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项发明专利系许可使用或转让所得 睿健医疗自主研发能力引关注

从事血液净化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的四川睿健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睿健医疗”)拟在北交所上市,公司报告期内销售的主要产品包括血液透析器、血液灌流器等,相关产品主要通过全资子公司成都欧赛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欧赛医疗”)进行生产。

《大众证券报》明镜工作室记者发现,睿健医疗数项专利系许可使用或转让所得,专利权人涉及四川高校等。在《经济日报》2021年的报道中曾提到,欧赛医疗“首席科学家”为四川某高校教授赵长生,其为该企业专利的获得及生产线的研发作出了重要贡献。

睿健医疗公开转让说明(以下简称“公转书”)显示,赵长生曾是欧赛医疗创始股东之一,已于2012年退出欧赛医疗股东名单。

赵长生2012年为何退出欧赛医疗?招股书称掌握“自主研发膜材料制造技术”的睿健医疗,其核心专利、关键子公司是否与赵长生相关?睿健医疗独立研发能力及招股书信披完整性如何?公司业务成长是否靠自身技术创新驱动值得关注。

数项专利系许可使用或转让所得

中空纤维膜是睿健医疗血液透析器的核心组成部分。在招股书中,睿健医疗表示,公司是“少数具备独立研发和制造全套透析器纺丝生产线”“行业内为数不多自行设计中空纤维膜生产线”的企业,并强调“膜材料制造技术等核心技术”为自主研发,公司产品在生物相容性、毒素清除等方面有优势。

招股书及企查查查询的信息显示,公司两项与中空纤维膜相关的专利,发明人均涉及赵长生。值得一提的是,公司数项发明与高校有关,部分专利或是专利实施许可,或是受让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根据招股书披露,截至招股书签署日,睿健医疗拥有71项专利(发明专利8项)及1项发明专利使用权,实用新型专利57项,外观设计6项。

上述发明专利中,“一种三元共聚物共混改性聚醚砜中空纤维膜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系专利实施许可,“一种呼吸机管路”“医用多功能旋转活检取样钳”系通过转让取得。招股书披露,第一项的专利权人为四川大学,后两项的专利权人为欧赛医疗。通过企查查查询到的专利信息显示,后两项的最初专利权人均为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在2020年11月变更至欧赛医疗名下。

两项与中空纤维膜相关的专利中,一项专利是欧赛医疗成立之初申请的“改性聚醚砜中空纤维膜及其制造方法”,发明人为赵长生、刘承杰、廖世龙,该专利已于2025年5月因保护期届满失效,是否面临仿制风险值得关注;另一项专利是四川大学授权专利实施许可的“一种三元共聚物共混改性聚醚砜中空纤维膜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查询发现,赵长生也是发明人之一。

睿健医疗也在招股书中坦言:“公司参与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与四川大学等进行多个合作研发项目,将连续性血液净化机等进行委外研发,部分项目约定知识产权双方共有,公司部分专利系许可使用或转让所得。”

从创始人到“首席科学家”

睿健医疗公转书显示,赵长生曾为欧赛医疗创始股东之一,《经济日报》公开报道其担任欧赛医疗“首席科学家”,更是公司重要专利发明人之一。但公司招股书中未明确提及这位“首席科学家”。

据公转书,欧赛医疗系由刘承杰、熊汇宾、肖渝、张新湘、雷震、廖世龙、赵长生共同投资设立。2005年1月10日,刘承杰、熊汇宾、肖渝、张新湘、雷震、廖世龙、赵长生参加公司股东会,表决通过《成都欧赛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章程》,约定:欧赛医疗的注册资本为200万元,其中,刘承杰以货币出资60万元,占注册资本30%;熊汇宾以货币出资36万元,占注册资本18%;肖渝以货币出资36万元,占注册资本18%;张新湘以货币出资18万元,占注册资本9%;雷震以货币出资18万元,占注册资本9%;廖世龙以货币出资20万元,占注册资本10%;赵长生以货币出资12万元,占注册资本6%。

欧赛医疗成立不足一个月,便申请了重要专利——“改性聚醚砜中空纤维膜及其制造方法”,发明人是赵长生、刘承杰、廖世龙。

2012年2月,欧赛医疗的7名创始股东退出,新进甘释良、墨骏(北京)投资管理有限公司。2013年8月,睿健医疗前身睿健有限对欧赛医疗进行全资收购,取得其控制权。

退出欧赛医疗后,赵长生仍以“成都欧赛医疗器械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身份出现在公开报道中。中国经济网在2021年11月5日刊发了源自《经济日报》的报道《成都欧赛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精耕血液透析领域——漫漫产“丝”路》,文章回顾了欧赛医疗团队研发核心专利的历程。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四川大学教授、成都欧赛医疗器械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赵长生出生的村里,一位患上尿毒症的乡亲因为无法负担高昂的透析费,不得不从医院回家静养。”

