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鹏饮料的场景化战略破局之道 让产品成为消费者的“生活惯性”

2025年上半年,在促消费政策持续发力下,国内消费市场暖意渐浓。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当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5.0%,其中饮料类商品零售额达1620亿元,行业需求稳步复苏。与此同时,上游PET、白砂糖等原材料价格阶段性回落,为饮料企业打开利润改善空间。

然而,成本端的短期利好并未缓解行业竞争,随着消费者决策链条前移,“场景”已成为新的争夺焦点。如果说过去饮料企业的战场是货架位置,如今则转向抢占消费者日常的细分生活情境。在此背景下,东鹏饮料(605499.SH)将这一市场变化转化为系统性战略,正成为行业破局的典型样本。

品类布局紧扣生活场景 打造可复刻的产品战略

一句广告语的价值,在快消行业往往既被高估又被低估。高估在于它常被视作营销噱头,低估在于它可能重塑品类认知。东鹏特饮“累了、困了、喝东鹏特饮”的口号,在过去三十年里完成了品类、品牌、场景的三重绑定。

当消费者在 “累困”情境下产生需求时,大脑首先调取的选项是东鹏特饮,而非能量饮料这一抽象概念。这种心智护城河有效地抵御了市场的激烈竞争,同时也为公司后续的多品类扩张提供了认知溢出。

多品类扩张并非简单叠加SKU,而是对需求颗粒度的进一步切割。东鹏饮料的品类扩充,经过了场景、人群、痛点的多维度考量。电解质饮料“补水啦”定位于运动、军训、高温作业等 “汗点场景”;无糖茶对应写字楼、健身房等健康意识较强的“自律场景”;含糖茶“果之茶”1L大瓶装则锚定家庭餐桌、户外野餐等“分享场景”;即饮咖啡“东鹏大咖”则切入通勤、加油站,以高效、便携的特点替代现磨咖啡;植物蛋白饮料“海岛椰”则深耕餐饮佐餐及节日馈赠场景。通过规格、口味的矩阵组合,公司实现了对同一大品类在不同细分场景下的精准覆盖。

“补水啦”的爆发验证了场景先行策略的有效性。抓住电解质水品类风口的同时,公司进一步细分流汗强度与补水诉求,推出不同规格的产品。380ml小瓶装便于携带,覆盖学校、家庭、会议及聚餐,555ml满足日常运动及轻户外需求,900ml和1L装则匹配家庭囤货场景。口味层面,西柚、柠檬、白桃和无糖荔枝、无糖柠檬等并行布局,进一步对应不同消费者偏好。这种纵深细分既提升了货架效率,也降低了渠道试错成本。

东鹏“补水啦”的“汗点”场景教育,使产品迅速渗透目标人群。2025年上半年,“补水啦”实现营收14.93亿元,已追平2024年全年销售总额,营收占比提升至13.91%,成为公司第二条高速增长的曲线。

在“补水啦”经验基础上,果之茶复制了“多规格+多口味”的组合打法,面向大众消费群体推出适应性最强的含糖茶饮。真果汁搭配现泡茶底的差异化定位,叠加1L大瓶、555ml中瓶及“1元乐享”数字化营销,快速完成渠道铺货与心智占位。

至此,东鹏饮料已形成能量饮料稳盘、电解质水放量、其他饮料复刻的产品策略。东鹏特饮牢牢占据“累困”第一心智,“补水啦”抓住电解质水风口,用场景细分撬动增量,果之茶等其他饮料则把场景打法平移到更广阔的赛道。通过把需求植入消费者日常生活,东鹏饮料用产品矩阵完成了从“单一爆品”到“场景解决方案”的范式升级,也为后续品类扩张奠定了可验证、可复用的方法论底座。

全渠道营销场景渗透 让产品进入消费者动线

产品定义完成后,如何让其在正确场景高频出现,是渠道与营销的共同命题。东鹏饮料的做法是把冰柜视作场景入口。目前,公司在全国投放冰柜超过30万台,拥有3200余家经销商,覆盖约420万家有效活跃终端网点。

在高速服务区和加油站,东鹏特饮与东鹏大咖在冰柜陈列,满足长途驾驶提神需求。在学校、运动场馆,“补水啦”与无糖茶进入智能售卖柜,提升运动后即时补水转化。在县域超市,1L“果之茶”“多喝多润”及750ml“上茶”等大包装产品,以“量大实惠”契合家庭囤货场景。冰柜不仅是冷藏设备,更是场景提示器,通过物理占位完成需求触发。

线上渠道则解决了营销场景分散的问题。除传统电商平台外,公司积极布局内容电商、社区团购及直播带货,通过热门剧集的精准植入,将品牌信息嵌入年轻受众的观看动线。2025年上半年,东鹏特饮和“补水啦”分别与电竞赛事、校园篮球联赛深度绑定,东鹏大咖则携手韩红进行情感营销,并在社交媒体形成二次传播,进一步放大了场景渗透半径。线上线下的数据回流至供应链端,并反向指导生产节奏与库存配置,形成闭环。

供应链能力决定了场景渗透的可持续性。目前,东鹏饮料已规划13大生产基地,其中9个已投产,天津、昆明、中山、海南四大基地建设高效推进。同时,带板运输模式的推广有效降低了单箱物流成本,供应链数字化系统则有效提升存货与原材料周转效率。当某一区域在特定场景出现需求激增,系统可在较短时间内完成产能调度与补货,避免断货导致的场景缺位。

面向未来,场景碎片化带来的SKU管理压力与海外市场文化差异仍是主要挑战。东鹏饮料持续监测产品动销情况,保持对消费场景变化的敏锐度,并加速组建东南亚本地化团队,对公司旗下产品进行配方、规格及渠道策略的适应性调整,复制国内场景渗透经验。

当行业仍在讨论第二增长曲线时,东鹏饮料选择把曲线拆成无数个点,再将这些点放置在消费者的生活动线上。从“累了困了”到“流汗补水”,从“家庭分享”到“餐饮佐餐”,每一个细分场景都是一次需求前置。场景渗透不是营销口号,而是组织力、供应链、数字化共同完成的系统工程。在物质充裕的时代,企业需把产品融入生活惯性,才能在新一轮市场竞争中抢占先机。

龚斯轩


编辑:newshoo
AI 文章概述
*本回答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专业建议。
    热门新闻
      24小时热榜
      日榜 | 周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