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路者二季度盈利或现上市后次低 一跨界收购企业已连亏三年

近日,探路者(300005)发布了2025年中报业绩预告,预计上半年归母净利润、扣非净利润的盈利上限分别为2200万元、1600万元(以下未说明的货币均为人民币)。时隔五年,探路者可能再次出现二季度业绩亏损。

结合一季度公司归母净利润、扣非净利润来看,这意味着探路者或将在2020年之后首现二季度归母净利润亏损;如果剔除疫情扰动的2020年二季度,这可能是自公司2009年上市以来盈利情况最差的二季度。

二季度亏损或超过2700万元

探路者8月9日发布了业绩大幅下滑的2025年中报业绩预告。公司称,预计归母净利润为1600万元至2200万元,同比下降74.27%至81.29%;预计扣非净利润为1200万元至1600万元,同比下滑80.32%至85.24%。

从中报业绩预告上限来看,探路者的归母净利润几乎回到了2023年同期水平;若以下限看,则接近2021年同期。整体观察处于近三年中报业绩的低位。如果看更反映主业盈利情况的扣非净利润,今年中报业绩好于或基本持平2023年上半年。

值得一提的是,探路者2020年业绩出现大幅亏损后,近年扣非净利润波动较大:2021年扭亏为盈,2022年转亏,2023年亏损加剧,2024年大幅扭亏并盈利超过8400万元(为2017年之后最佳)。这令市场感到探路者主业或许迎来转机。

今年一季度探路者营收、扣非净利润虽然同比下滑,但接近4831万元的扣非净利润仍是2016年之后第二高,仅次于2024年一季度。

市场也对公司2024年以及今年一季度的业绩表现给予了正向反馈。今年1月底至5月初,探路者股价持续反弹,并于5月初触及11.95元/股的近4年来高点,且较1月中旬公司股价最高涨幅接近100%。

然而,中报业绩预告显示,探路者上半年盈利较一季度加速下滑,而且结合一季报看,二季度无论净利润还是扣非净利润都可能出现不算少的亏损。

公司一季度的归母净利润、扣非净利润分别为4932.30万元、4830.74万元,以中报业绩预告上限来看,二季度的归母净利润可能亏损约2730万元,扣非净利润可能亏损3230万元左右;倘若按预告下限测算,二季度的归母净利润、扣非净利润可能分别亏损3330万元、3630万元。

放眼探路者上市近16年来的二季度盈利状况,即便以中报业绩预告上限测算,今年二季度亏损情况也可谓“显眼”。

Wind数据显示,2009年以来,除疫情扰动的2020年二季度亏损1.39亿元外,尽管探路者其余年份的二季度归母净利润有高有低,但都实现了盈利。公司自2010年起的二季度扣非净利润方面,剔除疫情扰动的2020年二季度,以中报业绩预告上限测算的今年二季度扣非净利润为历年同期亏损金额中最高。

传统主业迎挑战后落子芯片业务

对于上半年业绩下降的主要原因,探路者认为一是户外业务受市场环境和新品迭代节奏等因素影响,产品销售不及预期,报告期收入下滑,存货跌价准备计提增加,拖累盈利表现;二是芯片业务发展整体向好,但受汇率波动影响,汇兑损益大幅变动,对业绩形成反向拖累。

2009年10月上市的探路者以户外鞋服、装备等为主业,早年公司营收、盈利均持续向好,然而2015年开始公司成长性开始面临挑战。

一方面,公司盈利出现起伏,甚至一度多年持续滑坡后亏损上亿元,2021年以来公司归母净利润虽然盈利且持续回升,但与早期盈利2亿元甚至逼近3亿元的情况不可同日而语;扣非净利润近几年起伏不定、亏损频现,2024年虽然回升情况较好,但同样不复十多年前盈利曾超过2亿元之强劲。