“2005年,一起熬过夜、一起流过汗,一群有着同样梦想的人加入到了初创期的成都欧赛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这一年,赵长生团队研发的‘一种三元共聚物共混改性聚醚砜中空纤维膜的制备方法和用途’获得国家专利。从1993年踏出‘纺丝’第一步到2005年获得国家专利,赵长生‘十年’磨出了第一把‘剑’。”

“在成都欧赛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的陈列馆里,依然存放着研发初期最‘原始’的设备,其中赵长生曾经用过的那把铡刀已是锈迹斑斑。”

从欧赛医疗官网介绍来看,赵长生为欧赛医疗重点项目的负责人。其官网对项目研究团队介绍称,项目负责人赵长生教授“是我国最早并长期坚持从事血液净化膜材料研究的专家之一”。

对于公开报道中提及的欧赛医疗“首席科学家”赵长生,睿健医疗招股书中未作相关介绍。

自主研发能力引关注

中国教育在线官方账号于2023年10月28日发布的《国家杰青!985高校迎来新副校长》显示,“赵长生已任四川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

该文中介绍的赵长生工作经历显示:“2003年至2004年,四川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医用高分子材料及人工器官系,副教授。2004年至2005年,四川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医用高分子材料及人工器官系,系主任,教授。2005年5月至2017年6月,四川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教授。2017年6月至2019年10月,四川大学,人事处处长、党委教师工作部部长。2019年4月至2020年5月,四川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首任院长,教授。2019年10月至2023年1月,四川大学化学工程学院院长,教授。2022年1月至今,四川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教授。”

该高校官网公布的简历显示,“赵长生教授,中国生物材料学会常务理事、血液净化材料分委会首任主任委员。1991年毕业于四川大学(原成都科技大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1991年至1993年在山东合成纤维股份有限公司工作。1998年被四川大学授予博士学位。2001年至2003年在日本北海道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04年晋升教授。现任四川大学副校长。承担本科生专业课和研究生学位课4门。主编国家规划教材2部。培养硕、博士研究生50余名。长期从事功能高分子材料的研究,特别是血液净化膜材料和吸附材料。”

根据上述介绍梳理,退出欧赛医疗创始股东前,赵长生还同时在高校任职多年。《经济日报》2021年报道时,其已升至该高校内的学院院长。

值得关注的是,欧赛医疗成立当月即申请了专利“改性聚醚砜中空纤维膜及其制造方法”,发明人为赵长生等,那么,该专利是否属于其在高校的职务发明?利益分配是否清晰?

结合“一种三元共聚物共混改性聚醚砜中空纤维膜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专利权人为高校,数项发明专利系许可使用或转让所得,睿健医疗研发独立性如何,是否具备自主研发和持续研发能力?公司对高校、赵长生是否存在依赖?报告期内,赵长生是否仍是欧赛医疗的首席科学家,若是,招股书是否需要介绍相关情况?

就上述相关疑问,《大众证券报》明镜工作室记者此前致函睿健医疗,截至发稿未收到回复。

此外,公司招股书中还存在疑似前后不一致的表述,信披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也值得关注。招股书(2025年3月31日披露,下同)第165页明确披露,发明专利“一种三元共聚物共混改性聚醚砜中空纤维膜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的专利权人归属四川大学,睿健医疗为被许可使用方。但在招股书“研发项目投入情况”列表中(第178页),同一项四川大学许可专利的研发模式被标注为“自主研发”。上述专利究竟是睿健医疗自身研发成果,还是对高校技术成果的转化?这同样值得关注。记者 何玉晓

欧赛医疗成立时的股权结构(2024年9月公开转让并挂牌的法律意见书)

改性聚醚砜中空纤维膜及其制造方法发明人截图

一种三元共聚物共混改性聚醚砜中空纤维膜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发明人截图

欧赛医疗官网对研究团队的介绍

一种呼吸机管路2020年11月变更专利权人

一种医用多功能旋转活检取样钳2020年11月变更专利权人


编辑:newshoo
AI 文章概述
*本回答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专业建议。
    热门新闻
      24小时热榜
      日榜 | 周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