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川科技单季利润环比增速创上市以来新高 半导体设备行业迎来双轮驱动

9月23日,长川科技(300604)发布三季报预增公告。当日,公司股价收获“20CM”涨停。作为国内半导体后道测试设备领域的龙头企业,长川科技业绩向好的背后折射出我国半导体设备产业在AI算力与国产替代双轮驱动下的集体突围。

单季利润环比增速创上市来新高

根据长川科技发布的2025年前三季度业绩预告,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为8.27亿元—8.77亿元,同比增长131.39%—145.38%。对于业绩增长的原因,长川科技表示,半导体行业市场需求持续增长,公司客户需求旺盛,产品订单充裕,销售收入同比大幅增长,使得利润同比大幅上升。

值得关注的是,2025年三季度公司实现盈利4亿元—4.5亿元,同比增长180.67%—215.75%。

2025年上半年,长川科技实现营业收入21.67亿元,同比增长41.80%;归母净利润4.27亿元,同比大幅增长98.73%,超过此前预告上限(3.6亿元—4.2亿元);扣非净利润3.57亿元,同比增长71.32%,主营业务盈利能力持续增强。

一般来看,半导体设备行业的收入确认往往存在季节性波动,下半年特别是四季度通常是集中交付期。从数据对比来看,公司三季度单季净利润环比二季度的3.16亿元增长26.6%—42.4%。根据Wind数据统计,这一环比增速创出公司上市以来单季度增幅之最。

根据业绩预告,公司三季度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长区间为189.61%—226.37%。这一数据剔除了一次性收益的影响,更能体现主营业务盈利能力的真实提升。

数据进一步显示,长川科技2025年前三季度预计净利润中值高达8.52亿元,已远超2024年全年规模(4.6亿元),增长势头极为强劲。

算力需求叠加国产替代双轮驱动

业绩高增长并非长川科技独有现象。2025年上半年,国内半导体设备头部企业普遍呈现“强者恒强”的态势。中微公司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43.88%,盛美上海营收增长35.83%。封测设备领域表现尤为亮眼,华峰测控净利润增长74.04%,金海通净利润增长91.56%,显示出行业高度景气。

SEMI数据显示,2025年二季度中国大陆半导体设备销售额达113.6亿美元,以约34.4%的市场份额持续稳居全球第一大半导体设备市场。这也是中国大陆半导体设备份额占比首次超过三分之一。

根据华泰证券预测,2025年全年,半导体资本开支将同比增长14%,达到1480亿美元;全球设备市场规模则预计同比增长12%,达到1420亿美元。

值得关注的是,AI算力需求已成为半导体设备投资的核心驱动力。近日,英伟达计划对OpenAI投资最高1000亿美元,打造和部署至少10千兆瓦(GW)的AI数据中心。按照“AI算力需求—芯片产能扩张—半导体设备采购”的传导链条,供需缺口促使芯片厂商扩产,扩产第一步就是购买设备。

此外,随着超节点技术如英伟达NVL72方案的应用,单机柜集成大量GPU与交换芯片,系统复杂度大幅提升。此类高端服务器的普及使得主板级测试环节重要性凸显,相关测试设备供应商将受益于AI基础设施建设带来的长期需求扩张。

与此同时,半导体设备国产化率正稳步提升。根据华泰证券测算,二季度我国设备市场半导体设备国产化率同比提升6个百分点至21%。到2026年,我国本土设备企业在中国市场规模中占比有望进一步提升至29%。

半导体设备作为芯片产业的“卖铲人”,在AI算力革命和国产替代双轮驱动下,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记者 刘扬

编辑:gloria
AI 文章概述
*本回答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专业建议。
    热门新闻
      24小时热榜
      日榜 | 周榜