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舱石”够稳,“成长劲”够韧——透视苏州银行半年报里的“双重底色”

资产规模突破7500亿元,较上年末增长8.83%;各项存款4627.52亿元、各项贷款3634.97亿元,分别较上年末增长10.98%、9.04%;实现营收65.04亿元、归母净利润31.34亿元,不良率0.83%……这是苏州银行交出的一份稳中有进的2025年半年报成绩单。

解剖麻雀,无论战略故事讲得多好,做出业绩的背后依然要靠风控能力这个“压舱石”,以及业务布局形成的“成长劲”。

拆开“保险箱”:0.83% 不良率背后的“钝感力”

对于银行而言,资产质量是生命线,风控能力则是确保资产质量的关键所在。可以看出,当市场行情普遍承压、不少银行不良率出现上浮之际,苏州银行的不良数据则呈现了一定的“钝感力”。

截至2025年6月末,苏州银行不良贷款率0.83%,拨备覆盖率437.91%,拨贷比3.63%,资产质量持续保持在稳定水平。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9.87%,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1.67%,资本充足率为14.57%,各项资本充足率指标均符合监管要求和资本规划管理目标。

苏州银行不良率能够持续保持低位,得益于其持续完善“全口径、全覆盖、全流程、全周期”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构建矩阵式风险管理架构,不良贷款率、拨备覆盖率等主要风险指标位居上市银行第一梯队。

从日常公开信息可以管中窥豹,该行持续优化智能风控体系,完善新综合信贷系统,升级大数据风控预警模型,搭建知识图谱平台,有效提高数字化风险监测与管理水平;强化员工行为管理,建设“苏智明”员工行为管理系统,织牢案防管理网络,严守稳健合规发展底线。

正是凭借全流程精细化风控管理,苏州银行有效抵御市场风险冲击,为业务稳健发展提供坚实保障。这也使得苏州银行在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金融形势时,能够保持资产质量的稳定,展现出强大的抗风险能力。

解构“双引擎”:特色业务如何驱动发展提速?

在“强邻环伺”的长三角地区,苏州银行同样致力于构建自身的特色业务和差异化经营领域,作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支撑。如何真正做到“以客户为中心”,用好一体化经营战略的协同效应,也许答案就藏在该行“科创+跨境”“民生+财富”的“双引擎”之中。

科创金融:陪伴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成长

苏州作为全国重要的科技创新高地,拥有丰富的科创资源和活跃的创新氛围。苏州银行立足本土,敏锐捕捉科创金融发展机遇,围绕“科创”战略,打造了一套完善的科创金融服务体系,陪伴科技型企业从初创期到成熟期的全生命周期成长。

该行积极打造“苏心科创,伴飞成长”的科创金融品牌,探索实践具有苏行特色的科创金融发展之路。构建“10+9+N”的科创金融组织架构,从组织架构和人才配备上保障对科创企业的专业服务能力;持续推进科创金融一体化经营范式,更新“苏心科创力”专属评价模型,为科创企业赋予价值动态身份证;持续完善“伴飞计划”“展翅计划”“领航计划”三大金融支持计划,形成全客户需求管理、全生命周期管理、全生态资源管理的整体布局。

截至2025年6月末,苏州银行合作科创企业客户数超13000家,科创企业授信总额超1300亿元。科创金融业务的蓬勃发展,不仅有力支持了地方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也为苏州银行带来了强劲的业务增长点,推动公司贷款规模稳步增长。截至报告期末,该行公司贷款本金2739.35亿元,较上年末增加324.52亿元,增幅13.44%。

跨境金融:升级服务赋能企业“走出去”

随着苏州外向型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跨境业务需求日益旺盛。苏州银行顺势而为,大力发展跨境金融业务,为跨境企业提供更加便捷、高效、安全、专业的服务。

该行迭代“汇智赢”数智系统,实现“线下业务线上化,线上业务智能化”,构建结算、智存、融资、交易、担保、出海“6+N”境内外、本外币、离在岸的跨境金融产品体系;推出“五维十策”护航外贸企业发展,从专班智库、专项信贷、专业团队、专案支撑、专线安排五大维度精准推出十项服务举措;聚焦客户需求和区域创新,跨境人民币业务持续高速增长,代理行等渠道拓展取得突破性进展。

报告期内,苏州银行国际结算量突破136亿美元,同比增长30%;跨境人民币结算量突破145亿元,同比增长53%;外币贷款及贸易融资投放金额同比增长52%;与超30个国家和地区的230多家金融机构建立了海外代理行关系,全球化业务布局加速推进。跨境金融业务的快速发展,进一步提升了苏州银行的市场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也为其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民生金融:深耕本土满足多元化需求

该行积极响应国家养老金融政策号召,通过深化产品服务体系、优化服务流程、强化资源整合,致力于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养老金融服务生态。打造“苏心康养”养老金融服务品牌,在养老金融领域的战略布局迈入新阶段,累计为超210万名老年客户提供金融服务,管理金融资产超1800亿元。

以“苏心”服务构筑人才发展“舒心”高地,苏州银行积极开展青年科学家“暖心”走访活动,努力实现“金融服务跟着人才走,人才创新带着产业跑”。联动政府部门、产业园区、资本市场、非银金融机构等多方力量,搭建科创金融综合服务生态圈,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有机融合。截至2025年6月末,人才卡累计发卡超2.3万张。

消费金融方面,该行持续优化产品功能及审批政策,有效满足居民各类日常消费需求。通过动态风险管理与精细化客户分层策略,消费贷款资产质量保持稳定。截至2025年6月末,个人消费贷款余额较年初增长8.32%。

财富金融:资产增值的“助推器”

苏州银行不断提升投研能力,完善一体化投研体系。依据宏观经济形势提前布局,把握资本市场周期轮动,深化金字塔型产品体系建设,增加权益类产品配置,调优客户周期性产品形态,上线资产配置系统,为客户带来良好投资体验。强化公司股东、高管、专业人才客户财富管理的综合化金融服务,提升客户满意度与综合贡献度。深化理财经理能力提升建设,聚焦资产配置能力提升及智能服务工具运用,客户服务质效全面增强。截至2025年6月末,管理个人客户金融总资产(AUM)超3900亿元。

私人银行业务方面,该行持续丰富私行产品体系,打造多元化、定制化的资产配置方案,充分满足高净值客户的个性化需求。通过数字化赋能,优化手机银行私行专区功能,为客户提供更加便捷、智能的线上服务体验。截至2025年6月末,私人银行客户数较年初增长19%,其金融总资产较年初增长16%,实现了客户规模与资产规模的稳步提升。

风控“防波堤”与特色业务驱动的“加速器”,绝非简单并行的两条轨道,而是深度咬合的协同体系。以制度与技术融合打造而成的“防波堤”,为业务发展抵御市场风浪;“加速器”则以经营成长反哺风控能力迭代,形成动态平衡的发展闭环。

从半年报数据看,苏州银行的“稳韧”密码,正在于让“防波堤”的每一块砖石都嵌入业务场景,让“加速器”的每一次运转都有风险护航。这种风控与业务的协同关系,既守住了稳健经营的底线,又打开了创新发展的空间,成为城商行在复杂环境中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范本。苏银

编辑:iepdcvke
AI 文章概述
*本回答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专业建议。
    热门新闻
      24小时热榜
      日榜 | 周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