另一方面,探路者营收自2018年起连续3年大降,2020年营收仅为2017年三成左右,之后整体回升但力度偏弱,2024年的营收也只有2017年的50%出头。

当户外鞋服及装备的传统主业成长性面临挑战后,探路者瞄准芯片业务,试图寻找增长新动能。

2021年9月,探路者首次出手,公告收购北京芯能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京芯能”)60%股权,目的是增强“持续发展能力和盈利能力,改善公司资产质量,优化公司产业结构”。北京芯能主业为Mini LED显示驱动IC(AM方式)设计、研发及模组解决方案相关业务。

2023年,探路者再度出手,收购了G2 Touch Co., LTD.(以下简称“G2 Touch”)的72.79%股权,后者专注于触控芯片设计研发和整体解决方案。同年,公司又将专注于提供芯片封测服务的江苏鼎茂半导体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苏鼎茂”)纳入旗下,通过全资子公司取得江苏鼎茂60%股权。

逐步落子后,探路者的芯片业务收入持续大幅增长,2022年收入为842.72万元、主营收入占比0.74%,毛利为636.75万元;2023年收入为13335.09万元、主营收入占比9.59%,毛利为5917.05万元;2024年收入为22189.82万元、主营收入占比13.94%,毛利为10592.60万元。

跨界收购对象三年盈利零达标

与此同时,探路者上述三次收购合计形成了3.24亿元的商誉。其中,耗资3852.02万美元收购G2 Touch给公司带来1.67亿元商誉,花费2.60亿元收购北京芯能则形成1.43亿元的商誉。

而公司芯片业务收入增长不错的背后,北京芯能的盈利并不理想。依照彼时约定的北京芯能并表扣非息税前净利润目标,其连续三年的完成率均为零。

探路者年报显示,北京芯能在被公司并表后的2022年至2024年,实际盈利均大幅低于收购时的承诺业绩。

2022年,北京芯能并表主营收入为843.80万元,并表扣非息税前净利润为-3362.72万元,而交易对手承诺的2022年并表主营收入不低于7030.17万元,并表扣非息税前净利润不低于0元,营收、净利润完成率分别为12%、零。

2023年,北京芯能并表扣非息税前净利润为-7830.08万元,而承诺的并表扣非息税前净利润为不低于8597.45万元,完成率为零。

2024年,北京芯能并表扣非息税前净利润为-6371.84万元,承诺的并表扣非息税前净利润为不低于17201.35万元,完成率仍为零。

由于北京芯能业绩不“达标”,连续引发公司商誉减值。2022年,公司计提商誉减值准备895.80万元,2023年又计提8538.37万元,2024年再计提4899.04万元。也就是说,公司三年里将收购北京芯能形成的1.43亿元商誉原值全部计提。

当然,北京芯能彼时交易对手也依据约定进行了业绩补偿,只是,探路者发布的收购事项补充公告显示,三年合计的业绩补偿覆盖率为41.98%,补偿上限为10906.96万元。公司当时在公告中表示,“从绝对值看,该覆盖率确实不够高,但这是交易各方谈判的结果,具有商业合理性。”

按照探路者年报披露的北京芯能营业利润,2022年至2024年分别为-4179.61万元、-9622.94万元和-9109.45万元,而公司同期营业利润分别为5715.92万元、4942.25万元和10405.21万元。跨界收购北京芯能,给探路者带来的盈利影响恐怕难以忽视。

若算上1.43亿元的商誉在三年内计提后账面价值已为0,以及业绩补偿覆盖率不算高等因素,对探路者目前而言,溢价收购北京芯能或许并非一笔划算的买卖。

不过,探路者收购的其他两家芯片业务企业尚未出现计提商誉减值准备的情况。尤其是G2 Touch的2024年营收达到1.89亿元,净利润接近9000万元,几乎撑起了公司目前芯片业务的一片天。 记者 陈刚


编辑:newshoo
AI 文章概述
*本回答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专业建议。
    热门新闻
      24小时热榜
      日榜 | 周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