠道的重叠。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收购的逻辑没有问题。”酒业分析师蔡学飞对《大众证券报》记者表示,青岛啤酒收购即墨黄酒的动作,即便算不上是强强联合,也算是前者为实现多元化布局的一种重要补充。
就公司收购即墨黄酒后如何进行有效的资源整合,以及相关公告中为何没有提及业绩补偿协议等问题,记者5月15日、16日连续以投资者身份多次致电青岛啤酒证券部,但接线工作人员表示,相关负责人不在,其无法回答有关问题。
黄酒这道题并不好解
挡在“丰满”的理想面前的往往是“骨感”的现实。在这场求变的并购之前,青岛啤酒刚刚经历了年度营收下滑。2024年,公司营收同比下降5.30%,归母净利润增速也从2017年以来持续多年的两位数增长放缓至个位数的1.81%。
好在,转眼到来的2025年一季度,青岛啤酒重拾营收和净利润升势,结束了此前连续四个季度的增收不增利或增利不增收的局面。
那么,在一季报公布不久后抛出的这则收购计划能否帮助青岛啤酒在今年延续这股增长势头?答案或存在不确定性。
一方面,从青岛啤酒提及的“啤酒+黄酒”的淡旺季“CP”互补角度来看,每年的四季度是啤酒行业的传统淡季,自2013年以来,青岛啤酒每年四季度均为亏损状态,而近三年(2022年至2024年)四季度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56亿元、-6.40亿元和-6.45亿元。即便按照即墨黄酒2024年全年3000万元出头的净利润来算,也无法实质性改变青岛啤酒销售淡季的亏损局面。若是放至全年来看,即墨黄酒2024年的盈利还不及青岛啤酒同期归母净利润的零头。
另一方面,黄酒品类本身也受到行业天花板的制约。《中国黄酒行业发展现状及市场竞争格局分析报告》显示,2016年至2023年,规模以上黄酒企业数量减少至81家,累计完成销售收入从近200亿元降至不足90亿元。再看A股“黄酒三杰”刚刚交出的2024年成绩单,报告期内,仅有会稽山实现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而古越龙山和金枫酒业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下滑48.17%和94.49%。
“黄酒存在社交属性不足、品类溢价不高的特点。并且两家企业‘联姻’之后,如何利用已有的渠道资源,做好黄酒品类的推广,也需要一定时间进行消化。”在蔡学飞看来,对于青岛啤酒这样体量的企业来说,“跨界”黄酒业务在短期内或许无法带来特别明显的收益改善。
啤酒品牌需要新表达
尽管“跨界”的故事给市场带来了诸多想象空间,但对于青岛啤酒而言,眼下或许更该缓解啤酒主业的发展“焦虑”。目前,啤酒业务依然是青岛啤酒的营收核心。财报显示,该业务占营收比重常年超过98%。
“高端价值不断被稀释的问题亟待解决。”蔡学飞告诉记者,这不仅是青岛啤酒,也是很多啤酒企业都面临的问题。这背后,是精酿啤酒的崛起,正引发啤酒行业的变革,年轻化叙事、高端化布局成为传统啤酒企业向上破局的关键。
燕京啤酒和珠江啤酒的阶段性突破给市场带来了启发。2024年,两者的归母净利润增速分别达到63.74%和29.95%,到了2025年一季度,这股增长势头仍在保持,而藏于业绩数据之下的,是燕京啤酒的U8系列和珠江啤酒的97纯生系列等高端产品的火爆销售。此前,燕京啤酒就在2024年年报中提到,其U8全年销量为69.60万千升,同比增长31.40%,带动公司啤酒整体销量同比增长1.57%。
但几乎同一时间,青岛啤酒主品牌的中高端产品却出现了销量下滑。公司在财报中提到,2024年其主品牌共实现产品销量434万千升,其中中高端以上产品实现销量315.4万千升。这一数据较之2023年的324万千升,下降了约2.65%。
浦银国际在研报中曾一针见血地指出,青岛啤酒的主品牌产品结构正面临挑战。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品牌,但归根结底还是一场围绕创新的竞争。”在蔡学飞看来,燕京啤酒、珠江啤酒的阶段性成功得益于多方面因素的合力。
“一来,这类区域名酒有自己牢固的根据地市场,这在啤酒行业缩量竞争的环境下保证了业绩基本盘;二来,其不断积极开发新产品,以满足不断碎片化、多元化的市场需求,并积极迎合新的消费人群。”他表示。
二级市场的投资者已经用真金白银做出选择。2024年年初至今,燕京啤酒股价上涨52.87%,珠江啤酒股价上涨38.69%,但同期,青岛啤酒股价却下跌0.3%。
好消息是,2025年一季报显示,青岛啤酒主品牌的中高端以上产品销量实现了同比上涨。这也令市场开始期待,这个百年啤酒品牌,接下来如何围绕“新人群、新需求、新产品、新渠道、新场景”交出一份令投资者满意的高质量答卷。
记者 陈陟
-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版权声明:凡文章来源为“大众证券报”的稿件,均为大众证券报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大众证券报”。
- 广告/合作热线:025-86256149
- 举报/服务热线:025-86256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