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能国际中报净利润同比增长24.26% 低碳清洁能源装机比重大幅提高

周二晚间,华能国际(600011)披露了2025年中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20.32亿元,同比下降5.70%;实现净利润92.62亿元,同比增长24.26%;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07.48亿元,同比增长30.27%;基本每股收益为0.50元。

受到中报向好的消息刺激,周三早盘,华能国际股价高开1.85%,在成交量配合下一度冲至涨停。截至收盘,华能国际上涨8.39%,报收于7.62元/股,成交额放大至27.4亿元,换手率为3.32%。

关于中报营收下降的原因,公司表示,主要是受电量、电价同比下降影响;公司中报利润增长,一方面是因为把握燃料价格下行窗口,科学统筹煤炭长协与现货采购,进一步降低燃料成本,火电板块利润同比增长;另一方面,新能源规模有序增长,光伏板块利润稳中有升。

今年上半年,公司火电板块实现利润80.66亿元,同比增加35.60亿元;风电板块实现利润39.10亿元,同比减少1.21亿元;光伏板块实现利润18.23亿元,同比增加5.78亿元。公司新增并网可控发电装机容量为7987.31兆瓦,均为低碳清洁能源项目,公司低碳清洁能源装机比重同比提高6.34个百分点。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拥有可控发电装机容量为152992兆瓦。其中,风电可控发电装机容量为20038兆瓦,太阳能发电可控装机容量为24050兆瓦。公司中国境内各运行电厂平均上网结算电价为485.27元/兆瓦时,同比下降2.69%;中国境内各运行电厂按合并报表口径累计完成上网电量为2056.83亿千瓦时,同比下降2.37%。公司境内电厂年累计平均利用小时为1502小时,同比减少178小时。其中,燃煤机组利用小时1839小时,同比减少141小时;风电机组利用小时1133小时,同比减少67小时;太阳能发电机组利用小时583小时,同比减少11小时。

今年上半年,国内煤炭市场供需矛盾继续缓解,供需延续宽松局面,煤价整体呈现下跌趋势。公司抓住市场有利时机,科学优化采购策略,统筹长协与现货,提高长协合同履约质量,采购低价现货煤,努力优化存煤结构,燃料成本控制成效显著。目前,公司全部燃煤机组均装有脱硫、脱硝和除尘装置,并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各项指标均符合环保要求。

根据中报,公司在中国境内的电厂分布在26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其中位于沿海沿江经济发达地区的机组利用率和电价水平较高,内陆电厂大多分布在环绕首都和燃料陆运直达区域,有利于多渠道采购煤炭、稳定供给。公司拥有港口及码头资源,对提高集约化燃料管理起到了极大的支持作用,有利于公司统一库存、发挥淡储旺耗的功能,加速煤炭周转,减少滞期费用。公司新能源项目大多分布在消纳能力较强、电价相对较高的区域,同时坚持海上风电规模化、集群化开发,目前已在辽宁、山东、江苏、浙江、广东、海南等沿海地区形成海上风电发展带,有力保障了新能源项目的收益率水平。

招商证券认为,华能国际中报核心财务数据超预期,尤其是二季度单季实现净利润42.89亿元,同比大幅增长50.09%,预计公司全年净利润有望超过120亿元。华福证券分析师严家源预计公司2025年至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21.01亿元、130.52亿元、135.59亿元,维持“买入”的投资评级。

记者 汤晓飞

编辑:wenmeng
AI 文章概述
*本回答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专业建议。
    热门新闻
      24小时热榜
      日榜 | 周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